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54字,读完约9分钟

艺术路上的独行客-——陈云海

记者:罗群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展望未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号角已经吹响,“十四五”的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振奋精神、勇毅前行,用威信人拼搏奋进的劲头,共同谱章, 艺术路上的独行客-——陈云海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如果用“动如脱兔,静若处子”来描述陈云海的艺术性格,我想就直白地以“左手狂草,右手魏碑”来观照他平静中深邃,创新中不泛传统的艺术之路。也是这种性格,让他从一名令人羡慕的警察,“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将档案编制束之高阁的自由艺术家。这就不难想象,他是一个文质彬彬,善于言辞,微笑待友,亲和可人,看上去非常传统的用右手描写人生的艺术家;而在这种循规蹈矩、不惊不怵的从容之中,谁又能想象得出他是位遍访名家、游学临帖、学养深厚,用左手狂草另一种人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书法艺术家。

陈云海

高级工艺美术师

南昌市政协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央民进画院画师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南昌市首届传统技艺大师

南昌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文化艺术中心 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江西省铁军书画院 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

南昌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 书画陶瓷委员会主任

南昌市老年大学书画院 院长

南昌市文联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委员

南昌市市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评委会评委

中共南昌市市委、市政府“天下英雄城”暨庆祝建军90周年南昌高层建筑物主题彩绘项目评委。

中国民主促进会南昌市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省市电视台多频道、全国各类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都多次给予介绍、报导。《中国书法》、《书法报》、《美术报》都发表过作品,美国华盛顿《华府邮报》曾作整版艺术介绍,编辑出版发行多部字帖、个人书画陶瓷作品集,曾在南昌市五次举办个人书画展。

第一次与陈云海相见是在一次台海两岸书法家笔会上,他以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身份参加了这次活动,彼时我们相互还是陌路人。他一个人非常平静地坐在活动现场的一旁,但不时有台湾艺术家请他题字、合影留念。从他的儒雅以及平静中透出来的气质,很容易一眼判断出他肯定是一位艺坛高人,艺术气场在他身上显得尤为突出。之后我们邀约了几次采访,都因为他在外游学而未能成行,一拖再拖。

艺术似乎是陈云海的人生宿命,这源于他出生于一个工艺美术家庭。因此,用“耳濡目染”来写照他的艺术蒙学之路,可谓近水楼台。

陈云海祖籍就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南昌近郊——青云谱邓家埠村。那里是全国古今著名的纺织村,我国近代著名的纺织大家梅道婆就生于斯。追溯更远则有被余秋雨先生认为南昌仅有的一个有一点可去处的地方——八大山人纪念馆。这话虽然有些偏颇,却首肯了青云谱这块文化厚土之醇。陈云海的祖辈、父辈就在这块土地上世代传袭纺织、印染、印花技艺。及至他父亲,这位当时已经掌握了在纺布上设计制作“大提花”这门高难度的工艺美术技术专家,成为陈云海的启蒙老师。所以,6岁开始,他就接受了这种传统的、家族式教育的熏陶,启航了漫长的艺术人生之旅。

应该说,陈云海自发轫之处,几乎没走一步弯路。按常理,他的艺术人生应该是中规中矩的,而一颗真正怀有艺术之心的艺术家,他的内心是无法平静、无法循规蹈矩的。这种危险的抉择对于艺术家来说意味着是新的挑战,陈云海很自信地选择了创新,把自己置于突破的艺术之路上。

早年,陈云海在父亲身上渐渐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基本技艺,他传承了祖辈们引以为豪的美术书法基因,无数次聆听先辈们励志的故事,每每路过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时候,都会登堂接受一次次的洗礼。以至于他对八大山人艺术语言有着入木三分的深入了解,八大山人的艺术构图、意境很小就被他在的有意之中扑捉得很精准,描摹得很传神。所以,今天他的国画、瓷上绘画都独树一帜。


在民族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时,纺织工业作为传统工业,其制作工艺——印花、染花工艺必须要有一批人才支撑,这也是陈云海能在很小时候就有幸接触到作为邻居的书法大家梁光,并在他的教育和引荐下,得拜见于著名的狂草书法家张鑫。这两位著名书法家在陈云海书法生涯中有着里程碑的作用,使其书艺奠定了为日后突破的良好传统基础。

