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31字,读完约12分钟

一个改变中国辣椒科技领域格局的农民

——记辣椒育种家陈炳金先进事迹

一、传奇人生路

陈炳金1955年出生在四川富顺一个贫困的山区,这里山高路陡,人多地少,有20%的家庭长期吃国家低保。因家庭贫穷无钱交学费初中毕业辍学回乡。陈炳金6岁开始割牛草、拾狗粪,10岁到15公里外担煤养家,12岁到生产队挣工分糊口。也是因为儿时的贫困,让他养成了坚韧毅力,也让他少年时就滋生了改变命运,走出贫穷山区的信念。

学历不高的陈炳金从小懂得”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源泉,科技是改变贫穷”的唯一途径。他14岁时一边承担起养家的重担,一边如饥似渴的自学文化知识;19岁参军入伍时,他已经能写会画,从战士、副班长、班长干到连队文书,正当春风得意的时候,遇到1978年部队第一次改革,22岁以下而且必须军校毕业才能提干,陈炳金第一轮改变命运梦想因此而破灭,5年军人生活结束后又回到原点。

经过部队5年的磨炼,陈炳金的毅力更加坚强,第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第二条路——用科技改变贫穷,从此他立志学科技用科技,用科技改变人生改变贫穷,在农村这一干就是40年,终于圆了用科技改变命运,改变贫穷的梦。

没有文化搞什么科研?没有技术搞什么科研?没科研经费搞什么科研?在这三题难关前陈炳金无所畏惧,相信自己并以信念支撑,没文化、没技术、没有科研经费拦不住有志者,最终三道难题被陈炳金一一破解。

他坚持自学50年,解决了文化难题,2012年被评为“全国10大读书人”;不懂科学技术就求师学艺,攻读百科全书,在学中干又在干中学,一边干一边总结经验,失败了再从头来,他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失败,但他永远记得住“有志者事竟成”,他善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技巧,不断发明创新,最终他成功了,被人们誉为“农民科学家,泥腿子科学家,从辣椒地走出来的科学家”。

其实,没文化可以自学,没有科学技术可以钻研,没有科研经费才让一个科技工作者寸步难行。一个农民哪来科研经费,陈炳金只能一边挣钱一边搞科研,实在没钱就高息在民间借款,他在科研的道路只能走走停停,但始终没有放弃。记得在最困难时候,他用每月1.8%的高息向自己的亲友借3000元,然而3个最亲的人却有钱不借,因为她们看不到陈炳金发展的前景,怕钱借出来回不去。陈炳金悄悄流下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那一滴泪,挫折激发了他更加坚持到底的决心,最终他成功了!

今天,陈炳金的发明创新引领着辣椒科技领域的方向,科研成果承载着中国辣椒产业的科技进步,一个低学历农民成就了科学家的梦。在农业育种这个公益领域,陈炳金30多年的自费科研,为中国纳税人节省了上亿元的科研经费,反之,他的众多发明创新和科技成果又为社会创造了数以千亿元计的财富。他是全国八亿农民中的佼佼者,也是八亿农民唯一评上研究员职称的幸运人。

陈炳金取得的巨大成绩获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先后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兴村带头人、全国“十大”读书人物,以及四川省优秀党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和市优秀专家;获省农技协30年突出贡献奖、自贡市和富顺县科技杰出贡献奖。

二、我国辣椒概况

最新统计,我国辣椒种植面积达到3000万亩,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可在20世纪70年代,每亩鲜椒产量不到1500公斤,亩产值仅为几百元,而现在每亩鲜椒产量达到4000—5000公斤,亩产值上万元。

一个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离不开领军人物。推动辣椒产业进步,改变我国辣椒科技格局的却是一个低学历农民,他就是被中央电视台《创新无限》栏目誉为“民间辣椒王”的陈炳金。他在辣椒领域有国家发明专利15项,研究的《辣(甜)椒雄不育转育与三系配套育种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发行专著3部,科教片1部,发表论文70余篇,他的发明创新助推了我国辣椒领域的科技进步,创造了上千亿元社会财富。

