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3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冷翠花
目前,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行业实力不断提升。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产业转型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和利差损风险被监管者反复强调,同时监管者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
“现在,一些公司还没有意识到资产负债错配的严重性。”在昨天举行的“新浪金麒麟2019保险高峰论坛”上,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司副司长贾彪指出,从行业角度看,人身保险的责任期限为12.44年,资产期限为5.77年。不匹配是突出的,一些公司的不匹配甚至更严重。然而,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在再投资和投资新资产方面面临巨大困难,利差损风险较高。
价差损失的风险再次出现
据贾彪介绍,个人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显示,其主营业务负债长达44年,而投资方以3年期产品为主,错配风险非常高。
"一些公司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说。目前,保险业的资产与负债匹配越来越困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期限匹配、收入匹配、现金流匹配和期限匹配。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基金面临着再投资风险和新的资本配置问题。从长远来看,保险公司面临着更大的利差损风险。
在这方面,央行最近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强调,寿险行业的利差损风险再次出现。据报道,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寿险公司主要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定价,保单预定利率高达8%以上,并发行了大量有效期超过20年的保单。此后,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保险资金的使用收益率下降,导致利率损失问题。为了吸引投保人,一些保险公司仍在2018年推出预定利率为4.025%的产品。考虑到今年保险资金的利润率只有4.33%,当前利率下降,股市波动性加大,保险资金的利润率下降,因此有必要重点防范利差损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保险监管机构已经“出手”。韦嘉表示,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银监会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调整机制,在中国保险协会下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是否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为监管提供参考;二是降低10年以上普通养老金和普通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4.025%年复利和预定利率中的较低者调整为3.5%年复利和预定利率中的较低者。第三,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及时停止销售预定利率为4.025%的寿险年金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市场主体充分认识到要以监管为导向,加强产品信息披露。”贾彪表示,今年已经发布了三份产品问题通知,坚决防止“有毒”产品进入市场,防范风险。
除了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外,贾彪认为,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仍面临转型升级基础薄弱、行业退保率高、产品供给与国家预期差距大、公司治理和现金流风险大等新问题。
促进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人身保险业的转型和发展?贾彪表示,中国保监会将从四个方面推进工作:保证回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监管和沟通。
他表示,目前,银监会正在修订普通人身保险精算规定,以进一步提高其支持能力;全面推进《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实施,完善税优保健品的设计;推进扩税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支持保险基金为养老医疗服务。
同时,保险业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研究新一轮改革开放措施,以鼓励更多高质量的保险机构进入内地市场,引进高质量的人才。”贾彪说道。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服务,积极推进创新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中心的实施。“今年的第一份跨境医疗保险成功通过备案,并开始销售。明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保险服务中心建设。”他介绍说。
同时,中国保监会将坚持加强监管,不断优化市场秩序,牢牢把握无系统性风险底线。积极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推进递延所得税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完善,探索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发展税收优惠健康保险。
为促进中国人身保险业的转型和发展,《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也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快转型发展,从财务管理到回报风险保护,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规避股东。公司运营中的不当干预和快速成功;二是推进个人代理渠道和银信渠道改革;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顶层设计,为人身保险业转型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第四,寿险行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央视线
标题:人身险错配风险突出:负债久期12.44年 资产久期5.77年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