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63字,读完约17分钟

对话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玉佩

郑士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军教授

一段时间以来,以肆意歪曲历史、抹杀历史真相为主要特征的历史虚无主义泛滥成灾,试图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为了正确理解历史虚无主义,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我们特别邀请相关学者进行学术对话。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在当前的学术研究和大众媒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它的扩散会带来什么危害?

郑士渠:历史虚无主义首先以学术研究的形式出现。有些人在理性反思、重新评价和还原真理的范式转换的幌子下,努力重写历史。他们否认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否认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脊梁。赞美改革,否定革命,特别是坚决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遗余力地抹黑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他们颠倒是非,吹捧袁世凯等人,贬低孙中山;描绘帝国主义,给爱国英雄泼脏水,比如琅琊山五壮士。经过所谓的学术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到大众传媒中,并不断扩大。一些历史文学、影视作品,为了满足所谓的情节需要和吸引注意力,不顾历史真相,被随意编排和捏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消失了。这些作品严重误导了人们的历史认知。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起源于学术界,被大众传媒放大后逐渐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不可低估的社会思潮。一个毁灭人类的国家必须首先追溯其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即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抛弃或背叛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仅是不可能发展的,而且有可能酿成历史悲剧。我们不能轻视历史虚无主义。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玉佩:历史虚无主义有多种形式。首先,它诬蔑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歪曲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百七十多年的奋斗史。历史虚无主义诽谤中华民族是一个愚蠢、丑陋和奴性的民族;人们认为,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它只起到了破坏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告别革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二是诋毁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斗争历史,篡改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史。历史虚无主义通常少拿一件事,完全否定我们党以所谓的口头回忆揭示和重新评价的形式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第三是诋毁领导人和革命英雄。不仅诋毁、诽谤孙中山等历史伟人,而且大肆攻击、辱骂革命英雄。第四,虚无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在历史虚无主义受到批判后,反伪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这只是历史虚无主义中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老调的重演。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思潮。虽然形式和内容不同,但都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要求。学术研究和大众传媒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必将消解人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和主流意识形态。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杨军:作为一种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学术、文艺、舆论等。其中,学术形式是基本形式,主要表现为一些研究者背离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根据一些史料重新解读和建构中国近代史,从而全面解构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结论。在这种形式下,历史虚无主义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理论观点。文学、影视作品中的文学艺术形式,通过塑造历史人物形象和叙述历史事件的情节,以情感的方式呈现学术形式下的核心理论观点,并以鲜明的倾向性引导观众。舆论的形式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大众传媒对中国近代史相关话题的思考,利用形势传播其核心理论观点;利用各种大众媒体不断推出支持其核心理论观点的信息,包括日记、回忆录、传记和国外研究成果。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历史问题,但其实质是政治思潮,旨在消解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基础。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在社会思想领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仅导致了人们历史观和历史知识的混乱,而且还将各种支离破碎的历史事实作为历史真相进行了哄骗和重新评价,破坏了当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共识。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渊源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出现在今天的中国意识形态和学术领域?

