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4字,读完约9分钟

学习和运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新华网的研究过程中,习近平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一些重要论述被摘录下来,并一起研究。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丁林社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国家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编辑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并且肯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并且肯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所有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编辑,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自己的思想,积极向党和人民献计献策,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和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编辑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明确的理论意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首先必须解决认识真理的问题,核心是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最后是如何使用人的问题。如果中国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想要有所作为,它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研究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不断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秘诀。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外国、挖掘历史、把握现在、关爱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上充分体现中国特色、风格和风格。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我们要善于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原创,吸收外国,面向未来。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到底要增强文化自信,这是一种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第二是反映原创性和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否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取决于主体性和独创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只有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提出主观的、独到的理论观点,构建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想、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分析和研究, 加强对党中央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策略的研究和解读,提炼学习内容。三是系统性和专业性。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当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领域,包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多种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全方位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搞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极其繁重。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

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在指导管理的同时,注重繁荣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不仅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体系。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这支队伍应该得到很好的照顾、培训和使用,使大多数哲学社会科学工程编辑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先驱、社会风尚的领导者和党的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倡导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生动、充分理性的学术争鸣,积极学术空气。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注重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廉洁积极、相互学习、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编辑要立志学以致用,认真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应,以深厚的知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潮流,在为祖国和人民维护诚信中实现自我成就和价值实现。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在京召开,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增强道路信心、理论信心和制度信心,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意回答普遍关心的问题,注意回答学生的思想问题,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皮。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我们要学会把握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原则,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当我们推进各种任务时,我们必须依靠实践来获得真正的知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决心,坚定不移地坚持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我们要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互动中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价值观是人类在理解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挥的。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和形成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其历史和文化相适应,与其人民正在进行的斗争相结合,并适应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他们想去哪里。如果他们想得清楚、正确,他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习和运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和积极运用这些规律,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实事求是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科院、高校、理论研究中心等团体。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和年轻干部要特别注意理论学习。通过不懈的学习,他们应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增强理想信念。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任何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丧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施什么样的学说取决于这个学说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

“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委员会新委员、候补委员座谈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通俗语言”贴近人民——习近平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