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9字,读完约3分钟

央视新闻:昨天,央视常征路移动直播报道团队来到了湖南汝城沙洲村。1934年11月,当红军长征经过这里的时候,三个女红军给了当地人民半床被子的故事广为流传。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记者来到沙洲村,回顾那些艰难岁月中的血海深仇。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沙洲村是汝城县面积最小的瑶村。1934年11月初,中央红军突破第二次封锁,在姚村民的热烈支持下,在这里休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劳春燕:走在沙洲村,我们看到了湘南一排整洁漂亮的新房子。似乎很难与80多年前的旧时光联系起来,但在这些新房子后面,村里的老房子仍然保存完好。这扇门是红军总健康部的旧址。这座老房子已经存在多年了。他们告诉我,这座老房子已经有300年的历史了,它只和卫生部分开。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那时,红军有严格的军事纪律,红军战士决不能随便进入老百姓的家里。沙洲村的村民徐介休看到这些红军战士晚上呆在街上,心里很难过。尽管家里只有一张床,她还是邀请了卫生部的三名女红军军官住在一起。如今,故事发生的地方:这座有着近300年历史的老房子已经无人居住,但徐介休的二儿子朱忠雄经常回来坐坐。81岁时,他仍然记得母亲给他讲的故事。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徐介休的二儿子朱忠雄(81岁):当时没有条件,所以三个女红军和我母亲睡在同一张床上,其中五个和我哥哥和孩子睡在这里。把那张长板凳放在床边,把你的脚放在这张长椅上,用行军被子盖住它们。我家的烂棉絮和烂麻衣被盖在上面,住了6个晚上。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在徐谢秀家的六天时间里,三位女红军军官帮忙做家务、挑水、照顾孩子,与徐谢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第七天军队要离开的时候,当他们看到徐谢秀的家人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决定把整个行军都留给徐谢秀。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徐介休的二儿子朱忠雄(81岁):当时我母亲拒绝接受,说你们出去的人现在是冬天,我家无论多穷都不会要你们的被子,因为你们是为老百姓而战。三个女红军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问我母亲是否有剪刀。我母亲当时没有反应。她不知道他们会剪被子,并认为它们在路上很有用。女红军开始了他们的行军,把他们分成了两半。这半床被子必须被我妈妈接受。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临行前,三位女红军告诉徐协秀,革命胜利后她们会回来看她。新中国成立后,徐洁秀一直在等待她们的到来,但直到1991年她去世,她才等到三位女红军的消息。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徐介休的二儿子朱忠雄(81岁):解放后,他们没来,我妈每年都盼着他们。她告诉我们,为什么三个女红军没有来?他们可能在长征中牺牲了。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就离开了,再也没有找到他们。我母亲没有文化。她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好的。他有一床被子,把它的一半给了我们的普通人。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什么是好的?好的是他有一床被子,他会把其中的一半送给我们普通人。徐介休老人的话再简单不过了,但他们说红军和群众有着共同的呼吸、共同的命运和心连心的使命。半床被子不仅温暖了艰难的长征,也温暖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禹城:半被暖人心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