玉佩:历史虚无主义以主观方式质疑客观历史,否定或虚无历史。作为一种理想主义的哲学思潮,它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德国哲学家尼采宣称上帝已经死了,没有事实,只有解释,所有的价值观都应该重新评估。尼采后期的作品主要是关于虚无主义的。在当代西方社会,历史虚无主义与哲学相对主义、政治无政府主义、经济新自由主义、文化颓废和流行的后现代思潮相互作用,成为资本主义精神危机和信仰丧失的现实反映。历史虚无主义自近代传入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一些西方国家借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过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借此机会在中国兴起,从曲折的隐蔽走向开放,并在世界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背景下传播和蔓延。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思想领域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历史虚无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变化。它以通过价值中立的学术反思来重新评价解放思想为名,不断散布错误观点。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杨军: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是理想主义历史观,它吸收了西方历史理论,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现代主义思潮日益融入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后现代主义史学开始兴起。后现代主义史学以解构主义为核心,强调摆脱传统史学,主张历史研究的分散化;反对宏大叙事,认为宏大叙事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支撑;否认历史的连续性,刻意追求历史的碎片化;质疑和颠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否认客观事实的存在;把历史变成纯粹的虚构文学,我们认为历史是一种叙事,我们必须编织情节,采用各种修辞。这一历史理论为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原因。在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和能量来控制世界,而苏联和东欧的剧变造成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了理论挑战。在国内,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价值观日益多样化。一些主张中国西化的思潮日益发展,这也催生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当然,在历史研究中,有些研究者盲目追求西方的历史理论和研究成果,根据葫芦画进行创新。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片面的,缺乏辩证思维,这也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郑士渠: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确实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尼采为代表的反思现代性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兴起,为后现代主义开了先河,其核心命题是尼采的名言重估一切价值。虽然它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但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对反合理性的误解。这导致了历史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尼采说过:拯救过去,把所有的过去变成我想要的样子!我认为这叫做营救,这反映了这一点。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继承并超越了前者,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对现代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其反理性的误解也在扩大,虚无主义历史观被推到了一个日益理论化和精致化的阶段。无论是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海登·怀特的元历史、利奥塔的反宏大叙事理论,都强烈主张彻底消除传统,否定历史的客观性。相应地,理性主义史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被一笔勾销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在国际学术界有所衰落,但在今天的中国仍有很大影响。耐人寻味的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梁启超和梁漱溟这两位将西方反思现代性的非理性主义引入中国的代表人物,正是倡导反思欧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伟大运动员,即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同样,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和胡适也走向了相反的方向,通过尼采对一切价值的重新评价来提倡科学和民主。这反映了当时圣贤的高度责任感和可贵的鉴别力。诚然,后者在批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但有两点需要指出:第一,这是其思维方式的片面性造成的,与西方非理性主义无关;其次,这种非理性倾向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因此,追随潮流、照搬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如何从意识形态方法的角度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杨军:历史虚无主义习惯于披上学术研究的外衣。它反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结论,主张历史研究应持超然中立的态度,坚持客观标准。但事实上,历史虚无主义正在大力宣扬现代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中国人的反抗是盲目排斥,其价值取向非常明确。所谓的客观中立只是人们眼睛和耳朵的一个幌子。历史虚无主义强调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但其研究和叙述往往陷于形而上学之中,主要有以下突出错误:一是简化判断。历史虚无主义滥用历史数据分析方法,用微观的证据来解释宏观的历史过程,或者局限于分析和解释具有一定特征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第二,选择性观察。基于预设的目标,一些研究者经常写很多符合目标的案例和证据,而忽略和拒绝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甚至冲突的信息。例如,为了赞美民国,它极力夸大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国民党对大学教授的尊重和优待,却没有提到国民党控制大学,伤害进步的学者和学生。第三,过度概括。历史虚无主义通常会扩大证据的适用范围,以便得出必要的结论。例如,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错误和曲折将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事实上,归纳和推理超出了证据的有效范围,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论的荒谬。第四,想象和假设。历史虚无主义要么扩大了精神分析的应用范围,要么基于单独的证据和伪证罪推断出某种结论,要么基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想象历史发展的可能性。这些错误表明,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证研究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和伪实证的,没有遵循严格的学术研究方法和规范,历史叙事实际上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郑士渠:有些研究者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除了在理论上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还有以下原因:第一,他们缺乏对历史应有的尊重。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强调,每个中国人都要了解自己的历史,要热情、尊重自己的历史,不要有一种极端的虚无主义,即认为自己的过去毫无价值;尤其是,你不应该自以为是,把现实中的各种邪恶和弱点归咎于古人。这是一种肤浅而傲慢的进化论观点和似是而非的文化自责。应该说,有些人盲目地抹黑新中国的历史,错误地称之为苦难的岁月,这恰恰说明他们对历史缺乏应有的尊重,浅薄傲慢,陷入似是而非的文化自责之中。其次,它陷入了历史相对主义。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历史认识是相对的,看到智慧和仁慈是必然的。然而,人们对历史的现有认识仍然具有客观真理,不能随意陷入相对主义或颠倒历史。