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85字,读完约35分钟
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记中国著名易学名家---张灿生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它起始于筮占但高于筮占。《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最系统、最厚重的典籍,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文文化的基础。易学分为儒家易、筮术易,易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易理易学、象数易学、数理易学、纳音易学几大类。三易在先秦有专门的经师。易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作用。各代、各派易学是所处历史环境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与时代特征,是华夏文化及其理论思维的体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位居群经之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在中国历史中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古代,有传说的姜太公、诸葛亮、刘伯温等,他们将易学知识应用于战争,以四两拨千斤,百战百胜。于现代,易学也被应用到招办宅院、阴宅选取、工作、婚恋、财运的预测、调理、化解和运筹等诸多方面。为弘扬和传承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更多人,张灿生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易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上。
学术专业服务简介:
本人张灿生,男,生于1964年,学历大专,职业,易学与环境文化风水设计。
专业为各种楼房建筑环境规划设计,阳宅与阴宅风水布局,公司办公室旺财策划,个人命理,卜卦择日,道家请神开工仪式,神坛神堂诵经读疏安位等事务,为广大预约提供服务。电话:15759300331
本人爱好传统文化,多年来有参加诗词写作,书法学习等道家培训各类文化交流平台,得到相关方面学术人士的大力支持,现是福建易玄斋传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人,北京泽山咸环境科学与建筑风水研究会,福建分会负责人,宁德市朱子文化研究会理事,宁德市道协理事,福安市道协顾问,古田临水宫理事等。
单位名称:福建易玄斋传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南际路125号
联系方式:15759300331。13959328491。
网址:www.fjjzfs.com
喜迎二十大~八一建军节看望安德县旧址观里村行
张灿生
锤镰党建百余秋,
看望苏区阅览游,
旧址重建村未老,
新居再造创争优。
红军故里功勋列,
烈士门前壮志留,
记忆馆中铭事迹,
光辉榜上赞无休。
写于二O二二年八一建军节。
朱熹与上东庵
张灿生
考亭书院上东庵,古刹千年重建还。
木匾遗诗存气魄,石碑刻序记如然。
门人杨复千秋赞,至圣朱公万载研。
儒道佛门同并列,古今史料汇奇观。
一、三教胜境
据清光绪十年《福安县志》记载,上东庵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上东庵位于倪峤村,旧属福州长溪县秦溪乡二十八都,(五)
福安诗会会员;
宁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
福安朱氏研究会;
福安上东庵朱子文化活动中心。张灿生,题留,今为福安市甘棠镇西部观洋片区域,十七个行政村环围于中,毗邻宁德八都、赤溪两镇。上东庵自然风景秀丽,屏峰环绕,北面狮山挺秀,南部骆驼饮水,东边莲花映日,西山龟凤落洋。周边金蟹下田,金猴抱印,锦鸡下岭,双龙朝天。民间传说,当年朱子流寓上东庵,对周边景色赞不绝口,曾留下“三山头顶头,三溪甲水流”的绝唱美句。
上东庵自唐至今,本有儒、道、释三教文化相容,即儒有朱子,道有仙公,释有三宝。三教胜地,闽东独奇,悠悠千载,传承至今。
上东庵是福安境内屈指可数的唐代佛门宝刹之一。寺内现有保存完好的两通花岗石碑刻,年代分别为清乾隆十四年(1749)和道光二十三年(1843)。碑文显示,“斯寺倪祖建”,“建自唐咸通年间”,“乃邑中名胜也”。该寺年代久远,“代兴代废”,清乾隆间,老僧祖清“减膳赎田”,周边八屯民众鼎力资助,得以重修。道光年间,僧慧光师再次题捐修葺,然而“旧业鲜存,香灯难奉”,“慧光师思龟、漈两山庵颇饶,与八屯首事往商田租,而龟山住持隆乘师喜舍四千五百斤,漈山住持荣瑞师喜舍七百零十斤。”也就是说,上东庵“以数百年久废之寺”能得以保存至今,与历代禅师呕心沥血、八屯民众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毗邻的龟山、漈山两寺慷慨解囊喜舍田租,上东庵终于“永保梵门”。