陈云海从开始学书就很专一,幼时就注重传统。他宗二王、怀素、颜米乃至王铎,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因为那里不仅可以洗心去尘,更主要的是这些地方大都刻有许多摩崖精品。他初学欧阳询,后认为欧阳询的书法太规整,正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而到了宋朝,楷书法度达到极致,故有今天的宋体字,只有魏碑可以让书家做到千人千面,风格各异,所以,他在魏碑上下了狠功夫,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楷书。

年青时,他每天几乎都要临帖七八小时,不幸的是20岁左右一次大拇指外伤,右手受伤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这对于“书痴”的陈云海说,很难熬过,先是日日读帖,然后他就试着用左手继续临帖,总结每天的心得。正是这次的意外,他发现左手写字的风格与右手写字截然不同。这也让他对左手狂草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在,他的左手狂草不仅得心应手,大气磅礴,在字的结体上纵横取势,有王铎的遒逸劲峻之态;在线条上有怀素草书之韵;在章法上参差而总体平衡,变化而统一。他的书法瘦硬中见温润,于筋骨中见精神。字字劲挺而又有动感,如冰上芭蕾,已经形成了左手书写狂草的独特风格。

陈云海一路从传统中走来,进入大学中文科班系统学习后,接受了更为传统的文化浸淫,带着理想和梦想进入大学培养出了他清晰的思想纹路。虽然毕业后未能从事教书育人的行当,入行警察后,也不敢忘却当年那份选择师范院校初衷时许下的诺言,私地里当起了“教书匠”。而几十年来,他在三尺讲台已经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和精力,将自己梳理出来的书法理论向学生输送。在他看来,书法是由无数个点和线构成,结体主要是形的传递与布局。而画的构图和意境用到书法中,其浓淡正好表现书法家恣意的性格,又可使画技得到发挥。因此,书画同源其实是因为这对艺术孪生儿同样具有优美的线条和浓厚的墨韵。书法的传播是讲究继承和弘扬的,而要达到弘扬的终极目的靠的就是学养。陈云海认为,弘扬的前提是阅历必须要独到,而学养则是知识、积累所形成的个人独特的思想,也即先临古,汲取传统,再创新,最终留下自己的脚印。

 陈云海也一名艺术理论践行者,编著了字帖,发表了论文,申报了课题。他总结发表的著名的书法创作与三个“武、舞、伍”理论就是他几十年来实践与理论的结晶。他认为,一个真正书家,首先必须认识“武”在书法线条中力量表现作用,也就是说必须要有长期点画线条训练,要扎实地从传统书法艺术中汲取古人精髓,最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独步创新出属于自己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来,这就达到了独特的艺术符号了。其次要具有长袖善“舞”之功,要善于在浩瀚的书札中总结如舞蹈般优美的结字,精准地把握书法艺术千变万化的独特舞姿,同时要在泼墨挥毫、恣意张扬中组合自己,才能成为一个能熟练地把握古今、熔古烁今、为我所用的成熟而个性鲜明的书法家。再则“伍”,心中一定要有一个善于排兵布局、驾驭一支千军万马队“伍”的气度。一幅书法作品无疑像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如何排列组合,彰显一个书法家的灵动和空灵,也是对书家是否具有真正的“武”功和长袖善“舞”之功的检验。他一直坚守把这个“武、舞、伍”理论教授学生,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他的理论的总结来反观他作品中的实践,就可以看到他一贯提倡的创新的另一个理念:即临古后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古代优秀书家编旁部首的仓库和组装车间,局部的夸张和错位不愧为一种创新,而结字的重心力量改变始终必须要有变化,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别具匠心的作品。

云海的形成来自于涓涓细流和云雾,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反复的探索,待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也便挥就出一幅自然的艺术佳作,陈云海的艺术之路,我想也一定是在经过无数沉淀之后,才谱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独步艺坛的空前交响乐!

陈云海同志深深的陶醉于书法艺术的醇美之中。视之高,思之大,爱之深。他的作品与哲理相通,与心灵相通,是其艺术品格和高尚人格的物化和展现。他深入书法大道之正途,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以厚德载物之情怀,在传统中探索创新。他的书法既缊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又具有个性张扬的现代审美精神。行云流水般的行草书中显现其充盈的才情和潇洒的气质。点画精到,入规中矩,且挥洒自如;重师承法度,而又不妨碍感情流露,已达到性道一体,道法自然之境界


来源:央视线

标题:艺术路上的独行客-——陈云海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6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