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2字,读完约2分钟
腾讯、苏宁、融创、JD.com等投资财团战略投资340亿元人民币,海外项目套现,万达应获得780亿美元。粗略计算,万达的海外债务只有80亿美元左右。经过不到半年的运营,万达基本上可以还清所有的海外债务。难怪王健林在年度报告中说他如此自信。外界对万达无力偿还海外债务的疑虑终于平息了。
回顾万达的海外风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评级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偏见以及西方评级体系对中国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这一次,万达在6个月内以惊人的速度解决了所有海外债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方所谓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也表明,面对具有不同西方文化的中国企业,评级机构也应该虚心学习,要有前瞻性,而不仅仅是紧追不舍。
企业发行债券和评级机构为投资者评估风险是合理的,但信用评级应建立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事实上,如果我们分析一些评级机构的意见,不难发现它们对中资企业的偏见:将仍处于高增长阶段的中资企业与成熟的外资企业相比较,忽视中国经济政策措施与欧美国家的差异,就相当于用西方标准来评价一个东方女性是否美丽,这是不公平的。除了万达的参与,该国还受到评级机构的偏见。去年9月,中国财政部批评S&P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降级迫使万达在短时间内出售一些海外资产,以满足海外银行的融资条件。以标准普尔为首的评级机构无视万达自身的经营健康,只关注技术违约风险,这无异于给企业扔石头,徒然给投资者制造恐慌。
回顾市场对万达财务状况的疑虑,这主要始于去年,当时国家调查了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然而,率先发起攻击的S&P是最不可靠的,他认为万达商业去年7月大规模出售文化旅游和酒店资产是一种风险,称这种做法违背了企业最初的战略,缺乏透明度。事实上,标准普尔的逻辑令人难以置信。企业大量套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被认为是一个风险因素。当时,投资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表达了与S&P不同的观点,指出评级机构评估一家公司债务违约可能性的最重要因素是该公司自身的财务资源是否充足。这仅仅是一种“见树不见林”的观点,即专注于战略一致性,而忽略了万达因出售资产而增加的财务灵活性。
事实上,尽管万达商业已经退出市场,但仍能大致计算出公司的财务状况:根据万达商业上一次公开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年报,当时公司的净负债率仅为69.1%。去年,它大规模出售了酒店和文化旅游资产。在投入约630亿元资金后,万达商业的净负债率只会下降,不会上升。更不用说与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净负债率相比,甚至与目前全国领先开发商86%的平均净负债水平相比,
与标准普尔相比,惠誉的分析意见更接近事实:惠誉指出,截至2017年6月底,万达商业银行持有约1,337亿元现金,这些资金足以满足所有贷款,但问题是这些资金主要存在于中国,由于国家外汇政策,很难大量汇出和偿还约17亿美元(约108亿元人民币)的海外潜在债务。
因此,正是由于评级机构的偏见和对中国实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无知,万达不得不在短期内出售大量资产。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万达可以在短时间内高价出售其资产,我们也可以看到万达近年来的资产布局,这有其辉煌之处,也有王健林长袖善舞的效果。从去年万达分别出售给融创和R&F的万达城市和酒店资产来看,2016年13个万达城市的税后净利润增长了近30%,达到38.2亿元;酒店资产收入8.73亿元,增长58.6%。
至于海外资产,万达过去几年的战略更有价值。伦敦、悉尼和黄金海岸等项目都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以万达酒店早先出售伦敦九榆树项目60%的股份为例。买家实际上向万达支付了一份34亿港元的合同,万达减少了债务,对冲了现金,账户收入为7亿港元。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只要万达的资产质量高,就不难变现和赚钱。
(主编:崔志明hf118)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万达解困打脸西方评级机构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2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