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5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胡浩、林晖、朱继才、石景南)梨花风正晴。清明节祭英雄不仅是纪念和珍惜英雄的一种方式,也是继承和发扬英雄精神的一次机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追寻祖先的足迹,体验精神的传承,凝聚奋进的力量,向历史致敬,面向未来。
和平不会忘记烈士,幸福会记住英雄
刘备是一个多么英雄的人啊,他没有同龄人。他的名字将流芳百世。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承载着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谈到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有多少充满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烈士冒着生命危险。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说,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强大的国力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离不开英雄,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离不开拓荒者。不管时间如何变化,革命烈士应该永远受到人民的尊重、爱戴和怀念。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烈士为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战斗和牺牲,巩固了共和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一个伟大的国家不会抛弃过去的历史,一个屹立不倒的国家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师许指出,缅怀和弘扬英雄是世界各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普遍做法。古今中外大国兴衰的历史告诫我们,一个有英雄情怀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英雄情怀的国家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倡导和维护英雄,把英雄视为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精神坐标,用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昀献认为,放弃传统,失去根,就等于切断了他的精神生命线。加强全社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培养讲公德、知荣辱、学英雄、奉献的良好风尚。
英雄事迹是史诗,英雄精神永存
虽然英雄精神已经逝去,但英雄精神所承载的红色底色是滋养和激励我们党和人民顽强奋斗、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振峰说,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重要体现。
英雄精神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今天,当我们发扬英雄主义精神时,我们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韩振峰说,在当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诚信友爱等优秀美德和精神,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加脚踏实地、更加切合实际、更有针对性,取得更加实际的效果。
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英雄的国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精神的指引。中央党校教授铭心认为,在当今时代,英雄精神体现在心中的信念,心中的国家,以及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国家和世界,一个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担一个伟大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牺牲和奉献,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不同的时代,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是一样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英雄主义精神,就是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最初的意图,继续前进,永远奋斗,永远保持这样的信念、这样的力量和这样的精神。铭心说,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地肩负起党和国家的事业,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实现心中的伟大自我。
继承红色基因,创造红色信仰
遗产是最好的纪念。
清明节祭祀英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传承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曾写过《远离雷锋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大业》等电影,他说文艺工作者的小系列担负着培根铸造灵魂的神圣使命,要讲好英雄故事,铸造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柱。以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英雄人物将在银幕上和文字间复活,红色信仰的守望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将不断得到提升。
在年轻人的心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艺声认为,继承红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斗争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关键是要挖掘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激活情感体验,提升精神境界,从而达到培养道德人的教育目标。
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南昌城头的红旗,从瑞金的红井水到长征途中的红军,我们有勇往直前、继往开来的勇气,有创造新世界的雄心,有赢得未来的信心。
红色基因是我们党的先进性、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总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毅说。
王毅认为,要充分挖掘和激活传统资源中的红色基因,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形式,让广大青年学生在传统资源的复制中触摸历史、铭记传统、体会精神,自觉将红色基因镌刻在心中,使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世代相传。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让信仰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专家谈英雄精神的传承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