清光绪《福安县志》记载,上东庵“边有魏、虞二仙,宋时托凡,遇旱乡民求雨显应。今建宫于左边。”
相传魏、虞两仙公原出自政和洞宫山九孔灵岩,在当地为庶民消灾济福,祈雨救旱,受万民恭敬而成名的。宋代,福安民间闹旱连天,感应天公,上天令魏、虞两位仙公飞升成仙,到旱地出游,周巡于福安市与宁德交界之处,深察民情,于是托迹为凡人的身份来到福安上东庵。
后湾田垅边有一座母子两人居住的茅楼小屋,主人是港边人氏,姓张名保福,与娘亲在家养鸭为生。两位仙公见母子为人诚实,托张保福发动民间之首,筹备祈雨祭祀等事宜,调集民间福首,办起香案前往政和洞宫九孔灵岩祭祀祈雨。这时福安一带旱情十分严重,农田干枯,秧苗枯萎,土燥田裂。是年六月十二日正午时分,仙风忽发,雷电交加,一团乌云正由西北天空走来,天昏地暗,大雨倾盆,水满田间,青苗庄稼枯旱回生,施救农民千家万户,挽回八屯廿四境农业丰收。魏、虞仙公终于祈雨大功告成,万家欢乐,四季和宜。后日,魏、虞仙公为答谢张保福母子的诚实缘份,将化成一粒“仙丹”给张保福口服之下,并立地飞天而去,但张保福孝敬娘亲,在空中心想娘亲养育之恩,魂魄随仙归去,凡体落地。
△清光绪《福安县志》卷三十二《古迹下》
从此张保福与魏、虞成仙的故事代代相传,并建宫感恩,取名为八屯仙公宫,世世代代迎香恭敬魏、虞、张三位仙公。自古至今,每逢每年的六月十二日,是八屯仙公的圣诞节,也是仙公为民祈雨的日子。届时,上东庵仙宫中,八屯廿四境及甘棠三塘四门内外的信众前来迎香朝拜,为报答仙公的祈雨施救之恩。
上东庵著名于今,更得益于南宋时期朱子的流寓讲学。
清同治《福建通志•卷四十七》,“福安县古迹”条目中记载:“宋,考亭,在二十八都,朱子与杨信斋复讲学处。”
清乾隆《福宁府志•卷十三》,“福安县学校”条目中记载:“考亭书院,在二十八都,朱子与杨复讲学处。”
清光绪《福安县志•卷三十二》“古迹下”条目中记载:“上东庵,在二十八都,唐咸通年建。宋朱晦庵讲学于此,授徒杨复,得成理学。宋儒题壁联有‘留衣韩伯人如玉,解带苏公价值金’。边有魏、虞二仙,宋时托凡,遇旱村民求雨显应。今建宫于左边。”
△朱熹上东庵题壁联句
上东庵清乾隆碑刻称“考亭(朱熹)寓宿”上东庵。道光碑刻称“宋紫阳朱先生曾流寓于此”。朱熹当年在上东庵留下著名的题壁联句“留衣韩伯人如玉,解带苏公价值金”,被后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仿朱熹笔迹制作成木质楹联,至今得以保存。
据上述志书和碑刻记载,上东庵是朱子流寓讲学闽东的重要一站,是朱子过化福安的策源地。上东庵兼容儒、道、释三教文化,成为闽东别具一格的三教胜地。
二、上东庵考亭书院与杨复
朱子的闽东杰出弟子杨复(1164-1234),字志仁,号信斋,宋长溪县泰溪乡倪峤人(山下洋岙人),后居住大留村,是朱熹闽学派核心学子之一。杨复出生于农家书香寒门,祖父杨谁,字叔毅;父亲杨维纪,字仲纲。祖父好礼仪,治春秋,父亲重儒学,喜诗画,是一户有传统文化的家族。杨复娶妻倪氏,生有四男一女。本身从小有受到家族的传统教育,已学得一般春秋礼仪,杨复少年聪明嗜学,博闻强记。
杨复从一个闽东偏僻乡村的学童成长为一个思想深邃、理论严谨的学者,并为朱子理学作出了特殊贡献,成为朱子之正流的核心人物,这些成就的取得,仅仅靠皓首穷经的苦读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在杨复探究理学的艰苦历程中,除了他聪敏睿智的天资外,师从何人,应该说是至关重要。
宋淳熙中,青年杨复受业于建阳“考亭书院”朱熹之门,杨复有幸成为朱熹亲授的门人,并与黄干、刘子渊、陈日湖等为同窗理学文友,相处十分友善,时常聚首,切磋义理。
41岁的杨复回到福安,在东塾村崇建庠序,训诲生徒,著书立学,不思仕进。他在今甘棠镇上东庵山上建起书院,取名“考亭”,显然是怀念在建阳考亭书院师从朱熹的岁月。晚年的杨复在福安考亭书院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讲授理学,传扬朱熹思想,继续致力弘扬朱熹理学的其他著述,并与一向被视为朱学正统的黄榦保持十分频繁的书信往来,在《黄文肃勉斋公文集》之年谱中,记载其二人书信往来,学术思想交流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二十多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集中记录:在黄公去逝前六日与杨信斋仍有书信往来。朱熹逝后,黄榦主闽学25年。
他在写给李传道的信中曾说:“向来同学之士,今凋零已尽。闽中则潘谦之(柄,三山人)、杨志仁(复,福安人)、林正卿(学蒙)、林子武(夔孙,俱三山人)、李守约(闳祖)、李公晦(方子,俱邵武人)……大约不过此数人。年来得尊兄并太守陈寺丞(宓,莆田人)相与接续,尤觉此道之不孤也!”
