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08字,读完约12分钟

(2015年12月31日)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新时期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和全国人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十二五”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粮食产量连年高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民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践证明,党的“三农”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亿万农民是真心拥护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面临诸多有利条件,还需要加快解决各种难题。一方面,加快弥补农业和农村的不足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为开创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新局面聚集了强大的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牵引持续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扩大农业和农村发展增加了巨大动力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孕育之中,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全面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忽视农村,保持意识、重视和投入的良好势头,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强农惠农富农不弱化”的方针,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松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十三五”期间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改善农民福祉作为各项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新的发展理念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新问题,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优势,增加创新动力,推进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加快转型。农业发展模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高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和相互促进,让广大农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应体系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经脱贫,所有贫困县都脱帽解决了地区整体贫困问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业支持和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一是继续巩固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物质、设备和技术支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实施土地储备和科技储备战略,推进粮食、经济和饲料的统筹规划,推进农、林、牧、渔业的结合,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农业成为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1.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设8亿亩耕地,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防旱涝、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督评估,统一上述仓储。提高建设标准,丰富建设内容,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建设布局,优先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主产区口粮安全。完善管护监督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责任。高标准农田列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2.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10亿亩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提高到0.55以上。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江河、湖泊、水库水系连接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空格局,增加水环境容量。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续建和节水改造,改造大型排灌泵站。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村河塘疏浚整治、丘陵地区五项小型水利工程、配套田间渠系、雨水收集利用和牧区节水灌溉饲草地建设。大力开展区域大规模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扩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范围。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合理确定农业水价,建立节水激励和精确补贴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完善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水权交易市场。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和保护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3.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总体而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已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领先水平,力争在重大农业基础理论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认真推广。加快高端农业机械设备和关键核心部件研发,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林业装备现代化。在互联网上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制定人才流动政策,促进协同创新。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深化绿色、高产、高效粮食建设。完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公益和业务服务组织提供准确支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鼓励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深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4.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大力推进育种、繁殖、推广一体化,增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国家种业安全。进一步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利共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实施现代种业建设项目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全面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研究,培育和推广适合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新品种,加快推进新一轮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升级。加快海南、甘肃、四川国家育种和种子生产基地及区域育种基地建设。强化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子企业。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优良畜禽新品种。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加强保护和利用。实施《种子法》,全面推进依法治种。加大种子防伪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5.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和新型农业服务实体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骨干,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完善财税、信用保险、土地和电力、项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大型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资。适应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发展需要,允许集中连片整治后新增耕地部分按规定用于改善农田配套设施。探索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市场化贷款改革试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大型专业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各类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植、联耕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工程,扩大政府采购农业公益服务机制试点创新。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工商资本租赁耕地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县乡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管理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6.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培育职业农民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办好农业职业教育,将全日制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补助政策范围。依托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以半农半学的方式就地接受职业教育。培养新的农业管理干部,经过五年的努力,使他们接受基础培训。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完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农民。引导对现代农业建设感兴趣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业推广人员、农村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加入专业农民队伍。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将部分资金用于培养专业农民。总结本地经验,建立健全专业农民支持体系,相关政策向合格专业农民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职业农民养老保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7.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树立大食品理念,面向全国土资源,全方位、多方式开发食品资源,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食品消费需求。在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启动实施种植结构调整规划,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减少非优势地区玉米种植。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扩大退耕还林试点,加快现代饲料工业体系建设。粮食统计口径的合理调整。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料、甘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原则。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的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进种养结合农牧业循环发展。加强渔政渔港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旱作农业、优质特色粮食、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和林下经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8.全面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协调农产品进出口,加快形成促进农业对外贸易和国内农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巩固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扩大特色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优化国内农业结构,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优化重要农产品进口全球布局,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形成互利共赢的稳定经贸关系。完善贸易救济和产业损害赔偿机制。加强边境管理,深入开展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对外农业合作的总体规划与实施。加强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投资、贸易、科技、动植物检疫合作。支持中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的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贸易商和农业企业集团。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