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87字,读完约23分钟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在中国科学院第19届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14届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5月28日)
习近平
伙伴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四届院士大会隆重开幕。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国科技界举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谨代表党中央,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谨向你们所有人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具备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们总结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实践,审时度势,审时度势,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
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完善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突出重点、突出前沿、突出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我们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持,抓住全球科技竞争的机遇,利用前沿形势,勇往直前,在更高水平、更广范围的科技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
我们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是第一推动力,坚持创新就是抓发展,追求创新就是谋未来,明确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突破,力争在优势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在重大创新指标上领先世界。
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加强创新驱动体系能力整合,开辟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渠道,不断释放创新潜力,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率。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领军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我们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积极推出全球创新议题,全面提升中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中国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大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地图上日益重要的一极。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科技事业加快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和结构性的重大变革,出现了重大创新。一些前沿方向已开始进入平行领先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到质量、从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跨越时期。
我们注重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化学、材料、物理和其他学科都处于世界前列。铁基超导材料保持着世界上最高的转变温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多光子纠缠正在引领世界。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和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取得了重要的原始突破。成功发射了吴空号、墨子号、风镜号和碳卫星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卫星。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上海光源等等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大力推进战略性高技术研究。超级计算机已经连续10次蝉联世界第一。使用国产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获得了戈登·贝尔奖,这是高性能计算应用的最高奖项。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了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导航已经进入网络化、载人深潜、深海探测、国内航空母舰、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纳米催化的新时代。
我们努力将行业引领到中高端水平,复兴高速列车从追赶到领先迈出了关键一步。超超临界燃煤发电、UHV输变电、杂交水稻和海米居世界领先地位,移动通信、语音识别、新能源汽车、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和隧道设备居世界领先地位,集成电路制造、C919大型客机、高档数控机床和大型船舶制造设备加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龙门五轴机床、8万吨模锻压机等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的空白,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商品化,超导磁共振等医疗设备在国内被替代,重大传染病得到预防和控制,疫苗得到开发,重大新药被创制,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和福祉。
我们努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形成系统布局,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评价和奖励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成长加快。
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一体化,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
各位院士、同志和朋友们!
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在空之前进入了一个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重塑全球创新地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突破性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和再生医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孕育了新的变化。集成机器人、数字化和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型和绿色化的转变。以清洁、效率和可持续性为目标的能源技术的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改革。= 0总之,信息、生活、制造、能源等方面的原始突破,空空间、海洋等。为尖端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提供更多创新来源,学科、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对国家的未来和命运以及人民的生活和福祉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科技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在视野、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不足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技术和基础技术能力,工业机床、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本组件和基础材料等瓶颈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的技术研发侧重于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需求,从全球角度规划科技开放合作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中国的人才发展体系和机制不完善,激励人才创新和创造力的激励机制不完善,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中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不能完全满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许多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没有一起实施。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和产业政策之间的整体协调不够。全社会鼓励和拥抱创新的机制和环境需要优化。
中国要想强大和振兴,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建设一个世界科技强国!
现在,我们迎来了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交汇点,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扩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历史交叉口可能会产生相同频率的共振,一些历史交叉口可能会经过。
形势紧迫,挑战紧迫,任务紧迫。我国科技小编辑应把握大势,抓住机遇,直面问题,直面困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敢地成为新时期科技创新的先锋。
第一,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推动力,提供优质科技供给,重点支持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墨经》记载,力和形之所以旺盛,是因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要方向,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显著提升中国的经济质量优势。要弥补不足,挖掘潜力,增加优势,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升级,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平衡发展,提高市场发展预期,增强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抓住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机遇,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的动能。要突出龙头和支柱特色,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产业体系新支柱。我们应该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数字经济更大更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转变,带动创新,增量带动存量,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第二,我们决心自主创新,增强创新信心,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一个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保持稳定和深远。树又高又多叶,连根很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如果我的心相信这是可行的,就很难移山填海,并会有成功的一天;如果我的心认为这是不可行的,这是很容易逆转手掌,并没有有效期限。创新一直是九年的生命,但我们必须要有即使死了九次也不后悔的高尚情操。我国科技小编辑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不妄自菲薄,不骄不躁,勇于应对困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不会来,买不到,赢不了。只有掌握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领先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突破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控制,牢牢把握自主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们必须有划时代的科技成果。要加强战略定位和目标导向,增强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支持高端引领的先行者优势建设,加强对涉及根本大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和部署,在重点领域和难点领域下大力气,聚集精英力量,进行战略部署,尽快取得突破。 努力实现中国整体科技水平由运行向平行领先的战略转型,成为重要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先锋,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应该是科技创新的立足点,而惠民、惠民、富民、改善民生应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泉。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大势,走出一条好路子,打好基础,做好长期储备,愿意坐在板凳上,当好植树工、掘井工,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领先原创成果上实现重大突破,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走完最后一英里,拆除阻碍工业化的围墙,畅通应用基础研究与工业化对接的快车道,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确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的现代化作用。
