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4字,读完约5分钟
新市平
[边学边学]了解当代中国,中国制造是一个绝佳的窗口。中国制造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是什么?新华社的“学习进行时”专栏推出了新的媒体评论,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与大家一起思考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Xi安出发,2017年的高速列车一路飞驰,速度从100公里迅速上升到300公里。它经过兰州、乌鲁木齐和阿拉山口,驶往阿斯塔纳
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习近平主席参观了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并邀请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体验高铁模拟驾驶。在科技力量创造的非凡时间空体验中,人们再次感受到中国高铁的魅力。事实上,以未来能源和绿色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中国馆展示了一带一路的绿色未来,令人印象深刻。
在当今世界,许多事物的定义正在被改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商标随着商品和信息的流动而轰动了整个世界,成为中国的一个著名标志。今天,当世界以新的眼光看待中国时,“中国制造”的形象正在悄然改变。
不久前,一带一路周边20个国家的年轻人投票支持中国的四项新发明,中国的高速铁路位居榜首,成为外国年轻人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在国际市场上,华为、小米、联想、格力、大江等中国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展开竞争,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无论是人们的消费体验还是新闻报道,都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时代的趋势:中国制造业正在铭牌上刻下高质量、优秀产品和创新等关键词。正如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哀叹的那样,中国不再是只能从其他国家大量生产创新产品的国家。
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作了许多重要论述。由此,人们可以找到突破和理解中国制造的新时代定义的方法。
中国制造,我们应该把创新作为我们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关键在于科技实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但“大而不强”、“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症结在于缺乏创新能力和提高科技含量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企业设定了新的生存底线,但创新者前进,创新者强大,创新者赢。
近年来,华为等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它们对R&D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创新的长期实物投资密切相关。面对科技和工业的新革命,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一位企业家说:创新不是为了击败对手,而是为了与明天竞争。深入培育创新的土壤,告别依靠低成本竞争的老路,以创新为发展基础,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让中国制造业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中国制造,以质量为生命。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意识,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没有好的质量,一个制造大国就无法立足。从发展规律来看,当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消费升级必然要求把质量振兴升级为国家规划布局战略。
“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我们抓住了质量建设的生命线,全面夯实了产品质量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久前,一个名为“中国制造的防弹板根本不符合剧情”的视频在互联网上播出。即使在挑剔的外国消费者眼中,中国产品的质量也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从旧的角度看待中国产品时,难免会遇到尴尬。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道路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质量第一不仅应该成为社会共识,也应该成为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行为。只有重视生活品质,用工匠精神打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业才能焕发新的活力,给世界带来新的惊喜。这也是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焦点。
中国制造,应该以人才为基础。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力量。在国际上,德国制造业的繁荣离不开其大量一流的技术工人和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从我国现实来看,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是人才短缺。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制造人才队伍,为实现中国三步走制造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造就一个绅士需要三代人。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相比,这一过程需要更多的决心和耐心,需要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当你听到“中国品牌”这个词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哈佛大学的一个论坛上,主持人向观众提问。一名学生回答说:机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从“三加一补”起步,成长为惠及全球的世界工厂,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时代进程。展望未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从一个制造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制造业强国并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的新机遇。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辛志平:习近平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