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6字,读完约4分钟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温爱杰长期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扶贫工作。最近,她写了一篇专题文章,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
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温玉杰
中国是一个经常与奇迹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规模脱贫,是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精确的扶贫战略,贫困将完全成为历史。世界期待中国创造另一个奇迹。
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将如期突破消除贫困的最后一英里。从2013年到2016年的四年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0多万,共有5564万人脱贫。贫困率从2012年的10.2%降至2016年的4.5%。以这样的减贫速度,中国正稳步迈向零贫困的目标。
众所周知,中国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扶贫工具和方法,这些工具和方法深深植根于其社会和政治背景。试错、五年规划、强化治理、多阶段渐进发展等。是中国方式成功的关键和秘密。
首先,中国能够适应和创新减贫战略,以应对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将扶贫方式从救济型扶贫转变为基础广泛的发展型扶贫战略,更加重视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
其次,经济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促进了中国的减贫。摆脱贫困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尽管经济增长是中国减贫的先决条件,但仅靠经济增长无法实现减贫。许多研究证实了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然而,这种效应只发生在中国扶贫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平等的加剧与扶贫成反比,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繁荣的积极贡献。这种认识促使中国全面实施包容性增长模式,而减贫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图为河南省荥阳市崔苗镇正岗村村民种植柿子脱贫。柿子、柿霜糖、柿叶茶等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摄影/洪松
第三,中国的大部分扶贫工作是高度制度化的。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积极承担国家责任,成立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专门机构,制定了相关战略政策,完善了各级政府问责机制。中国的经验表明,集中管理可以为地方创新提供足够的空资源,从而充分利用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资源,形成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
第四,提高扶贫的准确性是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穷人有不同的贫困原因和贫困时间。精准扶贫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扶贫模式从普遍扶贫向小规模扶贫转变。根据县、镇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制定了不同的扶贫方案。
有77.5万名扶贫干部在前线摄影战斗/王廷斌
最后,金融支持在中国扶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898亿元,年均增长14.5%。此外,财政资金也是监管其他类型扶贫基金的有效杠杆,包括产业基金、社会基金和信贷基金。
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进展令世界惊叹,这是由于过去30年中的各种驱动因素,其中两个突出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和有效治理。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向中国学习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中国走向世界的意愿也越来越强。中国呼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多维互联互通,创造积极的溢出效应,促进区域扶贫战略的发展。
(边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温玉杰)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温玉洁:中国正在稳步迈向“零贫困”的目标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