从上述两人的书信往来及黄榦的书信中,不难看出杨复在朱子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庆元党祸”数年间,朱熹门人或被监禁,或被流放,在闽北,“考亭”、“武夷”、“竹林”、“沧州”等朱熹创建的书院、精舍之中,一时人迹杳然。但杨复矢志不渝,不为压力所折,一如既往地敬仰朱子,更加潜心深研《礼经》,著述《祭礼》,几经披阅增删,终于完成了《祭礼》十四卷。杨复以朱熹礼学思想贯穿全书,体系之精密超过朱喜本人,在宋元之初影响很大,卫湜、真德秀、马端临等皆极推崇。2011年,林庆彰校订,叶纯芳、桥本秀美编辑的杨复再修《仪礼经传通解续卷祭礼》得以出版,书中阐述了仪礼丧服图式、祭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诸侯迁庙、祭法、天神、地示、百神、宗庙、因事之祭、祭统、祭物、祭义。此书一出版,使人们对杨复在礼学上的成就得以重新认识,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杨复为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的续书,成为朱熹的具有新意的礼经思想的组成部分,奠定了他在考亭学派的核心地位。杨复的这些著作收入清《四库全书》,成为珍贵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
《四库全书提要》在《仪礼经传通解续纂祭礼》十四卷的“提要”中说:“右朱文公编集,而丧、祭二《礼》未就,属之勉斋先生(即黄榦)。勉斋既成《丧礼》,而《祭礼》未就,又属之杨信斋。信斋据二先生稿本,参以旧闻,定为十四卷,为门八十一。郑逢辰为江西仓曹,进其本於朝。信斋,福州人(当时福安所在县长溪隶属福州),名复,字茂才。书既奏,赠文林郎”。
杨信斋在绍定元年(1228)完成的还有《仪礼图》十七卷,附《仪礼旁通图》一卷,全录《仪礼》十七篇经文,疏解文意,并用图示解,共205幅。又按宫庙门、冕弁门、牲鼎礼器门等分类,又作图25幅,称之为《仪礼旁通图》,附于书后,此书依经绘象,随事立图,读者可据此粗见古礼之梗概。此外,还著有《集注文公家礼》十卷,《家礼杂说附注》二卷,《大学中庸口义》,《论语问答》,《诗经杂说》等。
杨复所处的时代是南宋。这一时期,南宋朝政糜烂不堪,宁宗朝的“开禧北伐”失败,使朝廷在战与和之间犹豫徘徊,而此时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已经崛起,对南宋王朝构成新的威胁;思想文化方面,所谓“伪学”一度被禁,解禁后,儒学复兴,“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正统思想和钦定的官方哲学;经济方面,南方虽然富庶繁华,偏安官僚文恬武嬉,广大农村依然困苦;所以,富庶的江南最终敌不过剽悍的来自草原的蒙古军队,在杨复逝世后不足50年,南宋覆亡。
杨复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家学背景使他不热衷科举仕进之业,一心只在理学上追求,终于使他成为南宋杰出的“考亭学派”理学家,留下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以及著作里的儒家思想,穿越杨复本人的时代,给后世以深刻的影响。杨复的弟子、礼部侍郎李骏与江西提刑郑逢辰于宋嘉定16—17年间(1223—1224)将杨复所著之书献于朝廷,宁宗皇帝阅后很是识赏杨复的才华,说“尚有远谋,毋嫌仕进。”敕杨复为“正奏状元”,并题额赐匾。
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朱子理学”被朝廷钦定为正统,而福建成为理学的传播中心。大儒真德秀莅任福建经略安抚使,兼知福州。真德秀到任后,力倡朱子之学,在福州三山郡学内创建贵德堂,该年正月,真德秀延请福安杨复主持郡学,四方学子翕然来从,门墙桃李,一时称盛。然而,是年十月,杨复因病逝于福州,享年71岁,敕葬宁德五都(今宁德漳湾港尾),官方准其祀于福州、福安的乡贤祠。
三、朱熹与倪下村的渊源文化
上东庵周边村落古称八屯,一屯倪下村、二屯港边村、三屯上塘村、四屯山下村、五屯厝坪村、六屯观里村、七屯何厝村、八屯大车村。
一屯倪下村,兴居于唐景福二年(公元893),是福安境内历史最为长久的传统文化古民居村落之一。古道岭上千年七层塔,古岭高处烽火烟墩,岭下溪河古桥完整,村内祠堂、古屋、民居、龙潭、银杏等都记载了传统文化的风范。
