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01字,读完约7分钟
中新社新余电(记者王)2018年9月8日,由太和智库发起的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密云湾半山区温泉酒店隆重举行。在前言科技分论坛中,来自政界、学术界和商界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人类关系之谜。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联想风险投资(Lenovo Venture Capital)董事总经理、亚马逊aws云计算技术首席顾问费、华大基因(Huada Gene)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殷晔等业内顶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生命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应用,以及科技发展所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
尖端技术日新月异,势头强劲
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理解未来。把握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理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应用,是构建科学文化和未来伦理的前提基础。在“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趋势、应用及影响”的主题下,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灵长类动物研究平台主任孙强先生首先发表了题为“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的演讲,阐述了非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我国在构建非灵长类动物模型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孙强先生说,中国已经建立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技术,在符合实验动物伦理的条件下,复制完全相同基因型的模型,获得更好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创造更便宜、更有效的药物,这必将造福人类。
深圳华大基因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殷野先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人类基因的奥秘,并提供了清晰的数据证明中国在基因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孙强指出,基因技术在当今中国的应用具有“精准效应”和“低廉价格”,这是世界其他大国无法企及的,或者将推动医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与此同时,殷野先生还提到,人类基因的国际竞争已经变得异常激烈。基因安全和基因外流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遗传资源的保护措施亟待改进和重视。
谷歌中国副总裁林女士结合谷歌人工智能在农业疾病预防、生命科学和健康诊断方面的实例,提出了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触手可及、造福人类的愿景。同时,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愿景,她引入并倡导了谷歌对人工智能技术开放的原则。
亚马逊aws首席云计算技术顾问费先生发表了题为“云计算驱动的人工智能新浪潮”的演讲。他首先抛出了优步无人驾驶汽车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提醒人们赶紧将不成熟的人工智能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到底会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是伤害?费梁鸿先生说:我们经历了科技发展带来的许多颠覆性变化,科技的每一次出现都意味着一种颠覆。虽然这项技术的出现处于萌芽或不成熟的早期阶段,但当关键时刻到来时,这项技术对整个世界和整个行业的影响或颠覆性变化应该是巨大的,过去的经验正好证实了这一点。
全球伙伴关系论坛主席阿米尔·多斯萨尔先生与大家讨论了区块链技术,并强调了如何将其应用于减贫、药物分配和教育平等,以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行业未来将如何创新?ibm中国研究院院长、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沈先生通过“ibm Watson”等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广阔场景,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融合的进展。申指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部分人力,但它带来的矛盾也是推动产业创新的根源。因此,在人工智能新时代的下一步发展中,了解企业的真正专长是非常重要的。
汉堡大学多模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兼维先生说,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许多领域和场景中帮助人类。同时,人工智能将在这些场景中挑战甚至取代人类。它希望人工智能能够真正帮助人类解决未来的一些问题,然后选择优先资助的应用场景,并通过跨境合作限制危险场景。
通过他们的发言,所有专家一致得出结论: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命科学和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将推动医学治疗的革命性变化,并对人类生殖遗传产生直接影响。人工智能将突破人类思维的瓶颈,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大量的非创造性工作将被逐渐取代。
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技术与伦理的和谐共存
人类正处于技术变革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必然对现有的社会伦理提出“质疑”。人类应该如何团结共同的价值观,建设科学文化和未来伦理,确保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造福人类?这是本次太和文明论坛前沿科技子论坛的核心关注点。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结合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嘉宾们大胆地问:当ai产品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时,如何界定全部责任?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是数字资产。谁将在未来受益?我们真的有可能利用这些新技术进入一个共享的社会,从而解决世界上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吗?如何控制所有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的根本威胁?
朱先生指出:“人类社会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严重的极端分配的社会。”为了迎来一个像桃园一样美好的社会,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契约来迎接21世纪数字社会或数字经济的到来,防止数字资产的垄断,禁止个人数据的滥用,建立数字资产的集体所有权。我们必须理顺科技与社会伦理的关系,在符合正确的三个观点的基础上,明确二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界限。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长效机制,调整科技与伦理的关系,用科技治理科技。中国正在制定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因此,从制度框架或制度需求的角度来看,还应该讨论数据立法,包括隐私保护、政府如何建立大数据决策能力、数据治理系统等应用研究领域。
中国应该实践大国责任,引领未来科技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中华文明延续了5000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科技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在一些领域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今后,中国应该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不会被任何力量轻易阻挡。在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不仅是我们追求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应有贡献。因此,中国未来需要建立一种基于人类社会伦理的科学文化。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就道德品质而言,第一流的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大于他们纯粹的智力成就。”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让自己和世界都受益。今后,中国应规范自己的发展蓝图,在科技革命时代更新科学文化,建立解决科技与中国特色伦理之间矛盾的机制,与其他国家分享发展红利。
通过本次论坛的讨论和交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解决未来科技发展与社会伦理的矛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达成了“人类社会伦理是尖端科技发展的框架和底线”的共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社会伦理是尖端科技发展的框架和底线”这句话无疑是一种新的科学观的诞生。它倡导建立自然与科学的有机联系,搭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桥梁,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来源:央视线
标题:人类社会伦理是前沿科技发展的构架和底线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3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