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1字,读完约4分钟
卓嘎、杨总姐妹和余迈乡干部群众合影(摄于10月29日)。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新华社拉萨10月29日电:家在余迈,但中国重游了余迈,中国人口最少的城镇
新华社记者卞巴次仁张伟
10月29日,余迈阳光明媚。这是最近几天难得的晴天。
卓嘎和杨总姐妹俩早早地穿上节日服装,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
几天前,卓佳和杨总姐妹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令他们惊讶的是,尽管日程很紧,秘书长习近平还是给他们回信了。
上午11点,西藏自治区领导来到杨总家中,向姐妹俩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此时,杨总小房子的客厅已经挤满了人。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总书记Xi访问和安慰偏远山区的群众,告诉总书记我们过着美好生活的想法就产生了。我没想到总书记会真正回复我们。我妹妹卓嘎激动地说。
西藏山南市紫龙县余迈镇位于中印边境。它是中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有9户32人,9名农牧民。
新华社记者多年来数次来到余迈,记录这里人们生活的变化。每次你来,余梅都会展现出发展和变化的新面貌。
1990年以前,卓嘎和杨总姐妹以及她们的父亲三界古拜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的人。
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10月29日,西藏紫龙县余迈乡村民向卓嘎和杨总姐妹赠送哈达,表示祝贺。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虽然雨水充足,但余梅不能种植青稞。令余迈人无奈的是,每年11月至次年6月,群山都被大雪封闭,它们都是孤立的岛屿,无法进出。
因为这个原因,年轻的姐妹们已经和她们的父亲闹了很多次,期待着带她们出去。但阿巴斯说,如果我们离开,这个国家的土地将不会被保留。就这样,阿巴斯几十年来一直带我们住在这里。
随着“强边富民”战略的实施,余迈镇于2011年开业,收入逐年增加。到2011年底,余迈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脱贫。
从历史上看,余迈镇从未有过大学生。卓佳和杨总的姐妹也没有受过教育。如今,余迈的新一代中已经有12名学生,另外4人在其他地方上大学。
2017年,余迈镇第一名大学生杨总的儿子从索朗敦珠大学毕业。谈到未来,索朗·邓珠说:我愿意像我的祖父和母亲一样回来观看这片土地。
近年来,卓佳和杨总姐妹的收入也大幅增加。他们不仅可以享受边境居民补贴、生态公益林补偿、草原补贴,还可以从农村劳动中获得工资性收入,农村还可以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
去年底,余迈乡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远远超过了全区平均水平,其中政策性收入占30%以上。余迈乡党支部书记达瓦说,随着商品流通的增加,人民的经营收入、畜牧业收入、交通运输收入和手工业收入将进一步增加,人民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这是西藏山南市紫龙县余迈乡的全景图(摄于10月29日)。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家在余迈,国家在中国。我们的祖国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杨总说,总书记能听到我们所说的一切,这加强了我们保卫边界的信心和决心。
现在,余迈镇的所有家庭都实现了无线上网的全覆盖,余迈镇的4家家庭旅馆和4个小卖部可以用它来付款。
根据计划,余迈明年将迁入47户,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区。
总投资近8000万元,改造道路、水电站,真正达到小康水平。达瓦说,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和生活的范围将会扩大,这片土地将会保存得越来越好。
达瓦说:我很高兴看到秘书长的答复。作为余迈乡的领导,我一定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继续带领余迈干部群众固本培元,发展经济,保持祖国领土上的草和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将来,余迈镇的所有人都将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农舍别墅里。该村将并入国家大电网,告别依靠小水电站发电的历史。进入余迈镇的三级公路建成后,余迈每年的封山期将缩短至3至4个月。
余梅的明天会更好。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家在余迈,国在中国”——再访中国人口最少的城镇余迈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