△倪下村千年石塔
倪下村与上东庵关系最为密切。清乾隆十四年(1749)上东庵碑文第一句便是“斯寺倪祖建”。上东庵宝殿栋梁上有载,公元1038年,倪下倪氏先祖奕、整两位宗公献舍地一所给上东庵,扩建儒、道、佛三教道场一事。
祖种善根,荫庇后裔。宋嘉熙二年(1238),倪峤村孕育出一位聪明好学、才貌出众的学子,名倪文一,字元芳,于宋咸淳四年(1268)高中进士。
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二》记载:“倪文一,字元芳,福安人。咸淳间诏由进士授安仁县尉,邻境峒蛮窃发,文一单骑至营,抚之以恩,谕之以理,峒蛮咸信服。再授潮州,刘宪召置幕下,有疑狱辄委谳之,民以无冤。秩满行李萧然。升知清流县,元兵南下,遂隐居山林,世祖征之不起。尝作诗曰:‘编篱已种渊明菊,凿沼还栽茂叔莲。’后以寿终。”
清光绪《福安县志•卷二十三》记载:“倪文一,字元芳,倪峤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授安仁县尉。邻境峒蛮窃发,文一单骑至营,抚之以恩,谕之以义,峒蛮信服。改潮州,刘宪召置幕下,有疑狱辄委谳之,民以无冤。秩满升知清流县,行李萧然。元兵南下,遂隐居倪峤,元世祖征之不起。尝作诗曰:‘编篱已种渊明菊,凿沼还栽茂叔莲。’祀乡贤。”
△清光绪《福安县志》卷二十二《人物》
上述诗句也收录于《全宋诗•卷二六二》倪文一名下。陶渊明,又名潜,东晋末著名文人,为逃避朝廷征诏而“采菊东篱下”。周敦颐,字茂叔,宋朝儒家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散文《爱莲说》名传后世,人称千古绝唱。
杨复“世居二十八都倪峤,遗裔守田庐日久。”(明万历《福安县志•卷九》)与倪文一同乡,而且娶妻倪氏,为倪门之婿的亲情关系,形成倪下村与上东庵的交情更加深刻。上东庵本来就是倪文一先祖出资创建(“斯寺倪祖建”语见上东庵清乾隆碑刻)。宋末元兵南下,倪文一遂隐居老家倪峤,拒绝元世祖的征诏。隐居闲赋在家,又壮心不已,不甘寂寞,“凿沼还栽茂叔莲”,因而开堂讲学,继续弘扬儒家理学,势在必然。倪文一在老家开堂讲学,延用杨复的讲堂地址上东庵,或许也在情理之中。
民间传说,倪文一自小勤奋诗书,习通礼义,经伦满腹,智慧过人,到年芳正茂风华当志之龄,正为求名之事烦愁在心。有一天入夜睡梦中,忽见朱熹亲口托梦传教文章,指点题卷,让倪文一去求取功名应考。果然于宋咸淳四年(1268)高中进士,一举成名,官终清流知县。
(作者为宁德市朱子文化研究会理事张灿生)
《重游平潭宝岛》
2017年11月3日福安寺之行有感五首
(一)
平潭宝岛焕然新,
二十年前已问津,
轮渡今时何处见,
双桥跨岸路连滨。
(二)
蓝天碧海望无边,
孤岛休眠几代年,
昔日平潭荒草岸,
如今热土笑开颜。
(三)
福安寺里旺香烟,
朱子扬名传古今
文化无分朝代止,
黎民万代庆欢兴。
(四)
沙滩追浪看群波,
碧海重重潮水多,
日暮鸥来风拍岸,
游人回首返乡窝。
(五)
昔日平潭矮栋多,
民家楼顶怕风波,
如今别墅江滨起,
高速繁华车似梭。
福安诗会会员,
宁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 张灿生
浅谈民俗与风水--张灿生
古人曰:越境知民性,过县随乡音。《礼记•曲礼》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之载。故总之而言,不管去任何一个国家和地方都要从服当地的风俗习惯,才能与民交际,以礼称呼也,所以民俗的力量是地方民间的一种神秘而崇拜的文化,在世界各国都存着民间特色兴趣的风情,也在我国56个民族习俗风情之中,也将存在各有特色的风俗感情,例如:日常行为类,服饰饮食类,处世为人类,语言交际类,喜事丧事类,传统节日类,建造乔迁类,居住环境类,婚事生育类,神事敬贺类,亲族称呼类,风水宜忌类等相关民俗,在历代生活中都有值得十分尊重与信仰,在民间都存在极为重要的一面,却成一种民间不可缺少的吉祥与娱乐风情,很多重要的习俗已成为民间活动的血脉,不管在哪个年代完全无法推翻与改变,它的风情与习俗是由广大民间群众的信仰敬重而存在的,不管在中国(外国)的每个民间角落都有存在着种种风俗观念,有的走上新闻,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欣赏与喜爱,例如:畲族的对歌,迎亲风情,已演走国门,看西方国家的各种民间佳节里,都表示着民族特色,在我们闽东有很多民俗文化与易学风水有直接连带关系,例如:婚嫁、择日、竖造、乔迁、立坟、造葬等仪式都有民俗与易学风水的结合存在,才能达到完成的过程。
