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31字,读完约6分钟
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游客聚集的地方。经济日报记者谢飞照片
柏林动物园张贴的大熊猫海报。经济日报记者王保贞照片
在柏林的施普雷河上巡航。胡博峰
习近平主席对德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20国集团峰会,这是中国国家元首三年来第二次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是罕见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德国和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此次访问不仅是对德国的双边国事访问,也是以20国集团为多边舞台开展峰会外交的重大外交活动,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
最近,中国驻德国大使施明德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说,习近平主席对德国的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三年来第二次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在中国外交实践中是罕见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德国和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
记者: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你如何评价当前的中德关系?习主席此次访问对中德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
施明德: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德关系虽有起伏,但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中欧关系中发挥了主导和稳定作用,是名副其实的互利共赢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45年来,中德关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高层交流日益密切。双方领导人之间的互访从几年一次到一年几次不等,每次访问都给中德关系带来了实质性的推动。第二,关系定位不断完善。短短几年时间,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全球责任伙伴关系升级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第三,对话合作机制从无到有,迄今已建立了80多对重要合作机制。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不仅是对德国的双边国事访问,也是以20国集团为多边舞台开展峰会外交的重大外交活动,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
记者:中德经贸关系一直是中德双边关系的亮点。你如何评价当前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你认为中德经贸关系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施明德:中德经贸关系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正处于加快升级的新阶段。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去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德贸易占中欧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德国对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和经济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中国也重视引进德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双方主张通过建设性对话和磋商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建交45年来,中德经贸合作已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首先,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使中德经贸合作具有内在优势。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充足的资本和劳动力。德国科技创新能力强,高端制造业发达,以职业教育和中小企业闻名于世。中国和德国都是制造和贸易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有着相似的情况和立场。第二,双方摒弃零和思维,树立双赢理念,积极寻求和扩大双方利益的趋同,成为彼此真诚的合作伙伴。第三,无论何时出现考验两国经贸合作的问题,我们都将采取协商对话的立场,妥善解决争端,释放更多的积极能量,鼓励两国经济合作。
记者:目前,“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之间的联系是各方关注的热点。你认为中德在这方面的合作前景如何?
施明德:中德两国在工业领域各有优势,优势互补。德国拥有先进的技术,而中国拥有巨大的制造市场和广泛的制造基地,拥有许多R&D员工和相对较低的R&D成本。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之间的联系应该是中德两国从战略角度规划的一个重大合作项目。目前,双方已建立副部长级合作机制,致力于构建政府支持、企业导向、产学研联动的全方位合作平台。我想强调的是,这种对接合作是实现两国制造业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对接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合作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疑虑。这要求双方政府从长远角度改变传统的合作理念,以进取精神和开放态度共同寻找合作点。
记者:中德经贸合作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如何解决和处理可能的分歧和问题?
施明德:新形势下,中德两国应抓住机遇,加强沟通协调,为共同发展开辟更大的空空间。中德应以创新开放的思维拓展务实合作,不断提升双边合作的战略含金量。未来的中德合作应该是整个产业链和整个价值链的合作。这种合作是全面的、长期的、互利的,前景广阔,也将使中德关系更加坚实。
中德经贸合作规模大、范围广,一些问题和摩擦不可避免。近年来,光伏贸易摩擦和多晶硅案件得到妥善解决,这表明中国和欧洲、中国和德国都有控制双边贸易摩擦的智慧和能力。目前,中德经贸领域的问题和分歧主要集中在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企业国民待遇等方面。对于这些问题和分歧,我们必须多交流和交谈;第二,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第三,我们应该着眼于长期和全面的合作,理性看待中德之间的贸易差异。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精神,就不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记者:中德关系还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施明德:中德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务实和富有成效的。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凸显了中德立场和利益的共同性。中德两国都主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中国和德国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进出口贸易大国,都重视实体经济,都主张通过结构改革、创新和投资等综合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中德两国都积极倡导更有效的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都密切关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新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动力。
为了应对中德关系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树立几个意识。第一,大局意识。我们应该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德关系,特别注意相互尊重核心利益,维护双边关系的长期稳定。第二,交流意识。我们要大力支持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增强中德关系的民意基础,为两国和两国人民的长期友谊注入活力。第三,双赢意识。我们应该提倡更加包容、双向和平等的开放。互利共赢是中德合作的本质。我们同舟共济,需要同舟共济,追求双赢。(经济日报记者王保贞·谢飞)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驻德国大使:中德关系在巨大潜力和机遇中不断改善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