三、陈炳金对我国辣椒科技创新的贡献

(一)发明创新辣椒育苗、种植及植保技术

1. 发明辣椒冬季育苗技术,改变了长江流域千万亩辣椒的育苗方法,每年每亩辣椒可增值600元以上,累计新增社会效益1500亿元。

辣椒开花挂果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8℃—30℃,开花挂果期最适温度为20℃—25℃,辣椒在20℃—25℃环境中生长,不易发病,不易落花落果,因此而丰产。长江流域是我国辣椒的主产区,这个区域最适辣椒生长的时间是3月下旬、4月、5月及6月上旬;其余是9月、10月共计5个月。20纪70年代之前,椒农们均在开年后3月播种育苗,要到4月下旬至5月上旬才定植,5月下旬开花挂果。因此,最适辣椒生长季节浪费了五分之二,这是辣椒产量一直低下的主要原因。80年代陈炳金发明了“辣椒冬季育苗方法”。该发明使不适冬季生长的辣椒,可在常温下,利用大、小塑料棚透光蓄温、保温防寒的功能,把育苗时间提早到上年的10月上中旬播种,让辣椒苗在寒冷的塑料棚中越冬,翌年2月下旬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或3月上旬露地用地膜覆盖栽培。该项发明有效的利用了辣椒生长适温季节,从而延长了五分之二辣椒最佳生长期,大幅度提高了辣椒的单位产量。从此,改变了长江流域上千万亩辣椒的育苗模式,让千万家椒农受益,至今这项发明也是整过长江流域培养辣椒苗的主要方法。

2.创新普及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全国3000万亩辣椒每年每亩可增值200元以上。

20世纪前全国椒农种椒技术参差不齐,困扰着整个辣椒产业。为了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陈炳金立足种椒第一线,不断的研究总结,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编著了《杂交辣椒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科学种椒》和合著的《杂交辣椒育种与高效益栽培》3部专著,并把《科学种椒》改编成了50分钟VCD科教片在全国出版发行。专著和科教片在全发行量累计达到100万余册/部,并在全国各相关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性论文70余篇。先进技术的普及大幅度提高了辣椒鲜椒产量和产值。

3.发明创新辣椒植保技术,解决了辣椒冬季死苗和辣椒杂交制种黄柄掉果生理病害,可使每亩辣椒制种减少损失4000元以上。

辣椒在蔬菜中是一个非常娇嫩的作物,小苗生长期极易烂根死苗。为了攻破辣椒苗这一植保难关,陈炳金在田间地头认真观察分析,翻阅了大量植保资料,发明了“辣椒幼苗期用防病及促生长双功效复合制剂”,控制了辣椒冬苗烂根死现象。

特别是辣椒杂交制种(全国约有辣椒杂交制种面积近万亩),每亩投资超2万元,杂交授粉结束后,每年都出现大量黄柄落果现象,轻者每亩损失20—30%,重者每亩损失60—70%。陈炳金发明的“一种农药”彻底解决了杂交制种黄柄掉果疑难病害,大大降低了制种户损失。

(二)育种技术,杂交制种方法赶超世界水平

1.发明创新辣椒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种技术

陈炳金发现辣椒不育源,并成功获得保持系,实现了辣椒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种技术的应用,科研成果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国内众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辣椒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种制种技术上还滞留在理论研究阶段,陈炳金的辣椒科研团队已经在甜椒、牛角椒、羊角椒、线椒及小尖椒上全面实现辣椒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种与杂交制种,技术水平领先国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引领辣椒育种方向,成为辣椒育种领军人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辣椒杂交优势利用育种,整个业界都是利用尖椒与甜椒交杂,杂交一代为牛角椒,牛角椒果大水分多,不能用于工业加工。90年代陈炳金发明“一种杂交羊角形辣椒的选育方法”成功育出线椒和尖椒新品种,引领了辣椒杂交育种方向。