但风水是我国先贤在长期生活中遇到的疾苦与利益所得出的实践经验。古人认为所有的生活玄机都来自于风与水的利害关系而产生的,所以将把这种堪舆方法的知识编成为《风水学》,它取象于自然,来源于自然,是根据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所有存在的,风是流动的空气,在堪舆学中起到重要的利与害,“好风能聚气,坏风是杀流”,聚气对人兴旺发达,杀流对人破败灭亡。而水是氢氧元素所组成的,水是人体的成份,水是万物的命根,水是地球的血液,水是山河的血管,又是彗星与地球所孕育的流液,如此水在自然环境中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地球的能源,自古堪舆家将风水问题纳入生活环境中判断凶与吉的象征。
在人生当中,提倡婚姻是一项重大之事,在中华传统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考证以来,婚姻对人类的发展起到相当重要,但结婚嫁娶是男女感情关系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联姻之喜,是适龄男女情投意合的良缘结晶,是百年恩爱传宗接代的第一人生,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过说来婚嫁之事在民间有传统喜庆风俗的礼仪过程,古人言:“天上无云难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之说。所以婚姻必须以媒介将双方感情之事向双方父母通信达成为第一步,然后由双方共认,接着由男方去择日馆提供男女生庚及家属等人生辰后择定良辰吉日,为此,按顺序安排订婚、裁衣、纳采、合帐、迎亲、嫁娶等程序。作为向亲朋表达和证明这对男女婚配已定的信息,让广大姻眷戚族,乡邻父老都能肯定这对新人的婚姻事实,从此必须双方恩爱,互相遵守民间习俗与当代《婚姻法》等规律,向当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登记证后属合法婚姻,从此男女婚配以后,必须勤业上进,互相体贴,生男养女,成家立业。
在过去年代,还有一种由双方父母来肯定的办法,那就是由媒介推聘写出双方男女合婚的生庚条签,放到男女双方的中堂祖宗神位或灶神之处,三天后取出,若对双方家庭没有任何异常事变,就可以证明这对婚姻非常吉祥之兆,若有大小异常之事发生,那就证明这对男女生庚的合婚就是凶兆。若是凶兆时,男女双方就互相由媒介送回生庚条签,若是吉兆就由男家去请媒介上女家门说亲并约彩礼,由男方前去择日安排举办新婚等喜庆事宜,并在婚前的前一天,要在男家大门口请道师来举办迎请“天上喜神”之供祀,然后二日,再由男方派出人马吹班等上女家迎亲接嫁,同房花烛也。
竖造乔迁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的生活条件时,对于环境的适应越来越追求完美,那么对房屋的居住条件是为第一要求的,所以竖造是建房的基础与开端,俗话说:“百尺高楼从地起”,必须选择一个风水自然的地理环境,有路顺水佳,阳光充足,纳气存风的位置来进行建房,使人们在生活中有个舒心愉快,安居乐业的空间氛围。
在竖造前,首先必须要请风水专家来堪舆坐山朝向,根据宅主人家生辰八字,由风水专家为宅主择日动土、起基兴建,必须在埕基上摆供请“土地公”仪式,将供菜、茶、果、酒、元宝、香、烛等礼俗奉祀,然后由泥师或木师来(口叫鲁班师傅到此动工起基,平安大吉,百无禁忌)再连接放鞭炮,化元宝,敬神完毕后,立向奠基竖造方可。从此可以连续建造封顶落成。
在封顶之日,必须择日良时举行上樑之仪式,按风水先生之方案进行举办,在顶樑搭上两袋粮谷,披上红布,立起符牌、灯,设供迎请“紫薇銮驾”到来贺喜,制煞等事宜。那么,把房子封顶圆满之后,务必在屋内定向造灶(按周书八宅或玄空风水立造),因为灶是一家之主,灶神公是一家保佑之神,所有合家人等都依托在灶台上煮吃三餐温饱之事,更需要择个良辰吉日,与灶主生辰、阴胎、阳气、胎元相生相合之日子,忌与全家男女相冲相克,相刑,相害,查对造灶周堂赤眼图凶吉等,按阴年阳年立向起造,能兴旺发达,六畜成群,财丁两旺,灶神旺相,家宅平安也。
室内各层客厅与房间的布局,也是想当重要的部分,因为客厅是待客、接客之处,所有的交易都从本处进出,在客厅的位置上有分主、宾之位,主人必须坐在财位,客人必须分坐贵人之处,要符合九星飞星图,三元九运旺衰吉凶来定,要注意门路来去宜忌等,才能达到标准的安居环境,若是地理条件一般,布局破相,也等于无用之力,所以务必慎重,才能万事如意,事业兴隆,男康女泰,兴旺发达。
