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8字,读完约4分钟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即将结束,其主要贡献之一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伟大壮举。

[十九大,新理论视野]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是由中国经济建设的性质、新时期国家治理新理念的特点以及现阶段法治国家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决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是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以法律制度为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公平竞争、负的市场外部性以及仅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出面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只有建设法治国家,才能更好地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限制公共权力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限制权力,使公共权力的运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不侵犯公民的权利,实现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协同作用。我们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

[十九大,新理论视野]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国家治理概念是国家治理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基础,体现了不同时期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取向。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提出了新时期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确定新时期国家指导思想,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体现。在新时代,国家的基本理念是服务,国家必须是法治国家,政府必须是法治政府;为了履行其服务职能,国家应该积极行动,不懈怠,不违约,甚至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为了实现这一切,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要防止公共权力的私有化和滥用,从根本上切断公共权力私有化的道路,就必须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这一过程只是打破秩序、重建新秩序的努力,也是构建理性文明的政治秩序的过程。

[十九大,新理论视野]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当前,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步伐。当前,法治的理念和意识有待加强,践踏法治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中,公民权利是第一位的,公共权力的行使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如果这些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确立,它将极大地阻碍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当前,许多领域的法制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立法、执法和监督水平需要不断提高,都需要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十九大,新理论视野]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在实践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宪法权威,逐步依法有序实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以维护宪法权威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础。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离不开党的统一领导,有许多困难和障碍需要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进行。当然,在新时期,我们要更加注重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在实践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必须不断完善国家法制建设。法治国家应体现法律体系完整,规范体系不存在遗漏,所有法律规范之间不存在冲突,统一在宪法之下;在实践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应与国家治理创新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国家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通过修宪建立和规范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是国家重大治理制度的创新,我们期待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践中,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就要不断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要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仅仅依靠公共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公共权力需要全民的支持。要重视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让公众相信法律,增强公民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国家制度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对国家制度的认同、认可和接受,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有这样,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推进才会有更合适的土壤,才会更有效。

[十九大,新理论视野]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法律是治国的关键,而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我们要依靠法治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在社会转型中既有活力又有秩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确保国家政治生活充满活力、稳定有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明显的优势。

[十九大,新理论视野]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边肖:中央党校党章研究中心副主任;宪法行政法办公室主任兼教授)

来源:央视线

标题:[十九大,新理论视野]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