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指出,毕竟历史研究资料大多是完整的,所以对它的解释是有限的,不可能判断是否应该做。也就是说,史学是建立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的,历史资料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不能与主观假设相混淆。为了败坏新中国的名声,一些人故意把中华民国描述成一个充满人性善良和温柔的国度。事实上,只要你像当时的申宝一样打开报刊,谎言就会被打破。因为每天,报纸和杂志上都充斥着国家衰落和人民贫困的悲伤信息,那里是什么样的土地?第三,思维方法的片面性。有些人着眼于问题,而不是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全面和长期的调查,他们是片面和全面的,把目前的情况看得很古老,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有偏见的结论。第四,它受到个人感情的限制。有些人在历史上因为他们的个人或亲戚朋友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心里仍然有阴影,所以他们不能超越个人的不满来看待历史。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是治理历史的方式。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玉佩:虽然历史虚无主义有许多形式,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基于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正是在这个立场上,历史虚无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着共同的语言。它们都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否认人类从野蛮和愚昧中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否认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理,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历史唯心主义时,强调要始终站在现实和历史的基础上,而不是从概念上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上解释各种思想史,而不是以自我意识作为精神上的精神融合而告终。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和斯蒂纳的深刻批判,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费尔巴哈和斯蒂纳的历史唯心主义更多地表现在哲学概念和范畴上,那么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坚持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并与特定历史进程相联系的历史唯心主义就更加荒谬和极端。1844年,斯蒂纳出版了《独一无二的人和他的财产》,当时在德国知识界风靡一时。他的名言是: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我更高。我是一切事物的主人和准绳,由我来决定某件事是对还是错。这种主观的、虚幻的理论和方法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著作中随处可见。历史虚无主义继承了后现代主义的倾向和重新定位,通过对客观历史事实的解构和解构,彻底消解了传统;通过完全否认历史过程的宏大叙事,历史是支离破碎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孤立和抽象的。其实质是试图改写历史,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舆论。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如何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郑士渠: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历史而言,至少可以提出以下几点:第一,我们必须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会失去灵魂,失去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反抗历史虚无主义的锐利武器。我们必须大力构筑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地,让历史虚无主义在学术界没有藏身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强调认真学习马列著作。这实际上已经被遗忘很久了。年轻学者尤其需要补课。否则,他们怎么能有科学的判断和自觉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呢?第二,必须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教科书不仅沉淀了学术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而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教材反映了历史的观点,从根本上规范了教学,明确了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第三,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历史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在尊重和继承前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一代又一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进取,包括史学的理论、方法和问题。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历史发展道路,不仅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拒绝历史虚无主义的应有之义。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玉佩: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们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独特的实践创新。大多数历史学家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为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一些人贬低自己,忽视中国史学的辉煌历史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或者把西方史学家的好恶作为评价中国史学的唯一标准;或者故意用西方的概念和术语来表达他们的研究过程和结论;或者盲目崇拜和照搬西方史学理论,威胁用西方史学理论改造中国史学。如果这种情况不彻底改变,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史学方向,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项重要任务是有效解决学术评价机制、学术评价标准和学术评价取向存在的问题。在学术评价中,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分,甚至黑白颠倒。客观地说,历史虚无主义只会继续迷惑和盛行。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杨军:在与谬误的斗争中,科学总是为自己开辟道路。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严峻挑战,历史学家应该把打破历史虚无主义与建立马克思主义史学结合起来。首先,我们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优良传统,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我们不仅要确立为人民书写历史的地位,还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还要坚持与唯物史观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第二,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澄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和曲解,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活的理论,避免教条化和程式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历史实践和中国历史研究实践相结合,可以总结和概括新的科学概念和学科范式,回应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提出的问题,摆脱西方历史理论话语的操纵。第三,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和批判。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代表性文本的分析,剥离其核心理论观点,揭示其本质;加强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理论的分析,从思想资源的角度解释历史虚无主义的非科学性。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