乔迁是整座房子落成后的重要仪式,这个日子是相当重要的,一定要严格对待,找个比较知名的择日先生,对坐山,朝向,分金,大利,小利,进退,三煞等日子不良神煞,择定吉利的年月日时,严格审查对全家人口生庚不能刑冲克破,对日子神煞严格审查,达到良好标准合局、合坐、合向、合人丁的良辰吉课,从旧宅拜别祖上神堂,焚香化纸奉祀完毕后方可领全家合眷人等迎香接祖乔迁奉安大吉,合家如意,财源广进,福喜多添,其他相关礼俗按当地风俗仪式照办也。
造葬之俗话说:“人间万事孝为先”,故造葬是后代人为先祖送终报孝入土为安的尊重,是历史以来世代传流不可改变的事实,但人有三命之说,那么人都说生命只有一次,又哪来三命之理呢?因为人活在世上辛苦劳动的命叫生命,在一次生命中死去的命叫仙命,再把仙命化成骨灰造葬在坟墓的命叫复命也。但这三种命都出于不同的理气,生命是人从生至死的结束过程,他活在世上时,有经七情与恩怨,带有怀恋的灵魂。而仙命是由生命死去后解脱安息的灵魂之命,它从一个阳光的世界,走向另一个黑暗的地府,要接受面对生前的一切正确与错误承受责任,善者超生,恶者地狱,公平者六道轮回,而复命是由仙命的骨灰安葬后产生活跃的灵性之果,它可以荫福子孙,也可能嫁祸子孙,但又因何呢?一是复命对安葬的地理风水条件安逸或冲克所带来的;二是坟场的消砂纳水和煞气对自然风水的危害所带来的;三是复命者生时对某种恩怨仇债之怀恋所带来的,所以,为人子孙为复命者构建坟墓之前,必须选择适合复命的吉利坐山立向五行,符合复命者的理性安逸,使复命尽量能够在风水自然的环境中安息,给后代带来荫福,避免祸恶之侵,由此,地理风水自然科学文化对人类的兴旺衰退存在十分利害关系,后人务必为之慎重。
但阴宅穴场的风水吉凶存在着相当玄妙的周易文化,它能使同宗家族后裔兴旺发达,加官升职,也能使同宗家族后裔家败人亡,绝代灭门,所以人们对阴宅的风水布局必须要谨慎对待,如今正是当代科学传统文化蓬勃生机发展时期,社会文学各门各派都流出不同的书集,同时也出版不同理派的书刊,其中也出现很多大同小异的理论,在国际易学论坛会上也流出五花八门的论文,特别对海外(不同风俗地区)流传的大部分新编易学丛书排摊在街头路尾销售,由于书集的派别之多,流露在民间之非专业人士手上,因有各种各式的不同学识,理不集中,法不针对,很多错字而产生的矛盾,将出现了民间五行界中专业与非专业人士的混乱,对新书理论与旧书解说的学习不全,在易学领域中未经从师成道的新手,变成很多不同程度知识的风水师,这类风水师目前在行业里不断增加,也对易学平台充满活力,所以在此希望广大同行及新手人士要切实掌握易学研究平台的真实性,谨防出错,害人不浅,要多次集中易学文化协会平台进行实践研究,巩固个人的学术水平,日后成为一个专业的易学名师,为社会民众指点迷津,趋吉避凶的知名中华易学传人。
造葬是人们为祖辈报孝入土为安的悼念仪式,同时也是一种为祖辈尊重灵魂的最后一次情怀,它这种仪式存在着各地方不同风俗的民间传统,但相似大同的接近一般,在一般风水先生为人办事造葬的正确方法,首先都按祖辈的生庚五行所属纳音来择定哪一个坐山立向合仙命吉利,流年凶吉为基本,再定峦头所属阴阳五行,堪舆地形的凶吉,分析水口,龙砂,虎砂,明堂,对案与分房辨别地势形局,消砂纳水,排凶收吉等方法来下定罗经,进行选地扦穴,严格验查对仙命五行所属与坐山分金的刑冲克破及曜杀等,确定一个对所有条件达到良好无忌的穴场进行择日破土兴建,在我当地的坟墓建筑程序,先与按吉日良辰在墓头立符牌祭龙神破土开山,挖穴到达消砂纳水处,下定罗经指定分金度向定坪,砌孔,立碑,放水等修造坟墓完毕,后接着安葬程序,安葬的日子很重要,必须要以仙命亡人无犯杀、无刑冲克破,与坐山分金流年为大利吉利,与主事合家各房无害有利的条件下,选定吉日,进行按各地不同的风俗,排设祭礼供品,拜请佛祖引度灵魂安息,同时由风水师宣读祭文,请姻眷戚族前来拜祭,完毕后按前后顺序排列队伍送葬,前往坟场,等待良时进行举行捧金仪式,由风水师排设供祀“请銮驾,点主,喝龙,祭土地,请龙神,诵读文疏买山阴契等三张,安财库,分文昌八宝”,请泥师捧金安葬,放炮大发,回虞大吉,万代兴隆也。
