本篇文章2379字,读完约6分钟

青岛的许多历史文化建筑仍然处于沉睡或半沉睡状态。要继续依靠中山路、浙江路、八大关、太平角等文化街区和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持老建筑的活力。近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立杰表示,要实现时尚元素、产业资本与城市规划建设的融合,让建筑更具可读性,让城市更具纪念性。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北纬36度的青岛,海岸线极其狭窄,分布着300多座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青岛一直在努力解决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旧建筑进行最佳开发的问题。在过去的两年里,青岛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开始了对几十座百年建筑的保护性利用和开发。一方面,它振兴了积满灰尘的建筑资源,丰富了城市的旅游水平;另一方面,青岛在旧建筑的复兴中也找到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归宿。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从百年老宅到时尚街区的传统住宅

像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胡同一样,内院是一座百年老青岛人的传统建筑。它被几栋倾斜屋顶上贴着红色瓷砖的高层建筑所包围。四周的建筑都被一个庭院包围着。院子里有一扇门通向外面的路。大门紧闭,内院就像一座小城堡。在其全盛时期,青岛有700多个四合院形式的住宅单元。随着城市的变化,仍有360多座建筑保存下来。由于拥挤的居住空间和落后的生活设施,青岛居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建筑,庭院在百年间逐渐被边缘化。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拆除它很可惜,但它既闲置又浪费。五年前,青岛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标进行了庭院开发试点。1903年,梨园客栈成为第一个在市场上经营的传统住宅。1903年,李源客栈本着“以旧补旧”的原则,斥资500万元对其进行了改造和翻新。自五年前开业以来,40间客房的入住率已达到90%以上,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还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和欧美的游客。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试点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通过市、区政府的合作,正在推进庭院的大规模保护性规划和开发。规划和发展的前提是保护青岛的文化文脉,使旧建筑与新时代共存。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选址处处长张希年告诉记者,例如,青岛中山路和四方路的内院曾经是许多中国老品牌的聚集地。政府将对现有的老品牌如何春大厦、盛喜福等进行升级,并在胶东半岛引进和复兴相关的老品牌,打造一个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时尚街区,同时增加客栈、文化创意、手工作坊、画廊等多种形式,使老城区恢复昔日的活力。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从单体别墅到建筑博览会的历史建筑

我是一个地道的青岛女孩,我有一种大海的感觉,所以我租了这栋离海只有100米的老房子作为寄宿家庭,一楼有一家咖啡店和餐厅,二楼有两个海景房间。江丽娜出生于1982年,他给自己的寄宿家庭取名为“雾边”(Fog Edge),这是一位法国设计师在1930年为他的朋友们设计的。江丽娜花了近300万元来装饰雾都边缘。她说,这是投资大的钱,赢得小利润。除了赚钱,她还希望游客能体验青岛独特的海洋文化。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像雾蒙蒙的边缘一样,在青岛的八大关和太平角周围,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各种古老建筑,包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丹麦和希腊。它们大多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国内外建筑师留下的经典作品,被称为世界建筑博览会。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过去,这些旧建筑被出租或用于办公。一方面,大门紧闭,市民和游客根本无法进入;另一方面,以这种方式保护旧建筑是完全无法控制的。2017年8月,我们成立了一个媒体中心,收回所有旧建筑,并举办世界文化建筑博览会。青岛太平湾万博文化传媒中心总经理王凯生介绍,整个太平角街区是按照一栋别墅展示一个国家文化主题的原则建造的,每栋旧楼的改造都融入了民族文化、艺术、风俗、饮食等元素。通过复杂的形式,建造了一个慢节奏城市的客厅,一个开放、现代、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新青岛奉献给了市民和游客。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目前,已有15座类似的历史文化建筑在太平角地区开放,包括莫奈花园精品酒店、比利时展厅、郭沫若书房等。在这15栋老建筑中,地质光展览馆最早投入使用。这座颜刚建筑建于1931年,由俄罗斯建筑师傅宇和中国建筑师唐爱鲁设计。科学家李四光和诗人刘亚子以住在这里而闻名。现在它已经被改造成一个地质光展厅,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或进行科普培训。王凯生说,这些独特的休闲文化场所一经推出就成为热点,也成为游客了解青岛的新名片。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名人故居在书香四溢的时候会遇到咖啡的香味

在青岛大学路和玉山路的交叉口,有一个红色的墙角。在过去的五一假期,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排队照相。这个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的景点被网民们称为相恋角。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大学路和玉山路属于青岛小玉山文化名人街,那里有红墙、绿树、密林和安静的建筑,尤其是玉山路。不到1公里的街道上有30多名名人的故居。当你无意中走进一个角落,你可能会遇到一个可以写成书的故事。住在大学路的青岛市民郑江告诉记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康有为、老舍、闻一多、梁实秋、王统照、洪深、沈从文等一批文化名人在青岛的潇潇山附近定居、任教或居住。这些名人的故居几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在政府的引导下,一些名人故居正在逐步开放。与此同时,我们推出了支持文化和体育场馆发展的配套政策。青岛市南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方对记者表示,政府每年可以拿出10万元用于主题书店、美术馆、美术馆等继承红色基因、反映城市记忆、具有较高社会认知度的特殊文化项目。支持;对于一些保护和利用的文化项目,单个项目的最高扶持资金可达100万元。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在不断的引导和支持下,咖啡馆、美术馆、博物馆、青年旅舍、乐器作坊等特色商店在小云山文化名人街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方表示,与此同时,市南区也启动了青岛咖啡阅读项目。政府免费向其管辖范围内的咖啡馆、景点、寄宿家庭、银行、学校和其他地方分发书籍,并定期更换。当这本书散发着咖啡的芳香时,游客不仅可以读到古老建筑的美丽,还可以读到古老建筑背后的深厚感情和美丽的青岛故事。

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光明日报记者刘艳杰)

光明日报(2019年5月8日,09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青岛:把一座百年建筑变成新的文化名片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