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2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张伟
12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st华业股份的上市。此前,本公司股价自10月16日至11月12日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票面价值,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规定,本公司已接近终止上市。该股自11月13日起停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起终止其股票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决定终止其上市,这意味着圣华业已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第二家公司和a股市场的第七家退市公司。
资深法律专业人士告诉《证券日报》,st华业的面值退市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尽管圣华业曾表示自己是欺诈案件的受害者,但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这是该公司遭受如此巨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关于该公司希望免于除名的问题,这位人士表示,“在目前的体制框架下,除名指标是客观的,程序是明确的,没有给空留下任何豁免的余地。”
据了解,圣华业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公司债务投资业务存在重大风险和违规行为。
自2018年9月起,公司的债务投资业务风险开始爆发。公司以不同形式从第二股东李士林控制的恒运药业收购的应收账款达101.89亿元,相关底层债务人否认存在债务交易,认为相关文件上的公章是伪造的。在上述应收账款中,公司用自有资金直接购买的规模为27.25亿元,参与应收账款认购的公司的优先和次优理财产品规模为37.17亿元,参与认购的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先规模为37.46亿元,因此公司需要提供弥补优先权差额的义务。如果上述债务交易不真实,公司将面临重大财产损失。债务投资案发生后,公司的主要资产和银行账户先后被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查封和冻结,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本公司在2018年度报告中,对年度报告披露日前的未清项目计提了全额减值准备,金额为54.51亿元,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圣华业在开展巨额债务投资业务时不够谨慎,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司自身内部控制机制的失效造成的。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周与进行了巨额资本交易,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该公司核实与的关联交易的真实性的当天离开了中国。在监管机构要求他回国履行职责后,他拒绝回国配合调查,也没有采取措施核实和帮助公司化解风险、减少损失。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等相关方因上述违规行为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相关案件仍处于调查阶段,案件的真相仍有待司法当局做出结论。
第二,公司有一些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如非法担保。
2018年,公司子公司杰尔医疗未能履行规定的审查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多次向李士林、恒运医药等关联方提供担保,涉及金额17.13亿元,因此涉及多起担保诉讼。2018年,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因债务投资业务存在违规担保、欺诈等重大缺陷而被出具否定意见。
2019年7月和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和相关责任人多次违反信息披露。同时,中国证监会于2019年7月对该公司涉嫌非法信息披露进行了立案调查,目前仍在调查过程中。
第三,公司基本面恶化,持续经营能力基本丧失。
自2018年以来,公司债务投资业务经历了重大风险,债务存量规模高达100亿元。虽然该公司已经报案并进入调查阶段,但还不确定能否追回。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基本停滞,流动性基本丧失。部分资产和银行账户已被债权人申请司法冻结,5亿元短期融资和13.46亿元公司债券违约。
市场专家认为,st华业股份已经触及终止上市,具有明确的客观事实和明确的规则,应该终止。这位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依法终止未被投资者认可的公司股票上市,这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大保护,是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秩序的真正维护,也是对规则和市场的真正敬畏。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自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来,退市原则和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已经确立。其核心理念是确保市场出口,真正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面值退市制度将部分公司价值未被投资者认可的公司清理出去,市场生态更加健康,市场秩序得到维护,有利于整体提升市场信心。就个别个案而言,退市不可避免地会对公司造成影响,但也是公司因管理不善而不得不承担的市场成本,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走向市场化和法治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各方都应坚持“四个害怕”,严格按照规则行事。由于公司免于退市没有规则依据,在个案中谈论豁免并不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根据相关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后,st华业股份将进入退市期。在退市和合并期间,*圣华业不得计划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此外,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st华业股份将于自退市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上市转让。
来源:央视线
标题:*ST华业成沪市第2家面值退市股 法律界人士称“没有可豁免空间”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