进入20世纪,陈炳金又发现簇生朝天椒产量低,果实裸露日灼病严重的缺点。为解决这一难题,陈炳金率先发明了“一种吊柄簇生小辣椒的选育方法”。

3.实现辣椒无人工杂交制种

随着农民工进城,农村有劳动力的妇女越来越少。辣椒杂交制种难困扰着整个辣椒杂交制种行业,陈炳金又发明了辣椒杂交无人工授粉杂交制种技术“一种农作物雄性不育系电力吹风杂交制种方法”和“一种辣椒花粉保活力的方法”。

注:上述创新技术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陈炳金无偿奉献给了社会应用。

4.成功转化科研成果,辣椒新品种及时造福百姓

陈炳金从事辣椒育种近30年,在海南冬季加代达到了60个季代。已经育成辣椒新品种70余个,其中经国家审(鉴)定5个;四川省审定6个。已经在农业部登记品种28个,正在登记品种38个。每年推广应用30多万亩,社会效益30亿元,新增社会效益4亿元。20多年累积推广面积达到700万亩,仅此一项社会效益达到500个亿,新增社会效益66亿元。

四、科研在路上

陈炳金已经年过六旬,但科研工作并未停止,整日都活动在全国各科研基地。他目前的理想,是要完成两个目标:一是把一生积累的科学技术和育种经验继续发扬光大,多育出新品种好品种,从而造福人类社会;二是他把科研经验和科学技术传授给青年一代人,带出一批年轻育种家、科学家。

陈炳金创建有“陈炳金创新劳模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由8名科技人员组成,分为4个科研课题组,主要攻关茄果类、瓜菜类、豆类蔬菜育种及甜糯玉米育种,各科研课题组正有序进行中。

在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院设有“陈炳金工作室”,工作室由3名教授2名副教授(其中有博士2人,博士后1人)共6人组成,主要目标是选育酿酒专用优质高产高粱新品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泸州老窖酒厂等川内酒厂提供上游原料铺奠基础。

高粱育种工作已经开展7年,目前完成了高粱雄性不育系转育,已经获得保持系30余份;第二步育种目标为高粱矮化,矮化到水稻那样高,提高种植密度,把现在四川高粱种植密度4000-5000株提高到8000-10000株,亩产量从现在300-400公斤提高到600-800公斤;第三步是用北方粳高粱与四川糯高粱杂交,取北方粳高粱高产基因与四川糯高粱出酒率高酒香基因,融合各自优势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该研究已经开展了多代,结果是粳、糯基因不亲和,花粉少;下一步是要开展犁苹果基因漂移技术原理,把粳高粱恢复基因漂移糯高粱恢复系中,预计3年内选育出高粱杂交新品种。

总结:

陈炳金退伍回乡立志改变农村,24岁开始在农村高利借钱搞科研。经过春在四川、冬在海南科研加代,历时40年80个世代对辣椒、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分离提纯,优选等技术手段,形成遗传性状稳定的辣椒种质资源1012份,玉米种质资源1122份;高梁种质资源310份;其它蔬菜种质资源300余份,为不断推出新品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炳金从事育种研究近40年80个季代。育成新品种70余个,其中经国家审(鉴)定5个;四川省审定6个。已经在农业部登记品种56个,每年新品种推广应用30多万亩。30年累积推广面积达到700万亩,社会效益500个亿,新增社会效益66亿元。在育种研究的同时,先后自著和合著专著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完成50分钟VCD科教片《科学种椒》1部。

陈炳金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发明技术为社会创造数千亿元的财富。研究的“辣(甜)椒雄性不育三系转育及配套育种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个低学历退伍军人,在农村艰苦环境中不断学习进取,凭着对科研的挚着,用军人的精神支撑,不断创新发明,成功实现了一个退伍军人向一个科学家的转型。

陈炳金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兴村带头人、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四川省优秀党员、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和市优秀专家;获省农技协30年突出贡献奖、自贡市和富顺县科技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总之,陈炳金在科研育种领域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科研在路上!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一个改变辣椒科技领域格局的农民--陈炳金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6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