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2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的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全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规律。许多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快速转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基本国情出发,积极解决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他们自身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改革率先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急需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在这种背景下,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鼓励集体和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集资兴办各种企业。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农民工这个名称应运而生,这构成了农民工发展的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和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大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和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第三阶段农民工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农民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截至2017年底,已有8000多万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5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的发展通过提升技能和融入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市民化阶段。
中国农民工的规模、流动性、贡献和潜力是世界前所未有的。总的来说,农民工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在促进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支持城市建设和促进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农民工率先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桎梏,自主选择就业,推动传统的劳动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成为推动改革的生力军,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
实践证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成功的。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坚持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工作,鼓励农民工就近转移,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农民工就业机会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人口城市化。第二,保护土地权益。保留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入分配权,使农民既能进城又能回乡,并能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第三,注意逐步转移。农民工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融入城市,这决定了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坚持分阶段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融入城市,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推进。第四,维护农民工权益。中国有大量的农民工,劳动争议时有发生。但是,劳动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这是由于党政领导、多方协调、处理迅速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独特优势。同时,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企业与劳动者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框架。
新时期,农民工群体正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的劳动力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其发展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趋势。例如,出生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新一代农民工致力于新的商业形式,并支持新商业形式的发展;通过企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术学院,农民工中的技能型人才数量迅速增加;一群在发达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工作和做生意的农民工已经回国,开始利用技术、项目、资本和营销渠道创业。它们解决了中国农村地区的许多问题,如无法留住劳动力、难以吸引投资和难以进行产业转移。它们在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了新型城镇化的实践;等等。当然,农民工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稳定就业、改善生活条件、落户大城市等困难。这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速度加快,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给农民工带来了改变生活、提升自身新动力的新机遇。未来,农民工的发展应该朝着在城市就业、拥有工作技能、拥有劳动合同、增加收入、有办法参加保险、教育子女、改善住宿条件、有渠道维护权利、有文化生活和有发展的美好目标迈出大步。他们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将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得到满足。
(边肖曾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民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中国农民工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