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281字,读完约18分钟

摘要: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提出了“以人为本”推动网络信息发展的重要论断,系统阐述了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突破核心技术、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增强互联网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网络信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指导中国网络信息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平台文件。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提出了以人为本推动网络信息发展的重要论断,系统阐述了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突破核心技术、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增强互联网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网络信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指导中国网络信息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值此“4.19”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放眼全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结合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讲话的重大现实意义。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网络信件业务是人民的伟大事业

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信息革命的新时代。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时代,是中国网络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网络传播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而坚定地强调,网络传播的发展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从本质上说,网络传播事业是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动网络传播发展是人民的事业。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是科技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新的觉醒,标志着人类文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深刻地指出: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20年来,中国上网不仅让7亿网民享受到了互联网新平台带来的新生活,也让全社会感受到了中国传播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大进步。这一巨大的历史变化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历史上曾经错过工业革命的机遇,今天却抓住了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是清晰的、生态的,符合人民的利益。网络空是烟雾和生态恶化,这不符合人们的利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政策。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为本发展网络信息的重要思想。我们认识到,面对信息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成为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立场和政策。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首先,中国的网上信件业务是人民的事业。以人为本的六个字表明,中国的网上信函业务不属于他人,而是属于人民。目前,在国际范围内,无论是权力主导的互联网时代还是以人为本的时代,这都是摆在世界面前的一个大是非问题。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世界各国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基本立场和政策。有些人甚至利用互联网作为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甚至颠覆别国的政治权力。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背离了互联网应有的时代精神。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自觉而自信地建设以人为本的互联网,坚持网络传播事业是人民的伟大事业,网络传播时代是人民的伟大时代。这是我们对互联网发展的世界观。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其次,促进中国互联网服务发展的目的是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穿了办好互联网的一条基本路线,那就是为人民办好互联网。从大的角度看,中国网上信函业务的发展,就是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来说,就是为人们提供可用的、负担得起的、使用良好的网络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分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感觉。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农村人民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强调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处,要求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络和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有效覆盖,这表明中国决心通过解决农村互联网的不足来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数字鸿沟问题。从指导方针到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想着造福人民。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互联网发展方面的价值。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第三,建设良好的网络空生态,就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在引导舆论、反映民意方面的积极作用。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信息平台,亿万网民通过它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这将对他们寻求知识的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他们对国家、社会、工作和生活的看法。正如总书记习近平所说,大多数网民都是普通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必须有所不同。不能要求他们如此准确地看待所有问题,并如此正确地说话。那么如何处理网上的不满呢?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太复杂,难以管理,所以最好关闭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也不会关闭。他进一步深刻地指出,互联网是亿万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网民来自普通人。当普通人上网的时候,公众的意见也在网上。因此,他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网络了解民意,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他特别强调,他应该对网民的观点更加宽容和耐心,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应该在网上和网下形成同心圆。这是我们大众对互联网发展的看法。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最后,是人们推动了在线交流的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网络路线,不仅是为了人民,也是为了人民。网络发展和网络治理都必须依靠人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首先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包括增强互联网公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二,我们必须接受互联网上人们的监督。人民的监督和批评,无论是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还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批评,无论是温和细雨的监督和批评,还是缺乏听取意见的监督和批评,不仅要受到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收。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我们高兴地看到,自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网络信息的重要决策。包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网络空安全战略》、《网络空国际合作战略》、《国家网络安全法》、《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有力地推动了4月19日重要讲话精神的进一步落实。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应该用二元性的概念来清晰地把握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我们在推动网络信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由于网络安全问题,不可能把互联网当成洪水猛兽,不敢大胆发展网络信件业务;我们不能在推动网信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浪费功夫,也不敢果断地管理网络空。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用二重性的概念来处理网络安全与信息发展的对立统一。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在网络信息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相辅相成。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证,安全与发展应该同步推进。在这里,同步推进、相互补充是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基本关系。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在全面把握网络安全与信息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即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分散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这一全新的概念要求我们更加清晰地面对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首先,在正确的网络安全理念指导下,改变追求绝对安全的不切实际的观念。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永远不会离开相对的绝对。无休止的信息安全攻防游戏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常态。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安全与发展、开放与自治、管理与服务、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把握最佳平衡点,网络安全才能真正得到永久保障。这种危机状态下的应急管理和控制方法不应该用来取代正常的治理模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呼吁的,根据基本国情,确保安全,避免不计代价地追求绝对安全。如果我们盲目追求绝对安全,我们不仅会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而且还会忽略一件事,与另一件事背道而驰。总之,我们要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在大力发展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同时,要避免安全的绝对化和保密性的扩大。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其次,在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指导下,建立开放与治理相统一的网络生态。我们对互联网的基本立场是开放。没有开放,今天就不会有7亿中国网民,也不会有世界上最大的网络经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我们也应该虚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和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许多技术自古以来就是双刃剑。一方面,他们可以造福社会和人民;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能被一些人用来损害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因此,秘书长习近平强调,互联网不是一个治外法权的地方。利用互联网鼓吹颠覆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传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煽动暴力恐怖活动等。必须坚决制止和打击这种行为,绝不能让这种行为得逞。总之,依法治网是自然的。把开放和治理结合起来,把应该封杀的封杀,放了就放,而不是一刀切,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态,真正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第三,在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指导下,解决网络安全的关键问题。网络安全的本质在于对抗,对抗的本质在于攻防两端的能力较量。当前,世界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不断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国防领域。尤其是国家重点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将难以有效应对全国性和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中国也不例外。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呼吁突破核心技术,消除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最大隐患;同时,要加快重点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全天候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总之,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防范,维护网络安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最后,在正确的网络安全理念指导下,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推进国际网络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互联网已经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信息的跨境传输像水银一样无处不在。与此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与20年前和30年前相比,中国人的自信心和歧视已经大大增强。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倡导国际网络空的命运共同体,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这样的信心。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发言提出了互联网是人类共同家园的宏伟主张,各国应共同建设一个网络空的命运共同体。围绕这个命题,他提出了四个原则和五个命题。即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与安全、开放合作、建设良好秩序的原则,以及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在线文化交流与共享平台、促进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主张。这些原则和主张赢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这套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间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和主张,结合中国一套网络间治理的原则和主张,系统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安全理念。我们可以肯定,在这种网络安全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将能够大力发展网络,消除网络的弊端,努力在国际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同时在中国建立一个安全、有序、动态、令人满意的网络生态。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依靠互联网激发新动力

