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83字,读完约6分钟

共享汽车在受到资本青睐后,正逐步被投入“冷宫”。几天前,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国家商报》记者,他的共享汽车平台已经解雇了大量员工。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共享汽车平台Bage歇业”,“共享汽车品牌Tuge悄然退守南京市场”。似乎共享汽车在首都狂欢节后正在经历一次大撤退。

"共用一辆车的关键是你能否找到一个盈利模式."Car Travel首席执行官崔瑞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他所知,截至2018年5月,共享汽车领域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实现整体盈利。

突然“被甩”

“不幸的是,你被解雇了。”8月25日,在成都某共享汽车平台运营维修部工作的张博(化名)在三伏天的最后一天,在闷热潮湿的天气里接受了采访。

根据张博的说法,这个平台绕过了工业园区的几栋办公楼,找到了一个凉爽的角落作为谈话场所。那天成都刚下过雨,又是一个又热又湿的桑拿日,让人觉得恶心。

张博设想了各种各样的“离开”场景。他思索着他可能会找到一个办公室,领导们坐在一边,他们坐在另一边。但是这一幕被直接省略了。事实上,谈话在阴凉处持续了不到十分钟。在介绍了分离过程后,领导说了几句正式的安慰话,并建议他不要想太多。

共享汽车遭遇“撤退潮”? 盈利模式掣肘发展

张博认为他可以逃脱这次抢劫,所以当他前一天收到公司的电子邮件通知时,他没有对他的同事和家人说一句话。在接受了领导的采访后,他觉得石头已经一起落地了。

与张博先后进入公司的地勤部同事孙莉(化名)认为这一波裁员浪潮已经过去。当她周一第一次去上班时,她收到了一条来自人力资源部的qq信息,“你下午有时间吗?到人事部来。”

孙立立即给张伯法发了一条信息:“人事部要找我,我也不会被解雇的。”。没想到,和张博一样,孙俪在得知几个辞职程序后,也要求办理辞职手续。

和张博、孙莉一样,公司的员工也陆续收到了人事部的“邀请”。目前,只有少数同事负责处理用户存款,运营车辆几乎瘫痪。

狂欢节过后,只有寒冷

被解雇是什么感觉?米娜和孙莉虽然有备而来,却措手不及。

尤其是张博,大学刚毕业就进入了北京的一家共享汽车公司。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平台在工作了一年后就倒闭了。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都,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历,张博选择了这个新成立的共享汽车平台,谁想到它又要关闭了。“我怎么去哪一个,哪一个会关门?”米娜苦笑着说道。

共享汽车遭遇“撤退潮”? 盈利模式掣肘发展

被资本和市场淘汰的感觉是什么?胡强(化名)利用共享汽车的热情,在2016年创建了一个共享汽车平台。24岁时,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后都很穷,胡强成为了人人羡慕的首席执行官。

在该平台推出之初,胡强以宝马i3、奔驰和奥迪等一系列高端车型打开了市场。事实上,从一开始,胡强的平台就迅速将其运营区域从北京市中心扩大到了五环路以外,并带来了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

胡强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作业区域的扩大,作业人员和各种成本直线上升。胡强开始恐慌。

自行车平均损耗在50元~120元/天。根据投放市场的500辆汽车,胡强的站台每天损失25000 ~ 60000元。如果要进一步扩大营运车辆的规模,亏损会增加,1000万元根本不够。

胡强考虑吸引一些风险资本,这可能会减轻公司的财务压力。我没想过。因为这个平台已经亏损半年了,盈利模式还不清楚。即使胡强不再说话,投资者也不会买。我情不自禁。由于我无法说服投资者,我将暂时保留用户的存款。

共享汽车遭遇“撤退潮”? 盈利模式掣肘发展

不到10天,用户拉起横幅,站在胡强公司办公楼下,要求退还押金。但此时此刻,胡强从哪里得到这笔钱?一个词——“跑”。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运营,胡强的共享汽车平台正式宣布破产清算。

谁抛弃了谁?

无论是张博,孙俪,还是胡强,抑或是上述短短一年零八个月的平台,谁在共享的车窗下抛弃了谁?

有些人认为,共享汽车的“崩溃潮”与用户体验不佳等因素密切相关。像互联网行业一样,分享汽车的主要任务是抓住和培训用户,但分享汽车的经验一直受到批评。

“我10天前在应用上提交了退款申请,钱还没有到。”今天就打电话,要么忙,要么忙着客户服务!我等了15分钟,最后挂了电话。”李欣(化名)在共享汽车平台上谈论退款时非常生气。

李欣还记得,当他第一次体验共享汽车时,一个停车位上有三辆车,他先预定了其中一辆。汽车启动时,他发现轮胎气压有问题。因此,客服人员必须通过客服电话从后台完成订单。

后来,李欣在同一个停车位又订了一辆车,但车门打不开。订单再次通过客服电话在后台关闭。无奈之下,李信只能打车。借用两辆故障汽车并与客户服务部门沟通花了30分钟。

除了糟糕的用户体验,共享汽车仍然缺乏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清晰的盈利模式。

“大多数共享汽车平台的运营工具和运营模式趋于同质化,因为每个人都还在探索这个阶段。”一位共享车的负责人向记者承认,系统平台、7×24小时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资金、重资产属性等资源整合太多。

以北上归线为例,车牌、路权、停车和维护都是问题。“由于大多数共享汽车运营平台的车辆较少,运营模式不明确,因此共享汽车市场仍采用传统的汽车租赁模式。”一位共享汽车平台的高管表示,如果共享汽车长时间停留在传统的租赁模式,将很难继续运行。

共享汽车遭遇“撤退潮”? 盈利模式掣肘发展

另外,如何实现盈利仍然是阻碍共享汽车平台发展的首要问题。“中国有30多家分时租赁公司,目前只有一本书盈利。”普华永道咨询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 Consulting Company)合伙人彭波对记者表示,短期内,共享汽车很难以较低的单价盈利。此外,分时租赁在中国还没有发展很长时间,可能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共享汽车才能盈利。

共享汽车遭遇“撤退潮”? 盈利模式掣肘发展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共享汽车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4亿元扩大到93亿元。

巨大的空房市正在吸引更多的“胡强”加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6月,中国共有注册分时租赁企业400多家,运营车辆超过10万辆。

9月1日,张博正式离职。他站在公司楼下,回头看了看办公楼。那一刻,他心里有很多话要说。

那么,张博将来会再次进入共享汽车行业吗?“是的”,经过三年的工作经验,张博觉得他可以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再次战斗,而不应该成为合用汽车的受害者。

来源:央视线

标题:共享汽车遭遇“撤退潮”? 盈利模式掣肘发展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3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