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24字,读完约7分钟

“每年都有大量学生从高校芯片设计专业毕业,但直接受聘的人才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大学课程与技术应用脱节,无法将所学知识直接转化为实践。”大唐微电子软件与应用开发中心的张彤直言企业用工荒。目前,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人才体系,大唐微电子只能通过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供岗前培训来弥补芯片专业人才的缺口。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同样,大学毕业生也面临就业困难。“我在本硕士班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普遍性和学术性,对求职中的具体工作内容缺乏了解和实践经验。”中国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周航在一次采访中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企业在寻找合适的人才,毕业生也在寻找合适的职位。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集成电路替代的大趋势,对人才的需求不断释放,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此,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以下简称集成电路园)成立了核心学院,加强北京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搭建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桥梁,构建产学结合的“核心”路径,传递尖端专业技能和最高效的企业管理,为32万芯片人才缺口提供“核心答案”。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整合企业资源与职业院校

设定芯片人才培养的主题

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3%,但面临32万高素质人才的缺口。此外,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一方面,中国每年约有20万名与集成电路行业相关的毕业生,只有不到3万人进入该领域工作。高校培养和人才输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的就业标准严格,高校的优秀学生不等于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岗位适应度低也导致芯片人才的短缺。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针对我国芯片人才缺口大、产学脱节的现状,北京大学微纳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宋佳表示:“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需要具有前沿专业技能的人才。”理论知识很快转化为实践,生产和教育脱节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为此,ic园区与北京大学、北京半导体工业协会等北京七所微电子示范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核心学院,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产学结合的要求,搭建校企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桥梁,促进产业研究、交流融合和科技创新的快速转型。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谈到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与核心学院的具体合作,宋佳教授介绍说:“核心在于教育与产业的互动。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区执行总经理、中关村核心学院院长许表示:“中关村核心学院的成立,是为了搭建人才供求平台,通过与国内一流大学和国际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深化产教一体化和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人才的实践教育、实训、就业创业等综合服务。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核心学院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产业为沃土,以需求为导向,以教育为桥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创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联系。核心学院通过引进大学教师和科研资源,将一线实践技能编入课程并应用于人才培养。核心学院凭借行业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与高校共同完成技术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管理课程建设,打通科研、专业和企业之间的渠道,加快科研成果市场化进程。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桥梁铺路

实现芯片人才的高质量供给

核心学院是第一批产学结合试点单位,是中关村创新研究院的二级学院。依托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区独特的产业资源,填补了高校和企业在芯片人才培养方面的产业空白,架起了高校和企业之间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桥梁。

目前,核心研究院引进集成电路领域前沿专家的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在高校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课程体系建设,组建专业讲师团队,通过日常授课、专题培训、毕业设计、研究培训、产业活动、企业实习、人才供求会议等方式进行线上和线下教学。我们为学生、集成电路从业人员、集成电路企业经理和高端国际人才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行业培训和国际培训课程。课程包括科普教育、eda工具、企业战略、产业与金融对接、海外培训、国际并购等。,全方位提升企业和人才的专业素质。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我注册的课程只在核心学院提供。与学校课程相比,课程更具针对性和功能性,实际操作要求更高,有效弥补了其专业不足。”周航表示,核心学院的课程面向企业需求,可以为集成电路专业的学生提供定向培训。

据了解,高校人才端核心课程是针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企业实习等课程内容,帮助学生面对企业设计师和工程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技术能力、岗位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为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允许学生从学习阶段过渡到工作阶段;为在职人员提供研究和培训、工业活动等内容,帮助在职人员了解工业发展、体验业务内容、开阔视野、感知差异并增强能力。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核心学院的课程就像武术骗子。一线技术专家的讲师就像武术大师。只需一两句话,十分钟就能指出问题,解决我们在技术研发中长期面临的瓶颈问题。”张彤非常感谢他在大学核心课程培训中的亲身经历。

核心学院通过对3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就业需求和计划进行调查,为企业定制专门培训,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个人实践练习,从行业发展、行业技能和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前沿职业技能和管理课程。

“我们是一家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基于国产芯片的深度教育的企业。近两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在技术探索、产品研发、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我们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园区搭建的核心学院培训平台极大地缓解了我们在人才招聘和人才培训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园区拥有众多围绕芯片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为员工开展芯片技术相关培训,促进产业合作;另一方面,校园核心学院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尖端职业技能和管理课程,有效地帮助我们的企业提高员工的基本素养。因此,我非常感谢校园核心学院的平台。”北京中青现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东茂谈到了这一点。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夯实基础,培育人民币

核心学院致力于芯片人才的产业化

高校的教育很重要,企业的培养也不可或缺。核心学院有效地解决了人才的导向性和实践性问题,架起了校企之间、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桥梁,将芯片人才从大学实验室引导到企业的技术岗位,为集成电路行业输送有用、适用、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大学入学补充了芯片人才库的基础。产教结合模式和核心学院的定向人才培养,将实现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的质的飞跃,突出好苗子,提升科研领军人才,从而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宋佳教授在总结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与核心学院的合作成果时说。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核心学院作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区“一个平台、三个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电路园区轻资产战略和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区2020年精细化运营和创新化运营的重要举措。

对于核心学院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许表示:“核心学院解决了高校芯片设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核心学院的前端是培训,中间是人才供求,后端是人才技能提升。分三步推进芯片人才培养,解决企业专业人才缺乏和人才就业、创业、产业化问题。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芯片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我们只能依靠优秀的人才来解决关键问题。因此,要强化“中国核心”,人才必须先行。核心学院汇集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好的工业资源和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强大的联盟、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工业土壤的厚植以及教育养分的应用只是时间问题。夯实基础,培育人民币,等待花开。

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就业难遇上用工荒,32万芯片人才缺口的“治愈良方”来了……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