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0字,读完约4分钟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和试点登记制度总体实施方案》。随后,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一系列规则,征求市场意见。据鹏华基金研究部介绍,本次创业板注册制度草案有以下核心关注点。
首先,目标定位与科技局一致,但略有不同。改革后的创业板将定位为主要的服务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与科技局的“硬技术”定位不同,创业板在行业上更具包容性,但也具有规模小、盈利不稳定但增长潜力大的特点,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充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其次,从三个上市条件中选择一个,优化发行和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1)净利润: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数,累计净利润≥5000万元(与以前的标准相比,与科技股标准大致相同,但没有预期市值要求);2)市场价值+净利润+收入:预计市场价值≥ 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营业收入≥1亿元(新,同科技局标准1);3)市场价值+收入:预计市场价值≥50亿元,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 3亿元(新增,高于科技局标准4的市场价值要求)。此外,允许具有特殊股权结构的合格企业和红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并为无利可图的企业预留空空间上市,这削弱了利润指标,反映了制度的包容性。
在交易制度方面,创业板改革和试点注册制度后,新上市企业在上市前5天不会有任何价格涨跌,之后价格涨跌幅度将从目前的10%调整到20%,波动幅度将会放宽,这与科技局的做法是一致的,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从后续机制来看,它不同于科技板块。创业板只对无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和高价发行企业实施保荐相关子公司的强制跟进投资制度,其他发行人不强制跟进,这与2%-5%的科技局强制跟进投资不同,在提高市场活动和投资者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尽可能控制道德风险。关于投资者的门槛:新投资者提出了适当的要求,但门槛低于科技股。股票型创业板投资者的适合性要求基本保持不变,但要求充分揭示风险;创业板新的个人投资者必须在首20个交易日达到日均资产不低于10万元的门槛,并具有24个月的a股交易经验(科技局的资产门槛为50万元)。最后,退市制度更加严格和合理。简化退市程序,优化退市标准,完善创业板公司退市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退市,应设定一个过渡期,以利于平稳衔接。取消单一的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扣除非净利润和低于1亿元的营业收入”的综合财务退市指标,增加市值退市指标;建立退市风险预警和公告制度,加强风险披露。
至于市场关注的登记制度何时落地,鹏华基金研究部指出,创业板的登记制度早有预期,新《证券法》落地后,登记制度改革的准备工作加快。从公告到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只用了220天,从公告到委员会正式成立只用了260天。借鉴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成功经验,预计创业板注册系统的登陆时间将会缩短或在年内登陆。
这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度有望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对a股产生重大影响。短期而言,影响是中性的,扩张可能会对创业板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产生轻微影响。其中,总公司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市场仍将引领趋势,回归板块自身的逻辑和基本面。考虑到去年科技板块成功开盘,注册制度等改革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和接受,预计创业板改革和试点注册制度对短期市场的影响有限,券商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关注度有望分阶段提高。
从中长期来看,它将对科技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当前的宏观背景在于疫情影响下的压力越来越大,中美经贸关系日益复杂。因此,通过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满足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是完善和繁荣资本市场的核心要求之一。创业板改革和试点登记制度有利于沿着市场化方向构建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环境。
最后,从整体上看,创业板注册制度试点将为a股市场带来红利和差异化,龙头企业、新兴产业和龙头券商将受益最大,但我们要小心尾部企业的缓慢清算。一方面,改革有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上市门槛和融资成本,并有助于新兴产业升级。一批中小新兴企业将迎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它将带来资本市场投资的生态重塑,增强市场投资的专业性,加速优胜劣汰,将资源集中在优质企业上,加快尾部企业的清算。创业板已经成为继科技局之后注册制度改革的第一站。市场优胜劣汰将催生一批高质量的新兴企业,增强白马的领先效应。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和券商领袖将从系统红利中获益最多。
来源:央视线
标题:鹏华基金:创业板注册制试点长期利好科技创新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