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94字,读完约11分钟
核心要点:
■加快转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从世界发展形势还是国内发展要求来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都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新的发展观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药方,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全面判断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的重大调整,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形成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潮流,能否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党能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当然,党的领导必须充分体现在中央工作中,掌握了中央工作,其他工作就能做得更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特别是,他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关注的三件大事:第一,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第二,形成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第三,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如何看待和做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把我们的思想、行动和工作重点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引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最近编辑出版了习近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论》,为学习和掌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经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教材。
首先,做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经济发展,首先要了解大势,把握大势,把握大势。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更好地分析形势和环境,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条件的内涵和变化,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的大趋势,更好地应对挑战。
揭示经济增长率变化的深层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访问广东时明确指出,加快转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还强调,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世界发展形势还是国内发展要求。这一重要判断超越了国际社会一段时间以来广泛采用的量化宽松和洪水灌溉,为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引导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做出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三个阶段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做出重要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三个阶段的叠加阶段:增长速度转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早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三个阶段的叠加阶段,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摒弃用旧的思维逻辑、方式方法来再现高经济增长的做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持续、高水平发展。
做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确定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综合分析世界经济的长周期和中国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做出的重要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解、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更高形式、更优化分工、更合理结构的阶段演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主要判断是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的地位和变化,科学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不仅加深了对中国经济面貌的认识,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提出一套引导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内部体制正在经历一系列重大变革,即重构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增长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充分理解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旧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它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要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美好未来。党中央以压力为动力,顺应大势,下大力气,提出了一套以新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引导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对经济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发展观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理全局、根本、方向和长远的东西,是发展理念、方向和重点的集中体现。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的新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强调要引导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指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新的发展观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药方,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按照新的发展观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的总要求和总趋势。新的发展理念是指挥棒,应该坚决执行。我们要立即调整对新发展观不适应、不适应甚至违背的认识,坚决纠正不适应、不适应甚至违背新发展观的行为,彻底摒弃不适应、不适应甚至违背新发展观的做法。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全面判断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的重大调整,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形成先发优势和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减少低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总而言之,就是消除生产能力、库存、杠杆、成本和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都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创新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的引擎和新的支撑。
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政府发挥更大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突破,是推进供给体制改革的重大原则。供给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是由于要素配置的扭曲,这是一种制度和制度障碍。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机制。同样,新发展观的实施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一系列变革,以及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一系列调整。没有改革,我们只能坐以待毙,最终无法到达彼岸。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结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势头、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放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位置,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放在首位。要不断推进,使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做法。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为了妥善应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扩大对外开放更加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能关闭,开放的程度和水平会越来越高,干预全球化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要顺应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形成新的对外开放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促进创新、改革和发展。
中共中央提出的引导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有许多重要内容。例如,我们应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针对性,避免量化宽松和洪水灌溉,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资源能源有效利用、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加快扶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是切实有效的。
第三,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提高党领导的经济工作水平
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执政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潮流,我们能否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党能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
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许多特点,但最根本的特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当然,党的领导必须充分体现在中央工作中,掌握了中央工作,其他工作就能做得更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经常审议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形成了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研究体系,定期研究部署重大战略问题,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党中央领导的经济工作体系日益完善,为推动各方共同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必须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的能力。新形势下,中国发展领域不断扩大,分工日益复杂,形式更加先进,国际国内联系更加紧密,对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形势变化很快,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熟悉也不知道。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分析,加强学习,提高技能。其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业务能力尤为必要。领导干部要想胜任工作,就必须努力改进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学习更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知识,以及国际、战略和心理知识。
必须提高党领导的经济工作的法制化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掌握和尊重法律。我们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强化法治理念,依法调控经济。我们必须改变只靠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的习惯,用超越法律法规的手段和政策来抓企业、促项目发展,用旧的计划手段和强制手段来完成税收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我们应该贯彻争取稳定的总基调。求稳定的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的重要原则,也是搞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用科学方法实施重大政策。争取稳定强调保持战略力量的必要性。争取稳定的根本在于稳定大局,不断前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坚决把握金融安全、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的底线;我没有必要坚持成功,发扬钉钉精神,一步一步向前。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稳定应着眼于稳定经济运行,进步应着眼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稳定与进步应相互促进。
(边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委员、第六研究室主任)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