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9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吴晓彤
长期以来,内幕交易和穿信违规一直是监管的重点。
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上披露的统计数据,截至12月3日,中国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共发出217张罚单,其中内幕交易罚单94张,占罚单总数的43.32%,违规穿信罚单57张,占26.27%。内幕交易和信件佩戴违规罚单占总数的近70%。
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法律定义模糊和难以证明证据,近年来内幕交易案件增长迅速;虚假陈述违反诚信,对投资者危害最大,扰乱证券市场秩序。
说起内幕交易,被誉为“三乡第一村”的杨被罚款一事,至今仍是业界的一个热点。今年7月,杨因在从事内幕交易被证监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1.97亿元,罚款1.97亿元,共计3.94亿元。
"近年来,内幕交易案件迅速增加."华东政法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院长吴红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内幕交易案件比例相对较高有几个原因。首先,法律对内幕交易的一些定义仍然模糊不清;其次,很难证明内幕交易。此外,我国基本上没有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件,只有调解案件,鼓励投资者起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界定法律。
北京史静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赢向《证券日报》表示,近年来,内幕交易的违法主体越来越广泛和隐蔽,但高风险群体始终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高管、亲属和相关利益主体。
关于如何打击内幕交易,吴红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需要完善法律体系,更明确地界定内幕交易。目前,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其次,大力推行举报制度,即鼓励举报。通过提高奖励和保护举报人信息,吸引公众举报内幕交易行为;最后,我们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刑事处罚。“在国外,内幕交易已经构成犯罪,只有在情节特别轻微的情况下才会受到行政处罚。”吴红说。
王赢认为,由于涉案人员大多是上市公司高管及其邻居,他们可以先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的培训,增强守法意识;第二,加强执法,增加非法成本,包括刑事和民事成本;最后,根据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规范内幕交易案件的处罚,按照刑事立案标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
目前,通过技术手段,交易所监控内幕交易行为的能力、反应速度和验证处理能力也在提高。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监管人员可以通过账户的异常交易行为锁定可疑账户,然后利用内幕分析模型对账户进行“智能分析”,一键生成内幕交易验证报告。一般来说,内幕交易会有一些特点,比如空突然开户开始交易;账户持有风格突然改变;突然,大量资金被转入账户,一两只股票被集中购买。
今年的“两康”财务欺诈事件震惊了金融界,成为虚假陈述的典型案例。
“在本世纪初,80%-90%的案件都是虚假陈述。经过多年的整顿,主要是通过行政处罚和民事诉讼,虚假陈述的数量有所减少,但现在仍有许多。”吴红说,关于违反信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善,下一步是完善刑事处罚。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主要涉及突发事件的不及时披露和虚假陈述。在虚假陈述中,利润操纵、关联交易、实际控制人占用资金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在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中,虚假陈述的影响最为严重,对股东造成的危害最大,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王赢说。
关于如何减少违规行为,王赢认为,首先,加强中介机构的责任感,使其真正成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二是加强技术监督,实行统一检查管理,对重大违法行为实行多部门调查,弱化属地管理;最后,加快《证券法》的修订,从法律层面对证券违法行为实施严厉、审慎、科学的处罚。
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证监会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对违规来信的打击力度。资本市场“深改12条”提出加快修订《证券法》和《刑法》,大幅提高虚假发行、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
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资本市场证券合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基本信息》,要求上市公司选择信用记录良好、执业能力强的会计师事务所,而不是业务收入最高、审计失败频率最高的会计师事务所。
来源:央视线
标题:证监会年内开出217张罚单 内幕交易和信披违规占比近七成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