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92字,读完约12分钟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看望了参加CPPCC会议的民进党、农工党、九三学社成员,强调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计划、深化供给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妥善处理和共同解决。在出席全国人大一些代表团的审议时,他反复强调要推进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这充分表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关注的重大事件。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确立的战略理念。深入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思想,要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的成绩,明确面临的困难,紧紧围绕今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它确立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并正在向高收入阶段迈进。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三大特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突出的矛盾是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供需两方面的问题,但主要矛盾在于供给方面。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是正确的药物,从供给方面发挥力量,通过改革和创新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通过高质量的供给刺激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确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思路,明确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和工作路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解决供求结构矛盾,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它为世界经济走出发展困境提供了一个中国的计划,具有重要的国际示范意义。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生产过剩、贸易萎缩和增长缓慢的困境。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采取了巨大措施刺激需求,但迄今为止,它们并没有促进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相反,它们吹起了资产泡沫,为未来经济发展留下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原因是世界经济困境的内生原因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候:不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而且供求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使得曾经有效的简单需求管理、供应管理和结构主义政策难以奏效。中国提出并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解决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中长期特征的结构性问题,引导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潜在增长率,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这不仅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深层问题的良方,也是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良方,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伟大成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习近平同志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系统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重大创新和发展。首先,它丰富了供给和需求的科学内涵,既不是孤立地谈论供给也不是孤立地谈论需求,强调只有把供给和需求联系起来,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在区分有效供给和无效供给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满足需求,主要方向是改善供给侧结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其次,创造性地提出并构建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回答了为什么、什么、如何改变供给侧结构改革等重大问题。在分析供求不平衡时,我们强调供给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矛盾,供给应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目标。在推进思路上,强调要从生产方面入手,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政策主张上,既强调供给侧管理,又注重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的结合,注重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调。这些科学思想不同于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需求决定论、以萨伊定律为中心的供给经济学、里根和撒切尔主义的供给管理以及罗丹和刘易斯的结构主义政策。可以看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的重要理论创新,表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6年:供应方结构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供应端结构改革的第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去产能、去存量、去杠杆、降成本、短板”推进供应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
三比一,一降一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16年,生产能力下降,任务提前完成,65万多人得到安置。6500万吨钢和2 . 9亿吨煤被清除,分别超过2000万吨和4000万吨。截至2016年底,房地产总库存水平下降,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并购等措施有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年成本下降1万多亿元。农村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在实施“三对一、一减一补”任务的同时,中国宏观经济总体稳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微观活力不断增强,消费者信心增强,供需矛盾缓解,价格走势逐步稳定,市场预期明显提高,金融风险缓解,社会秩序稳定。
政府和企业在改革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共识。在推进去产能方面,政府着力探索解决深层次矛盾的途径,注重市场机制建设,探索中长期合约、减持和置换指数交易等新机制,努力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按照市场定价、价格补贴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仓储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政策性粮食储备消化取得进展。在去产能和去库存的过程中,企业感受到了压力,认识到加快并购的重要性,认识到通过强大的联盟来加强高质量的生产能力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宝钢和武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促进发展理念的转变。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改革是提高经济质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发展动能的必由之路。他们更加注重从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寻找出路、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逐步把重点转移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新的动能。同时,企业更加注重品牌质量和精细化生产,更加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供应能力,以适应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和高端消费需求。在成功培育新动能的地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会更好。
改革得到了广泛关注、高度认可和积极评价。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意识到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更加关注结构性改革。一些知名国际组织和媒体密切关注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认为这一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发展聚集新的活力。去年的20国集团杭州峰会将结构改革纳入了成果文件,并将其纳入了全球经济治理行动指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结构改革的领导者。在中国,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与政府合作,推动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它们的社会认同感和收益感逐渐增强。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89.2%的网民认为去年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7年:大力深化推进,努力解决改革难点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虽然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改革的深入,完成这项任务将变得越来越困难。习近平同志指出:不求安逸的人会成功,不求安逸的人会成功。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三改一减一补”、深化农业供给结构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点任务,并对深化供给结构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措施。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要抓住困难,突破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进供应体制改革。
“三比一、一减一补”取得新成绩。今年,我们要积极解决深入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深化产能削减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在深化钢铁和煤炭产能削减的基础上推进两次扩张,即过剩产能扩张和优质产能扩张。前者需要严格按照技术、安全、节能、环保和质量标准进行选择和确定;后者应该依靠创新来推动,并努力增加和制造优秀的股票。从进一步推动去库存化的角度来看,今年的重点是三线和四线城市,大部分房子应该卖给农民工、外国技术人员或其他因为工作和养老金而愿意长期居住的人,而不是房地产投机者。从深化去杠杆化的角度来看,关键是降低企业的杠杆率,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从深化成本降低的角度看,主要措施是在调整税制和优化税制结构的基础上降低税费,降低财务报表中直接反映的企业财务成本;进一步改革社会保险制度,降低企业劳动成本;调整能源政策和价格形成机制,降低企业能耗成本;改革运输和物流体系,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创新体制机制降低企业制度交易成本。从深化短板的角度来看,硬板和软板、发展板和制度板同时并举,关注民生,反映民意。
把握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的重点。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要抓住两个关键点。首先,农业去库存化。从缓解当前粮食库存压力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可以拓宽的企业粮食深加工储存方式。从长远来看,在土地和技术上储存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实现土地储粮的途径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提高经营者改善土地质量的积极性。实现粮食科技储备,要不断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和人才培养的财政投入,激发农业和农村资源要素的活力,促进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第二,农业弥补了缺点。加大投入,弥补农业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和民生的不足。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市场活力和人的活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更多创新型企业家积极参与农业,弥补不足,共同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振兴实体经济取得新突破。完善体制机制,为振兴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环境,在振兴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基础制度建设,促进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的实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二,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消除土地、人力资本、资本、科技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第三,深化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税费,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实施鼓励R&D和技术改造的结构性减税,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创新领域和民营经济,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坚持“住有所用,不投机倒把”的科学定位,加快财政、税收、土地、市场体系和法律法规等基础制度建设;按照中央精神,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政策实施分类指导和控制要求。要密切监控形势,相机控制,加强预期引导,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遏制房地产泡沫,防止大起大落;也要找准基础,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今年尤其要深刻认识和解决改革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第一,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要积极推进改革,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做好社会支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改革中,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有些地方和领域有更多的管理手段,有些地方和领域有更大的市场作用。但是,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在要求出发,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如何运用市场化的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三,努力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转换。要注意通过简化管理、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来减税,为新动能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环境。第四,公平合理分担改革成本。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有必要找到各方利益的良好平衡。
(边肖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
《人民日报》(2017年4月12日,07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把握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