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22字,读完约6分钟

摘要: 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该规划纲要。其中一章是关于“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如何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科学规划,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边肖:马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该规划纲要。其中一章是关于“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如何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科学规划,明确了方向和重点。《规划纲要》指出,要扩大对外援助规模,改进对外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方面的免费咨询和培训,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环境治理、野生动物保护和减贫等领域的对外合作和援助,加强人道主义援助。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发展援助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帮助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克服贫困,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参与程度的提高,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的表现更加积极:一方面,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援助的地理范围和服务领域继续扩大。中国援助绩效的变化将改变其在国际发展中的作用。然而,鉴于当前的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从属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要想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有所作为,就需要克服西方国家的权力逻辑所造成的障碍,积极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根据经验贡献发展理念,建立有针对性的援助体系。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首先,根据经验为发展理念做出贡献。

发展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实现财富增长和权利扩展的方式和模式的总结,通常是基于特定国家或民族的成功实践。总结相关经验教训无疑是国际发展援助取得进展的唯一途径。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国家根据自身经验提炼出来的华盛顿共识对国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问题在于不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任务的类型、困难和优先次序有巨大差异。冷战结束后西方提出的华盛顿共识是西方社会科学和政策界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的主要依据。西方学者和官员往往对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持怀疑、批判甚至对立的立场和观点。中国的援助被认为破坏了国际规则,这是这种惯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因此,重塑发展理念是当前国际发展援助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树立新角色的关键工作。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简而言之,中国倡导的发展理念不仅要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经验,还要突出中国发展经验的独特性。换句话说,中国提出的发展观应该概括现代欧美国家,即西方主要国家的成功发展。作为人类现代化的先行者和胜利者,欧美国家对世界各地落后地区的政府和人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许多落后地区和国家学习的目标和榜样。忽视这一现实将削弱中国发展理念的合理性。同时,中国近代曲折的发展道路也是落后国家和地区寻求发展和进步的丰富参考书。它不仅包含外部模式强加的失败教训,还包含自主探索的成功经验;它不仅包括风雨飘摇的革命道路,也包括渐进的改良道路;它不仅包括少数目标压倒其余任务的尝试,还包括首屈一指的有机整合。中国过去强调,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供寻求发展突破的地区和国家借鉴。不可否认,这一经验是中国发展理念的核心支撑。但是,如果中国的发展哲学能够参照更长历史时期的事实,它就会有更坚实的基础。在倡导新的发展理念时,中国应避免过分强调中国模式,注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特别是相互学习和支持。否则,就很难突破西方的单向输出模式。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第二,建立有针对性的援助框架。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事务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当前国际发展援助体系的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中国虽然也向外国提供援助,但主要是作为受援国出现的。随着中国提供发展援助的能力和意愿的增加,捐助国将成为主要地位。近年来,国际社会开始将中国视为一个新兴捐助国。鉴于当前国际发展援助体系难以摆脱西方大国逻辑的束缚,中国需要构建一个重点突出的多层次发展援助框架,以输送发展资源,履行其国际责任。根据总体外交安排和国际社会的现实,中国发展援助框架的建立应以双边渠道为基础,以区域组织为平台,以国际机制为补充。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双边援助作为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基本方式,是由当前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受权力逻辑制约的现实决定的。由于双边渠道可以更好地实现捐助国和受援国的意图,因此可以避免和减少当前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发展援助体系所带来的弊端,防止中国的援助资源被个别国家或团体用于出口价值和扩大实力,从而干扰受援国的正常发展。同时,双边渠道更便于中国与受援国交流发展理念,传授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受援国更好地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实现双赢发展。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区域组织是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重要平台,这是由区域一体化是国际体系发展的基本特征决定的。目前,中国周边地区、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和南太平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一体化趋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区域一体化组织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促进区域国家的发展。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他们经常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和提出各种发展方案或措施。对中国来说,利用这种区域发展组织是一种合理有效的选择,不仅可以降低前期成本,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发展项目中,还可以利用区域组织的优势,使援助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国际机制是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重要补充。联合国发展系统、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在国际发展事务的概念讨论和项目实践中占据核心地位,主导着国际发展实践的主流趋势。中国在参与国际发展援助时,不仅要坚持参与联合国发展系统、世界银行等现有多边发展机构,推动这些发展机构的改革,还要做好亚洲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等新机制的创建工作,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总之,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的新角色,摆脱西方国家认为发展援助是实现和延续其国际大国地位的手段的成见,将援助推回到发展的本质,是中国的中心取向。今后,中国的发展援助不仅要体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积极国际责任,而且要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向低政治、高效率方向转变的推动力。

[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专家学者谈两会]塑造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新角色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