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0字,读完约4分钟
摘要: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十三五”期间发布了《国家文化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中国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尊重的态度,摒弃继承、改造、创新,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学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信心。
【文化分析】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文化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系列(2)
生活是民俗文化的沃土。只有不忘记原始,我们才能打开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好。只有深入民间,扎根生活,博采众长,才能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丰富的营养。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十三五”期间发布了《全国文化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中国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和礼貌的态度,摒弃继承、改造和创新,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学习途径,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信心。可以说,中国的民俗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进入了一个传承和振兴的活跃时期。
民间文化的巨大艺术魅力永存。几千年来,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民间艺术等民间艺术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闪烁着朴素的哲学光辉,对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由于民间文学艺术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显得绚丽多彩。
民族民间文化是传统文化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中国文化最丰富的土壤。虽然厚重的种植文化土壤肥沃,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电影《百鸟朝凤》中看到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的巨大冲击。事实并非如此。由于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民间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许多民间艺术和民间技能的生存被压缩在0+之间,从而导致边缘化危机。甚至一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也随着老一辈的逝去而消失。随着文化土壤的侵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面临严峻挑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迫在眉睫。
滋养民间文化的根,扎入生活的沃土并继承它。民间文化活动在人民中诞生、繁荣和隐藏,这是最真实的群众生活体验。传承和振兴民俗文化意味着整理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历史。收集民间经典、抢救濒危民间文学艺术、创作民间历史文化记录等项目的实施必须深入民间生活;为了振兴传统的民间技艺和保护现有的民间文化,有必要在民间行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辩证选择,摒弃继承,科学分析、识别和梳理传统文化,吸收优秀民间文化的精华。总而言之,生活是民俗文化的沃土。只有不忘记原始,我们才能打开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好。只有深入民间,扎根生活,博采众长,才能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丰富的营养。
激活民间文化的活力,在礼貌和尊重上进行改造和创新。民间文化代代相传,人才是决定性因素。推进民俗文化现代化转型,首先要培养和扶持年轻一代传承人,创新传统的师承模式,让民俗文化事业获得成功。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科技手段,促进民间文艺资源与文化创意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将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创造一批镌刻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风格的优秀传统文化符号。
传承民俗文化意味着延续我们的血脉,坚守民俗文化意味着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振兴民俗文化关系到中华文化的根,有利于现在和未来。我们要抓住出版规划纲要的重要机遇,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引领时尚、育人为本、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作用。
光明日报(02版,2017年5月11日)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传承创新守护民族民间文化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