又择日是风水中的重要元素,俗话说:“选好日子办好事”是中国民俗有史以来的传统习惯,所以人们在各种好事、喜事、丧事的规划之前都必须要向风水师或择日师去择个对本事本人相合吉利的日子,进行办事。其中有分类起日课不同名称的不同择法,如:安葬吉课、竖造吉课、乔迁吉课、婚嫁吉课、造灶吉课、安床吉课、移徒吉课、上任吉课、安神吉课、开业吉课等,但在每个吉课中的选择方法都不同,造葬吉课的择日法应由风水师立向与旺山、旺向,先对亡者仙命的生辰、坐山、立向分金,年月日时中的利、凶、退的所有神杀等必须查验合局、合格,再对主事各房伯叔家族等人的生辰不准刑冲克破,方可为合格的日课。又竖造吉课的择日法,首先由风水师用罗经定局,房屋方向,是属二十四山何字立向,再查看当年方向的大利与三煞方是否合局,方可动笔进行择日。其细节择法,必须先定年内何月最为吉利,次看宅主合家人等的生辰来定日的吉凶与人的相合相生,决不准有刑冲克破之年月日时存在,否则都属不旺不吉之格局。乔迁吉课本包含在竖造之中,其方法基本相同,但在此课之中,有择各层吉课,如动土起工,然后也可一直连场,也可定每层都必须选择好日,对造灶日课起工最为重要,因为灶是一家之主,同时对封顶的日课也非常严格,嫁娶吉课又另立一面,它必须对男女夫妻乾坤生辰命局为本,合双方家族人等生辰为普,对女方生庚合年月令大利吉利,查对男女双方阴胎阳气,嗣星、夫星、生合旺相,查对所有命宫里的各种神杀,对日课的冲破与合局,特别对新娘到夫家进门的时辰最为重要,禁用冲胎元与埋儿时。造灶日课的择法,先查阴年利向或阳年利向,再查灶主(主妇)的生辰阴胎阳气与日子的相生相合为准,查对赤眼图的吉凶,来进行择日,不能冲胎元、母腹等,灶图课卦例的妻财与子孙要来生灶主的年支等,再定出进火吉时为佳,其余安床、移徒、上任、安神、开业等课例都不准对主事刑冲克破等,才算个良辰吉日,兴旺发达,万事如意之好日子也。
诗曰:
民俗文化好玄机,风水相并更为宜。
历史先贤传厚德,严防后裔术生疑。
论居家环境与五行--张灿生
所谓环境就是人类常规生活的自然空间,它必须保持对人类生存提供优质的条件,例如:山水绿化、阳光适宜、空气良好、存风聚气,风水峦头来龙去脉,五行八卦理气符合自然等,方称良局,方能养育生存,如“鱼靠活水养,人靠环境生”。
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传统的大国,将存在着相当智慧和神秘的文学,之所称为“神州”的来历,就在这历史传统丰富的神州大地上,养育出56个民族的大家庭,通过自然的地理条件创造传统而独特的文化遗产,从河图、洛书的发现,推进连山、归藏、周易、八卦、五行,预测天文、地理,包罗万象,承传史上名家实验珍存的精华风水书集等,振兴中华传统文化辉煌成就,在继续不断的深究与传承,这一切都在我国各朝代历史不同程度中发展,与古今科学知识研究起到相当重大意义,它能在古代军事战役中预测胜败作用,它能在天文地理中预测气候的变化,它能在不尽的宇宙中预测星球的关系,它能在百姓生活中预测万象之吉凶等。许多案例都充分见证出科学的现实,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与传承。
在此先浅谈一些关于环境与五行的关系,在无尽的宇宙空间,易学中称为无极,佛学中称为大千世界,之所以证明天空是无尽的,而在此空间又有生存着数万无尽的大小星球,其中才有一个取名叫做地球,我们就是在这里生活,将把这地球之大称为世界,又在这世界上分布生存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每个国家都处于在地球的不同方位的地理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都面对承受到方向不同的地理气候,将产生出不同的人貌性质与外貌皮肤,例如: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等,而他们的外貌与皮肤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因素所染成的,之所以我们的祖宗在5000多年的考验实践中,研究出地球的不同方位能造成人类的生存不同的影响。确定运用河图、洛书的数理关系,演变将把宇宙称为无极,然后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廿四向、廿四向生六十四卦,再以六十四卦生三百八十四爻,运用从小化大,而从大化细之方法来辨别预测远近过去未来之事,确定由方位环境条件带来的作用利益与影响,就此为中华后裔创造一个伟大的科学数理研究平台,以便深造、辨别吉凶之代代承传也。
