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78字,读完约15分钟
1.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国家治理革命
(81)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证,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体目标不仅明确了全面推进法治的性质和方向,而且突出了工作的重点和总体把握,意义重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在废除旧法制的同时,积极借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基础。后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了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执政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位、部署和实施法治,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中规划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法治的顶层设计,制定了路线图和施工图,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任务,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
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法治将使国家繁荣,而法治将使国家混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什么时候法治繁荣,什么时候和平安宁;每当法治被忽视和放松,就会有国家的混乱和人民的不满。在我们这样的大国,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公正和良好生态,我们必须坚持、实施和全面实施法治。
(8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党的作风和政治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量矛盾和问题与不守法、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有关。人民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法治在党和国家的全面工作中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虑,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规划。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紧密编织法律网络,增强法治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充满活力又有序发展。
全面推进法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整体建设,实现立法科学、执法严格、司法公正、全民守法,推进中国法治建设。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83)要全面推进法治,我们必须走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可以列举几十项,但归根结底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一定的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法治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支撑,是全面推进法治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规定和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方向。
(84)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导地位和人民全面推进法治的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的主导地位和法治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加强人权保护和法治,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在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中,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愿。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上。所有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的权威,必须在宪法的范围内运作,必须根据宪法行使其权力或权利,履行其职责或义务,并且不得拥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特征。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在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调节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在国家治理中有其地位和作用。法律让世界安全,道德让人们感觉良好。法治与德治密不可分,不可忽视。我们必须同时把握法治和德治。要充分发挥法治在维护道德方面的作用,用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强化道德在法治中的支撑作用,落实法治建设中的道德要求,实现法律与道德互补,法治与德治互补。
采取什么样的法治,建立什么样的法治体系,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要全面推进法治,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既不能忽视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如果我们要学习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就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用我为主,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全盘西化、全盘移植、照搬。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述,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诸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大局,多方拉动。这一总体思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加快形成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良好的法律是良好治理的前提。如果你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好的法律,那么世界将会统治;如果一个国家制定了一部好的法律,它将由一个国家来管理。我们要继续以宪法为指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各项民族事业和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立法先行,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完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依据。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的精神,反映人民的意愿,得到人民的支持。在整个立法过程中贯彻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完善立法体系和机制,改革立法,同时废止立法,增强法律法规的时效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它的实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宪章,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基础。要坚持法治,我们首先必须坚持宪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原则,就是坚持宪法规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宪法规定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坚持按照宪法治理国家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有着本质的不同。有些人打宪政牌,目的是用西方宪政来框定我们,用所谓的宪政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科学、有效、系统的制度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宪法尊严,把宪法实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快执法、司法、守法体制机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依法惩处,确保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加快形成严格的法治监督体系。纵观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而在法律之外行使将不可避免地损害国家和人民。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监督,以确保权利必须负责,使用权必须受到监督,侵权行为必须受到调查。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加快形成强大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有力的法治保障对全面推进法治至关重要。没有一系列的保障条件,就难以实现全面法治。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着力建设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制工作队伍,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完整的制度保障。
加快党内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党内法律法规不仅是执政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党能深入人心,依法治国能深入人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的有机统一,完善党内法律法规制定制度和机制,注意党内法律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建立以党章为基础、以党内若干配套法律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党内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4.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公正
(86)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崇高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坚持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注重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执法机制和普遍的法律遵从,还需要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公平和诚信。老百姓说一碗水是平的。如果不平坦和不均衡,老百姓就会有意见和不满,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就很难长期实现。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所在,必须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努力让人们在每一个法律体系、每一个执法决定和每一个司法案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87)正义是正义的灵魂和生命。公平正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公平正义是指被侵害的权利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得到制裁和惩罚。
司法公正在社会公正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而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性影响。如果人民不能通过司法程序保证他们的合法权利,那么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也不会相信它。每当人民没有追索权,每当他们经历不公正、虚假和错误的案件时,损害的不仅是他们的合法权益,而且还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以及他们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理解100-1 = 0的真理,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位公正法官积累的良好形象。执法和司法中万分之一的错误对当事人造成100%的伤害。
促进公平正义,必须坚持为人民伸张正义,维护人民权益。着力解决损害人民权益的突出问题,绝不允许人民报警求助,绝不允许普通群众打官司,绝不允许滥用职权侵犯人民合法权益,绝不允许执法造成冤假错案。要建立公开、动态、透明、便捷的阳光司法机制,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诚信。增强主动公开和接受监督的意识,依法及时公开执法的司法依据、程序、过程、结果和裁判文书,做到黑箱操作中不存在空的情况,司法腐败不可隐瞒,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心。
为了促进正义,我们必须深化司法制度改革。按照权责统一、权力制约、公开公平、尊重程序的要求,从保障司法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完善司法权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努力突破制度、制度和保障障碍,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绝不允许司法机关利用职权干涉司法。司法人员应当正直,勇于承担责任,敢于依法排除司法机关内外的干扰,坚持公正司法的底线。
5.依法治国,在党的领导下实行法治
(88)全面推进法治这一重大事件能否办好,取决于方向是否正确,政治保证是否有力。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和法律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法律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如果处理得好,法治、党和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如果处理不好,法治、党和国家都会衰落。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中国,法律是党的思想和人民愿望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党本身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动,这是党的领导的体现。党和法律、党的领导和法治高度统一。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治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能模糊、削弱、动摇或否定党的领导。有人提出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少数人热衷于炒作的原因是,他们想分离和反对党的领导和法治,最终达到否定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目的。当我们说没有党大或法律大的问题时,我们指的是整个党的执政和党的领导地位。具体到每一个党政组织和每一个领导干部,我们都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我们不能假装是党,我们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用语言代替法律、用权力压制法律和歪曲法律的挡箭牌。
对于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权力大还是法律大,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自上而下、左、右受约束和控制的,不能为所欲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根本方针,建立、健全和维护权力运行的规则,使任何一个重视法律的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89)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而是必须体现在党的领导立法中,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对依法治国全过程、全方位的领导,不断提高党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要把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统一起来,统一党的全局,协调好党同人大、政府、CPPCC、监察、审判、检察机关的关系,按照章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的工作同党在宪法范围内的活动统一起来。要善于通过法律程序使党的思想成为国家意志,通过法律程序使党组织推荐的候选人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人,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维护全党和全国的团结统一。
(90)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少数关键领导干部。我们党的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来体现和实现的。他们的信念、决心和行动对全面推进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重法治、尊重法律、理解和掌握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治、实施法治、依法办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不断提高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我们要树立遵纪守法、遵纪守法的榜样,推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在支持和真诚信仰,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倡导者、自觉追随者和坚定捍卫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习纲要(九))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