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16字,读完约12分钟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它突破了西方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实践土壤。这也是中国学术和理论创新难得的历史机遇。尽管西方社会科学声称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在历史上终结,学术研究变得越来越详细、零散和形式化,但中国仍有许多令人兴奋的大问题需要学者们去挖掘、回答和解决。所有理想主义的、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编辑,都应该勇敢地肩负起重任,在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正确的陈述中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整合国内外各种资源,特别要抓住三个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资源,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三是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编辑部以当代中国的实践为主体,以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和西方学术为应用,构建具有三大功能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首先,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建立一个基于中国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毛泽东说,人们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他们自己头脑中固有的。人们正确的思想只能来自社会实践。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立足中国国情,以中国实践为中心。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没有被实践批判的理论是没有资格批判实践的。只有能够解释中国实践的理论才有资格指导中国实践。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供给不足。一方面,它表现为缺乏自主性,大量研究被剪裁,西方理论被用于切割中国实践。同时,一套长期形成的传统学术话语体系明显滞后于实践;另一方面,中国的大量实践和改革缺乏对学术理论的系统概括和提炼,反映了学术理论的缺失或不足。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我们需要从向西方学习转变为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只有自己的实践才是身体,理论建构的源泉,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我们应该用中国的理论解释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的问题,指导中国的实践。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首先,它是基于中国的国情,植根于中国。中国的国情是理论建设的国内实践或地方实践,两者应相辅相成,区别于一般的实践。中国国情是构建解释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立足点,必须随时准确把握。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其次,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探索的结晶。它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和再认识的不断探索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实践合理性,这一点已经得到实践的检验,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三是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8年来,中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系。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在全球制度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必要对该系统的科学性、人的本性和实用性进行系统研究。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第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宏伟的理论框架,它涵盖了宇宙和生命,并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融为一体。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伟大认知工具和强大思想武器。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有助于我们克服专业学术研究的局限性。现代学术分工使得学者们在越来越窄的领域里知道越来越多的东西。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也要求我们少攻击一点,突出一面,而不考虑另一面。用这种思维方式看世界很容易导致失明。马克思主义指出,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分清主流和支流。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还要有两个观点。我们不仅应该看到树,还应该看到森林。我们不仅要分析现象,还要揭示本质特征。这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不仅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学术研究,而且有助于克服我们的学究气,应该成为我们学术研究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术创新的理论财富,是研究许多中国问题的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精辟论述,对今天理解中国和世界仍有深刻的启示,对我们的学术创新仍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回顾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为谁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越是深入研究和了解国情,就越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真理光辉。这一理论体系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进一步的实践和一寸长的理论。它不仅是实践探索的理论结晶,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理论武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要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有意识地学习和提炼一些经验概括,形成学术理论。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第三,借鉴西方理论资源,从模仿研究转向自主创新研究

