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4字,读完约3分钟

为进一步打击和防范互联网虚假新闻,国家网络办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要求各网站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严禁盲目追求时效性,严禁未经核实将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发布在社交工具等网络平台上。

新闻报道可以“快”,但不能有“假”

真实性、公平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全社会对新闻行业最基本的要求和期望。然而,近年来,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虚假新闻现象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不断加大对互联网虚假新闻的整治力度。鉴于互联网上的几则虚假新闻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相关地方网络信息办公室已被责令加强执法,因此有必要采取这样的高压态势。

新闻报道可以“快”,但不能有“假”

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社会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增加社会信息的透明度。然而,虚假新闻的出现不仅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而且在客观上起到了误导的作用,可以说影响巨大,危害严重。尤其是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都是模糊的。作为一个在新闻运作方面具有公信力和专业素养的媒体,它应该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捍卫人们的知情权,提高社会信息的质量。

新闻报道可以“快”,但不能有“假”

客观地说,一方面,一些虚假新闻的出现是由于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素质造成的。特别是一些新媒体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新闻专业技能培训,缺乏对新闻原则的把握,没有真正认识到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导致在具体的新闻操作中缺乏严肃和专业的判断,大大增加了虚假新闻的可能性。

新闻报道可以“快”,但不能有“假”

另一方面,虚假新闻的出现与当前的媒介传播生态有关。当前,当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被巧妙利用时,各种媒体在新闻时效性上的竞争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抢占先机,一些媒体明知消息来源可疑,报道信息模糊,仍然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来换取新闻的时效性,最终导致不可避免的虚假新闻。最典型的是,在社交工具和其他在线平台上发布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内容,这显然违反了新闻运作的基本道德。

新闻报道可以“快”,但不能有“假”

无论是什么原因,虚假新闻的出现,媒体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检查和核实,而且必须高度重视,追查责任,及时填补空白。对于缺乏专业性造成的虚假新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新闻业务的专业培训,提高新闻报道团队的整体专业能力,防止低级错误;对于那些故意犯罪的人,他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新闻职业道德,从法律的角度对他们进行惩罚。特别是,有必要打击社交工具和其他在线平台上的内容未经核实就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发布的现象。

新闻报道可以“快”,但不能有“假”

新闻报道可以很快,但没有虚假的余地。在今天对新闻时效性的特殊竞争中,更有必要强调新闻真实性原则。必须认识到,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和专业新闻报道有着天然的区别,两者不可混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应该以国家网络办公室为契机,整顿互联网上的虚假新闻信息,进一步规范新闻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虚假新闻的发生概率,真正做好社会防范工作。(方明)

新闻报道可以“快”,但不能有“假”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新闻报道可以“快”,但不能有“假”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