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8字,读完约4分钟

摘要: 这是中国经济的奇迹。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它是一个人口近2000万的特大城市,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中国最高的。按照这五个发展理念来衡量,这个已经走上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正在高水平跨越门槛的特大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困惑,许多城市都曾一起遭遇过。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新华社深圳5月10日电,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它是一个人口近2000万的特大城市,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中国最高的。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按照这五个发展概念来衡量,这个已经走上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并在高水平上跨越障碍的特大城市所遇到的困惑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许多城市所共有的。

深圳已经在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上。要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还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矛盾、问题和挑战。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坦言。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值此木棉节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深圳,听取各界意见,共同面对这些焦点问题

焦点一

发展空痛苦,如何突破瓶颈

深圳的土地面积为1998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为1.75万亿元,是一个省级经济,有一个县级区域,发展限制空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总是很紧。

2010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扩大了近五倍。然而,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49.9%用于生态保护,其余12%用于道路。深圳几乎没有可用的土地。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目前,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远远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甚至高于香港。早在2005年,深圳的发展就面临着四大问题:土地、资源、水和环境。现在情况更加严重。在调查中,从政府干部到企业家、专家学者,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谈到一个名词:发展空空间。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一些专家认为,与国际大都市相比,深圳的城市面积并不小。纽约和伦敦比深圳小,更不用说香港和新加坡了。回顾过去十年,深圳新增建设用地少得可怜。然而,通过迫使企业转型升级,深圳发展得非常好,其高技术产业和创新能力令全国震惊,率先实现了转型。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深圳已成为与周边城市进行产业合作的城市之一,特别是与东莞、惠州形成了高密度的深圳-东莞-惠州都市圈。在此基础上,继续整合深圳、东莞和惠州,提升区域整合水平。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记者了解到,深圳正在解决土地短缺和开发空的问题,其中包括55平方公里的填海和约50平方公里的土地准备,为未来的发展开辟空的空间。

焦点2

体制和机制的混乱,如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深圳光启先进科技研究所所长刘若鹏对高税收负担感到担忧。刘若鹏表示,广汽的材料成本较低,产品的智力成本,即技术人才的投入成本很高,按照现行规定,不能作为增值税的抵扣。当产业方兴未艾时,过度的转移税负担限制了发展的步伐。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30年来,深圳大量企业通过改革,为特区乃至中国的发展探索经验。如今,这些企业已经崛起,并在各自领域引领全球潮流。他们起步早,走得快,首先遇到了新的体制和机制障碍。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体制改革是土壤,创新是花朵。深圳市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杨说,改革创新是深圳最大的无形资源和最大的软实力。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所有的创新资源。今后,深圳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深圳在国际创新链中扮演着越来越突出的角色。一个创新的组织,像美国的苹果和深圳的华大基因,可以承担创新链中的所有工作环节。深圳市未来产业促进会会长、原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会长周建议,在深圳设立一个与国际创新生态深度互动的科技特区,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从经济特区到科技特区,这将成为中国创新驱动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他说。

来源:央视线

标题:解读深圳:大城市的困惑与突破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