总的来说,中国思想对外开放的基本点是向西方开放,全面学习和引进西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开阔中国学术界的眼界,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来源。中国学术界已经大规模融入世界学术平台,并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然而,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缺乏中国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的支撑。词汇必须被称为希腊,盲目强调与西方融合的后果是学术自主权的丧失。西方话语理论体系是与西方道路选择和制度建设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启蒙时代以来现代西方道路的自我合理化建设。用这种理论体系来应用中国的实践,不仅会离题千里,而且会给别人留下把柄。即使是中国的学者,只要不是用自己的眼睛,而是用西方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也会看到扭曲的中国和消极的中国,蓬勃发展的中国会被过滤掉,从而陷入西方话语的陷阱,进而失去文化自信和对自身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哲学和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抽象普遍主义背后实际上是混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机械思维。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是人类在客观条件约束下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为各国对理想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假设,面临不同的客观条件的约束,人类在社会科学领域可以有共同的规律,同时也有特殊的原因。前者反映了实践的客观性,而后者反映了主观能动性。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和文学更倾向于大众化的学科,具有更强的个性和更弱的共性。也就是说,不同国家不同的具体实践会产生不同的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些道路和制度体系可能同样有效,也可以构建不同的话语体系。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普遍性只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真正的普遍性必须建立在多元主义的基础之上。相反,任何成功而有效的独特探索都具有普遍意义。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所以他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学习。中国实践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为10多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光明的发展道路,也在于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四、国情相同的国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国的道路、中国的制度和中国的模式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借鉴。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面对建立在西方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西方话语体系,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西方话语体系日趋成熟和成熟,主导着世界,中国问题研究者常常面临一个困境:如果用西方理论来考察中国的实践,往往是唇不对马嘴。即使中国人的脚被切了,也可能穿不上西方人的鞋子;如果我们抛弃西方理论,另辟蹊径,显然不利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甚至导致中国社会科学的倒退。因此,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有必要让洋为中用,从整合研究转向自主创新研究。吸收和借鉴西方理论,特别是研究方法的合理部分,形成一个既自觉又独立、能开展国际对话、以中国为中心、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学术体系。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可以尝试反向实证主义,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改变应用西方文献提出研究假设的做法,然后利用中国的经验来证实或证伪假设。相反,我们应该从中国的经验出发,与西方理论进行对话,总结新的框架和理论,然后对理论衍生的命题进行实证检验。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第四,回归原始,创造新的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和创造性转化

中国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史,深厚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和学术资源。这不仅是中国学者的先天优势,也是建立现代中国学术的历史渊源。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传统话语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了资源,而不是当代实践在多大程度上诠释了传统话语体系。当代中国话语与传统话语的关系不仅是批判继承,也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通过对传统话语的创造性转换,我们可以让过去服务于现在,创造新的。这种创造性的转变不仅是中华文明回归原始、创造新篇章的需要;这也是传统话语影响当代中国实践、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一种方式。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创造性转化是指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合理成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首先,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例如,法治、繁荣和力量等新的内涵都是从富裕的法家国家强兵发展而来的;从王权,新的内涵,如民主,和谐和友好被打开;从大同思想出发,提出了平等、正义等现代价值观。第二,对传统治国方式的创造性改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都有自己的理论,而善政的朝代倾向于礼法并用。吸取每个家庭的精华,聚集他们的力量,发扬光大,创新,并借助旧思想创造新思想。第三,传统文明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已经成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中华文明对全世界人民有着持久的魅力。在吸收西方文化并完成现代性转型后,传统文明将实现文明的重建,成为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不竭源泉。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5.从思想解放到思想建设,自觉承担当代学者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思想解放的理论意义在于对西方社会科学的全面学习和引进。首先,它主要介绍了西方新自由主义,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开始反思西方新自由主义,引入更多的多元化西方理论。新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强调学术研究要符合国际标准,而西方国家的引进则更加精细化和技术化。然而,这些都没能摆脱西方以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思维和研究方法。现在,有必要超越思想解放阶段,转向思想建设阶段,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术知识体系。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建构是当代中国实践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一次飞跃,是中华民族精神层面的一次伟大复兴和上层建筑的建构。回顾历史,任何创新学派思潮的形成都是对一个伟大时代实践的精神回应。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我们的每一位学者都处于这样一个活跃的中国话语领域,在这里,实践创新不断涌现,思想争鸣空。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并一定能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并一定能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选择。谁将设定我们的学术研究课题?与对西方理论的深刻理解不相称的是知识分子对中国现实的肤浅理解。我们是否像过去一样继续使用大量的学术资源来理解和介绍西方,并享受说教、学术工作和为西方理论提供脚注?或者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学术资源投入到对中国问题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中去,自觉地投身到中国理论建设的历史洪流中去?这值得每一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深思。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建构需要学者的集体意识,关注中国实践和中国问题,以中国学者为共同体进行独立研究。同时,在保持高标准和开放性的前提下,有必要将学术评估、学术出版和学术支持体系从西方标准提升到中国标准,为中国学校的形成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和学术氛围。

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边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责任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