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5字,读完约4分钟
积极稳妥地降低企业杠杆率,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安排,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中央政府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国发[2016]54号)和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七项措施,即兼并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自我约束、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有序推进市场化银行债转股、依法破产和发展股权融资。目前,各项措施实施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效,中国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降低杠杆率的效果显而易见。首先,中国的总杠杆率处于中间水平,并趋于稳定。从绝对水平来看,中国的杠杆率不高,仅处于主要经济体的中等水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的总体杠杆率为255.6%,而美国为255.7%,英国为283.1%,法国为299.9%,加拿大为301.1%;同样是东亚国家的日本为372.5%;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增长率为279.2%,高于中国。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总杠杆率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并趋于稳定。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中国整体杠杆率同比增速比上季度末下降2.5个百分点,并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环比增速比上季度末下降1.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其次,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开始下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末,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为166.2%,比上季度末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连续19个季度上升后首次出现下降。截至2017年3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微观层面企业杠杆率也呈下降趋势。
中国企业的债务风险总体上是安全可控的。企业债务管理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债务规模和杠杆率与一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密切相关。从经济结构来看,中国的储蓄率相对较高,达到50%左右,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从金融结构来看,中国是一个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企业负债水平相对较高。从国际经验来看,外债引发的危机远远超过内债引发的危机。中国的债务主要是内债,外债占总债务的比例很低,中国的杠杆率是由高储蓄率支撑的,这与低储蓄率条件下的高杠杆率风险明显不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很低。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企业经营效率显著提高,中国的偿债能力和抵御负面影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中国的债务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降低企业杠杆不会增加银行风险。所有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措施都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比如与银行密切相关的市场化债转股。相关文件从制度和操作层面作出了稳定的安排。在实现降低企业杠杆率目标的同时,可以有效隔离风险,防止风险向金融领域转移。首先,明确要求银行不得将债权直接转换为股权,必须通过执行机构进行面向市场的债转股,以确保面向市场的债转股所针对的企业的风险不会转移到银行。第二,债权转让需要干净的转让和真实的出售,以保证转换后的债权真实地从银行呈现出来。第三,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基金主要来自社会基金,而不是主要使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金。第四,通过债转股引入社会投资者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从而降低银行坏账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中国降低杠杆率工作的成效表明,债务风险是安全可控的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