在我们身边的每个大小不同物体的自然环境中,都存在着四方、八卦、廿四向、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而其中都能演变产生吉凶之兆,但在很多普通平民百姓的意识中,只知道有东西南北方向而已,全不理解其中奥妙深刻的吉凶秘密,而在这凶吉秘密之中又产生五行生克刑冲之理,出现“金木水火土”,再由“金木水火土”与东西南北并合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共之演变之说;形成“东方震属木,南方离属火,西方兑属金,北方坎属水,中央属土之规律”来进行判断万物周边的吉凶信息,现在我们不管住在城市或乡镇农村,都由一个生活不同的地理环境,都存在着四方、八卦、五行等信息,更有山水何由,路向何去,风水来龙去脉等,必须与八卦、五行自然环境科学和宜得位,才能使五行阴阳气场和地理位置风水信息相通相合,方能促进人类发展,安居乐业,万事祥和也。
当代的所有易学专家及爱好者们,目前在这门学术中承传和应用生财的人士有数千千万万,我们是为了承传历代祖宗重托给我们学术研究的责任和义务,是负起全人类的安居生存、兴旺发达的重大举措,不是单单为着自己本人的生财欲旺所向,之所以我们站在这个平台上,必须围绕国家的政策,充分发挥国学文化的承传,为风水布局无私的思想理念,发扬为国为民的学术精准心理,爱护和研究古今的建筑风水文化;尊重国学传统的行为品德,提高风水学术在社会广泛应用与信任。
我们都站在承传国学地理风水研究应用的平台上,都有游访过四面八方的名胜古今建筑环境,也常有对相关建筑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也将看到先贤对古建所构思的风水与自然,是否精确符合环境优美与风水自然的宜忌信息。大家知道,世上有生命的一切动物都要营造一个居落的巢窝,何况人类呢?例如:“鸟鹊含草建巢,燕子含泥建窝”,而且还知道寻找隐蔽的地方进行建巢,以免被人发现等不利条件,这是环境的选择,所以人们的居家环境建筑更为谨慎,为了选择一个优美的建筑环境,必须尽量选择达到“三纲、四美、五常”之处,尽量避开“十恶不善”之地,进行收纳存风聚气,纳取阳光,消除阴气,利用充分的建筑科学条件进行布局,室内环境达到通风排湿。务必请教善良的建筑风水研究专家来进行精准坐山立向,开门防水,引路招财,来龙去水,趋吉避凶,方能达到宜家宜室安居之理也。
对室内的装饰布局也很重要,在浅谈建筑风水学上有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之分,如古代的名家大院、府衙、廊桥、亭塔、宫、祠、寺、庙、观、陵园等风水的构建,都有达到相关的风水玄机布局,都利用八卦、五行、坐山、立向、消砂纳水宜忌来修布风水全图,符合水法相关规律或长生法、九星法、玄空法、三合法等进行定向起建,对古建宅院的高度与厅的大小,门的大小都有达到标准配套的风水尺度,对位址的选择都很严格符合自然,对房屋的布置也有按八宅的原理安排修饰,如厨房、餐厅、客厅、神堂、卧室、书房、水井、钟楼、门路、玄关、水沟、大门、小门、柴楼、厕所、畜舍、仓库等装饰都有达到相关位置安排的标准,不许忽略,即现代高楼大厦的建筑已转形时代改变,由古建的土木瓦片的人字栋转成高层建筑的平台,是由套房的装饰与院宅装饰之差,使每个套房的朝坐不一致,其他室内装饰大与相同,所以风水先生在为人办事的时候,必须注意每个套房的朝坐,不能千篇一律,还有大部分潜在民间自学而为的说是祖传几代的骄傲又个性的风水先生们,他只掌握部分三合、八宅、十二图等相关规律,自认为相当奥妙,不得外传,也不与同行交流,认为他的手抄本是传家之宝的这些小气风水先生们等,以防出错,误人误事。
当今,全国各地建筑科技蓬勃高潮兴起,眼看推山填海、隧道横直、架桥跨海、江河围垦、山坡辟路、虹桥高速、厂区高建、房产顶天等,这当然很需要跟着时代的发展优势与美化,同时也对附近风水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也对周边环境风水八卦、五行的布局及明堂、朝案、龙砂、虎砂、来龙去水等生克带来相当的改变,也使自然风水的宜忌得到人为的改观,则成为有兴有破之处。
在此同时,希望现代医学界有识研究爱好者,必须通过易学的交流平台,整合全国各地的不同地理环境风水爱好学术,进行无保守地公开研究推介,大力弘扬国学传统文化,推进现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促进营造“保国安定,保家安宁”的生活环境氛围,确保全民安居乐业,繁荣昌盛。
福建易玄斋文化,张氏承德堂道家易学承传人张灿生,祝全国各行各业兴旺发达,国学昌盛。
地址:福建省宁德福安市甘棠镇牛柏洋36号
电话:15759300331
来源:央视线
标题: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记中国著名易学名家---张灿生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