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5字,读完约3分钟

“冰源水库”的祁连山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对增加甘肃省水资源供给等意义重大。因此而开展的国家级人影项目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和甘肃省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更是被称为“甘肃生命线工程”。

12月15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梅燕与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省政府副秘书长曹天民等在京会晤交流,就甘肃省大型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有效开发利用云水资源的“甘肃生命线工程”联合推进工作达成新的共识。

国家级人影项目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和甘肃省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是中国气象局与甘肃省深化合作项目,是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遏制祁连山生态加速退化的“治本之策”,是促进云雨转化重建甘肃生态体系的重大举措。祁连山的高山融雪养育着沿山而居的众多人口,合理开发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促进云雨转化,增加区域降水量,弥补地表水不足,对祁连山脉生态系统、水资源有着非凡的意义。甘肃省已开展5次无人机人工增雨作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进一步加强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的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有效提升祁连山飞机作业能力,甘肃省各级政府围绕生态修复人工增雨和重大社会活动保障,定期组织召开人工影响天气会议,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有效匹配资源,开展跨区联合作业,实现常态化全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消除祁连山区复杂条件作业盲区,全面提升祁连山区域飞机作业能力。目前甘肃省在祁连山北坡年均地面人影作业100多次,发射弹药3600多枚,燃烧焰条200余根,年增雨量0.6-0.9亿吨。

国家级人影项目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和甘肃省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各方科研技术单位协和无人机公司群策群力,共同加强催化识别技术研究,建立不同类型人影作业的指标体系,制定不同作业方法,提升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效益。需要无人机公司在祁连山针对地形云和不同服务对象开展各种作业效果检验与试验,这样才能为祁连山人工增雨效益评估提供更科学的数据。

今年6月,甘肃省政府立项的生态修复项目----“甘肃翼龙无人机人工增雨项目”在天水机场就成功进行了科研试飞。此次无人机在天水机场试飞成功,在国内属于首创,标志着“甘肃翼龙无人机人工增雨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也为后续科研试飞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为翼龙无人机甘肃天水成功试飞

到2022年,甘肃省将建成覆盖祁连山内陆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区。由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人工增雨雪体系建设,建立飞机和地面作业、监测、作业指挥、效果检验、技术支撑保障等构成的人影作业体系,将为祁连山生态安全、山区冰川、森林防火等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科学技术是人工影响天气的关键,甘肃省聚焦祁连山人工增雨(雪)开展大型无人机试验,为人工影响天气实施拓展了新的渠道。中国气象局与甘肃省希望在现有基础上组织做好无人机增雨(雪)的科学评估论证和总体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深入推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和无人机试验应用的融合,共同促进甘肃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央视线

标题:重磅 中央地方联合推进甘肃生命线工程取得新突破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5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