工程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引擎,是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广大工程科技编辑要有精湛的技艺和团结的精神,着眼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着眼于经济建设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贴近民生的实际需求和新时期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的需要,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前瞻性和战略性领域积极战斗。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率,努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赢得未来,改革关系到民族运动。科技领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2014年6月9日,我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自主创新,当务之急是打破制度和制度壁垒,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围绕这些重点任务,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力以赴,取得多项突破,深入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的主体结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到2020年完成143项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110多项改革任务。我们已经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困难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这些问题是我们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决但未能解决的。同时,科技体制改革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因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率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多项目、多帽子、多品牌现象依然突出,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科研院所改革的进展、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滞后于整体进步,科研人员进行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等。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决不能动摇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决不能削弱我们的勇气。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冒险进入危险的海滩,打破一切限制科技创新的意识形态壁垒和制度壁垒。俗话说,贫穷会改变,改变会过去,总的原则会持续很长时间。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和环境创造等方面下大力气,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等方面下大力气,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优化和加强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创新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激发各主体的创新热情和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和创造的生力军。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社会上有了技术需求,这种需求将推动科学发展超过十所大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R&D投资、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综合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研发方向、路径选择、要素价格和各种创新要素配置中的导向作用,使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和服务监管的长效机制,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要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彻底突破障碍,突破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和产业发展的瓶颈。
建设高标准国家实验室,推进重大科学项目、重大科学项目、重大科学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总体布局和优化。要加快建立支持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重视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加快国防与民用技术一体化发展体系建设,完善国防与民用技术一体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体系,消除人民参军和转军的障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2016年5月30日,我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式,使经费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但人们的创造性活动不能服务于资金;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和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先后出台了多项重大改革方案,包括《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专项、基金等)。《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知识增值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分类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规划》,受到广大科技编辑的热烈欢迎。每个人都认为这些改革仍需改进,其中一些改革尚未完全实施。有关部门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坚决推进,把人们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财务管理和人才评价体系中解放出来。
第四,深入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和技术是世界性和当代性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如果你不拒绝公众的流动,你将是河流和海洋。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中的创新,不能闭门造车。相反,它应该在各方的帮助下进行。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积极配置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共赢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受益,促进全球均衡发展。
要从全球视角规划和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全方位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重大科技计划和项目,鼓励中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之路,合作建设沿线国家科技创新联盟和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提高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第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努力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功绩只能成就,勤奋只能广泛。人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所有的创新都是人创造的。归根结底,硬实力和软实力取决于人才实力。科学技术的全部历史证明,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和一流的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有优势。目前,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仍然短缺,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短缺。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只看论文、职称和学历的现象依然严重。无数的评价淹没了一小群科技工作者,人才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不符合科技创新的要求和规律。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创新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和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注意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的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中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获得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为基础,用永久卡标注人才的做法,改变以论文、专利、资金为人才评价标准的片面做法。我们不应该让繁文缛节束缚科学家的手脚,让无休止的报告和批准耽误科学家的精力!
创新的唯一方法是让人们。如果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你会有一个很大的方法来储存它。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才最佳利用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争成长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涌现的竞争机制,为人才成长培育沃土,使他们的根更加发达、更加茁壮。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整的人才梯队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领军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加大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建立有效的吸引人才机制,形成世界人才汇聚中国、各种人才自由竞争的创新局面!
各位院士、同志和朋友们!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是全国科技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机构,是科学技术大师的聚集地。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团结带领包括院士在内的广大科技编辑,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使命,着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解决创新发展难题,在重大科技领域取得突破,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要继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与国家科技力量一道,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着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敏锐把握科技革命方向,大力推进科技跨越式发展,勇敢地攀登科技高峰。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是国家高端智库。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组织院士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开展战略咨询工作,紧紧围绕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新形势、新需求,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我读过两所学院的院士们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继续发挥院士的智力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提高综合判断和战略规划能力,提出专业、建设性、务实的意见和建议,为推进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合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各位院士、同志和朋友们!
我的心就像千山山脊上的浓霜,秋叶染成了红色。两所学院的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历代科学家以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阔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祖国科技创新的丰碑凝聚了院士们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许多学者都有一种深切的心情,在世界面前担忧,在世界面前快乐。他们都是民族英雄,做着惊天动地的事情,却保持着匿名!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奋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责任。荣誉意味着责任和责任,党和人民对院士有着殷切的期望。科技创新的浪潮汹涌澎湃,赢家是千帆。希望院士们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勇攀高峰,勇于创新,严谨求实,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努力追求科学前沿,在重大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古人说:人必须爱自己,后来人们爱他们;人们会尊重自己,而别人也会尊重他们。希望广大院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院士称号的学术性和荣誉性,传播真理和真知,以德报德,以德服人,以士为师,以学促学,做一个人的阶梯,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充分发挥院士制度在聚集人才方面的导向作用,使院士制度成为引导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强大正能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治上关心院士,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做好后勤部长。我们要做好退休院士工作,保证他们的待遇和礼遇,鼓励他们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希望退休院士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担任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教师,积极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为科技进步贡献智慧。
各位院士、同志和朋友们!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科技创新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动员全党和全社会努力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对科技事业的部署,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切实抓好落实。
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科学素养,当好领导,当好专家,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能力。要尊重科学研究规律、科学研究管理规律和科学研究人员的意见,为小批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服务。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如果年轻一代有理想、技能和责任,科学技术的未来和创新的希望将会存在。人才越多,出来的人就越多,越少。希望院士们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把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为青年人才展示才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平道路,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责任、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所以我们应该让科学技术工作成为一份有吸引力的工作,一个孩子们尊敬和向往的职业,把科学技术的翅膀插在孩子们的梦想中,让未来祖国的科学技术世界聚集在一起,让未来科学的浩瀚之星空星星闪耀!
各位院士、同志和朋友们!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船正在乘风破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增强信心,克服困难,勇敢地朝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前进。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19届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14届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