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7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 宇宙是广阔的,星星是灿烂的。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间空并永远存在。
写于第二个中国航天日
光明日报,北京,4月23日(新华社)宇宙浩瀚,群星灿烂。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间空并永远存在。
4月20日,中国第一艘货船“天舟一号”成功下水,中国正朝着“0+站”的时代迈进,这一天恰逢农历的“谷雨”,这意味着希望的诞生。仅仅几天后,4月24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中国航天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需要回顾历史,思考现在。
别忘了你来自哪里
在记忆深处看到精神
一个伟大的事业正在积蓄力量,在世代相传中前进。
新中国的航天工业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从贫困中起步。
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所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工业的建立。钱学森是院长,梁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在此之前,梁、、钱学森从美国回到中国,大批海外科学家冲破重重障碍重返工作岗位。
1960年11月,中国制造的第一枚东风-1导弹成功试射。西方报纸贬低原子弹是炸弹,运载火箭是枪。中国人现在有子弹,没有枪,这不足以让人害怕。
聂元帅荣臻怒不可遏:不管你有多穷,都离不开狗仗!1966年,中短程导弹东风-2 A完成了两枚炸弹的组合试验,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
飞翔的梦和中国历史的变迁一样遥远。直到核试验成功后的第四年,中国的航天工业才开始了探索宇宙的伟大运动。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自行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往返于泰山空的旅程,成为第一位访问泰山空的中国宇航员。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被准确送入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在新千年登上月球的梦想。
探索广阔的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太空强国,是我们对太空梦想的不懈追求。试着看看中国未来的太空飞行。中国载人空空间站将准备就绪,空间神剑将为国家安全奠定基础,空间探测器将飞向更深的泰空,国防和民用技术的结合将开辟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经过几代宇航员的不断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在6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感知现在
太空飞行就在你我身边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名记者问道:中国在航天领域投入了这么多资金,航天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与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太空发展蓝皮书》的主编王昆生说,中国宇航员非常低调,他们只专注于做事,他们需要一个机会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太空发展的好处。因此,在蓝皮书中专门设立了一个关于空间、经济和社会的章节。
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从1992年实施到神舟10号任务完成的20年间,中央政府共拨款390亿元。这个数字似乎很大,但实际上还不到美国每年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投资,而这一投资仅相当于建设京广高速铁路的资金的十分之一。
与较小的总成本相比,航天科技实际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今年航空航天日的主题是“空间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旨在关注空间应用,展示空间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宇龙说,中国的航天工业既需要长途旅行,也需要当地的氛围,看似高大的空间科技实际上是围绕着每一个普通人。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烟雾报警器最初是为了检测Tai 空站中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而开发的。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是从一个在宇航员训练期间监测生命体征的实验室演变而来的;方便面调料包里的干菜原型是航空航天食品
事实上,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航天技术。据统计,中国1100多种新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20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目前,空信息正在加速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科技的融合,互联网+中的卫星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孕育和发展,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航天成果的转化已经开始显现成效,有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
连接棍子并继承它
尊重航天人才,凝聚中国力量
几代宇航员共享中国梦。
传统的太空精神、两枚炸弹一颗卫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三大太空精神在几代宇航员的艰苦奋斗中得到了精辟的阐述,并不断指引着子孙后代前进。
中国航天日的确立不仅是宇航员的节日,也是所有科技人员的节日。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齐让说,中国航天发展史也是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历史。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科技需求,广大科技人员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通过中国航天日,我们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一代人的伟大成就造就了一代人的才华,而航天精英变成了钢铁。
人才对于航空航天就像砖对于高楼一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让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仁最自豪的是,中国的航天队非常年轻。
时代造就神州飞船的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非常关心。戚发仁做了统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其研究团队的平均年龄为28岁。现在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42岁。在俄罗斯,40%的航天研究人员超过60岁。
今天的中国宇航员年轻,充满活力。以中国空个技术研究机构为例。研究所技术团队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年轻人的数量超过70%。45岁以下模特的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占46.8%,35岁以下的总设计师占28.3%。这些年轻的航天工程师发扬光大了伟大的航天精神,这是最大的战斗力。戚发仁说。
近年来,除了航空航天研究人员,来自主要航空航天国家的大量工匠也通过媒体为公众所熟知。、高凤林、曹禺、王、的人生故事,蕴含着爱国、奉献、卓越、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使命感、荣誉感和家乡情怀可以成为激发宇航员自主创新的内在因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佩表示,在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才渴望太空飞行,投身太空飞行。集团公司将努力为优秀人才争取更好的待遇,并想方设法提高航天科技工程师小系列的工资水平。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对梦想的追求永无止境。
目前,为纪念第二个中国航天日,全国各地正在举办科学讲座、科普展览、校园交流和公众开放日等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年轻科技发烧友的热烈响应,年轻一代正在融入创新驱动时代的洪流,航天事业的发展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巩固强大的力量实现太空梦想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