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我们可以拥抱时代发展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应该有新的动力。互联网可以在这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那么,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如何依靠互联网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开辟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动脉的新思路,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正如中医所说的“开任督二脉”,在新常态下,开放信息大动脉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首先,这种新的动力体现在当代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上。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生成的新生产力将创造无尽的新资源、新财富和新空。数据可以重用,信息可以共享。这是网络空超越先前实体空的本质特征,也是推动人类走向新文明的强大杠杆。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第二,这种新的动力体现在当代中国人民的国防上。信息技术孕育了信息武器的发展,形成了信息优势,甚至改变了战争和防御的格局。同时,在网络空成为第五维领域后,网络空之间的安全成为主权国家的一级安全威胁。众所周知的全球安全事件一再证明,国家是有国界的,网络威胁是没有国界的,在网络世界里,没有人能够幸免。发展网络国防力量,建立新的国防体系,也是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维护世界网络和平与发展的大国责任。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第三,这种新的动力也反映在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力量上。网络拓展了人们的智力,提高了人们的素质和能力。现代人收到的信息量在过去任何时代都是无法比拟的。电视、电话和数据被整合到一个网络中,新媒体、自媒体、网络语言和表达包所表达的网络语言充分利用了零散的交流。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它对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影响,可与100年前的中国白话文运动相媲美。此外,今天的网络文学是世界性的,这是中华文明复兴以适应世界潮流的大好机会。网络文化和创意文化产业也脱颖而出,网络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总之,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信息革命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觉醒,新的文明将在新的空之间开启。在这一新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国防和文化力量在与互联网的连接和结合中相互渗透和转化,这必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类奇迹。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当然,依靠互联网形成新的力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互联网加还是+互联网,都是一个与实体经济产业升级相关的巨大变化。顺便说一句,这里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近年来实际经济和现实经济的争论。我们认为,所谓的虚拟经济,就其初衷而言,并不是指泡沫状的虚拟经济。事实上,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信用经济开始,虚拟经济最初是响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与实体经济一起发展。问题是,在复杂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虚拟经济因其空虚性而被投机经济所利用,成为泡沫经济。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我们推动了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逐步融合,呈现出虚构与事实交融共生的可喜新动向,进而形成新的实体经济。这里,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能够有力地实现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并通过这种深度融合产生新的动力。这一新动力不仅推动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催生了新技术和新形式。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现实与现实相结合,或新旧实体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宣传、项目支持和必要的管理,并通过促进互联网企业与实体经济的对接合作,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发展。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应该强调的是,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启示我们,创新是唯一的标准。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停滞,停滞将被消除。国内外有许多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由于没有预见到互联网业务的特殊性而不断被追逐者边缘化。尽管中国在一些网络传播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中国并不缺乏创新基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创造力的民族。近年来,在线交流领域的许多创新引领了世界潮流。例如,商业模式、产品、营销、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创新。所有善于推广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企业都有可能开发共享经济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认清这一大趋势,新的机遇就在前方。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人才是网络信息业务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的生成,没有活力的涌动,就很难成功打造网络强国。如果你能很好地阅读天才名著,你可以事半功倍。网络信函业务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业务,它需要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所利用。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与资本相比,中国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在中国网上信函业务的发展中,人才的不足更加突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回头,资本与人才并重,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网络信息业务技术密集、更新迅速,人才是业务蓬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柱和源泉。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准确收集情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承认有特殊政策的人才,聚集包括巫师和极客在内的人才,并无限制地放弃人才,包括引进国际在线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聚集一流军民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师,提高网络信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速度。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有了人才,人们就有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利用,并产生联系和共鸣效应。要实现人才效应的优化配置,必须依靠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要建立适应网络信息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我们应该有特殊的政策对待特殊的人才,不要苛责,不要倚老卖老,不要用统治者来衡量他们,让所有有贡献的人才都有成就感和成就感。打破制度边界,推进旋转门制度,让人才在政府、企业、军队和智库之间顺畅有序地流动,最终实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体系建设。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归根结底,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开发人才资源,尤其是青年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今天所谓的年轻人通常被称为80后、90后和00后。他们是我军工业生产军、农业生产军、科技军、教育军、文化军、创新军和网络军的生力军。十年或二十年后,他们将从一个新的力量变成一个主要力量。当前,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满足年轻人的信息需求,充分关注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在学习阶段努力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不要因为知识碎片化而影响长期发展;引导他们在长期阶段注意身体健康,不要让他们沉迷于网络而影响视力和健康。我们期待相关教育部门和网络部门关注这一问题。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途上,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阔步前进,是因为它具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能够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我修正,永葆青春活力。随着中国互联网服务的发展,从1994年上半年中国全面上网的表现来看,党中央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带领中国人民站在了全球朝阳产业的第一方阵。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网络信息产业下半年的发展将会更加辉煌,以人为本的网络强国将会实现。

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建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力量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