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6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银川4月2日电:光的使者在山间行走

首先绑定,输入金额和密码,然后收到确认消息,表示购电成功。在宁夏同心县尧山供电所的班长刘祥春的带领下,村民杨正全第一次用手机支付电费。

“光使者”在山里行走

郑阳·全一一家住在宁夏中部干旱区的核心地区——同心县王疃镇车道岭村。自2009年以来,随着大规模生态移民的搬迁,尧山供电所辖的王疃镇等5个镇的13个行政村的用户数量从7000人减少到1376人。然而,对于电力工人来说,确保人民生产生活用电和为人民服务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光使者”在山里行走

刘祥春清楚地记得,在2005年之前,山里没有像样的道路。交流依赖于叫喊,交通依赖于行走。他背上的工具箱至少有15公斤重,从供电站到最远的农民家需要30多公里。

“光使者”在山里行走

山里的路很难走。在一些巡逻线上,双基塔显然就在我们前面,但是山沟很深,所以它必须绕几公里。刘祥春指着他面前的山说,随着山路的逐渐拓宽,骑摩托车和开车都很方便,但由于地形的原因,一些村庄仍然需要步行。

“光使者”在山里行走

走在500多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瑶山供电局的工作人员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不仅保护了群众的光明,也为自己保留了最初的心。

过去,每月都要上山进行例行的电力安全检查和抄表。因为村子离村子很远,那天我不能回去,所以晚上我必须和我的村民们呆在一起。后来,在抄表的那天,村民们提前为我们准备了米饭。刘祥春说。

“光使者”在山里行走

爬上一条山路后,记者感到双腿酸痛,但刘祥春和他的同事仍然像飞行一样行走,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只要村民需要电话,我们就会去那里。

巡线、供电、服务好是电工的自我要求。刘祥春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山区群众购电,他们到村里实地工作,目前已经为617名村民开通了远程充电或购电服务。

“光使者”在山里行走

49岁的王东已经在电力行业工作了28年。站在山脊上,他举起头盔,向记者讲述他的故事。2013年7月的一天,王东骑着摩托车带着他的同事去巡逻。山路只有一步宽,一边是荒山,另一边是悬崖。突然,当摩托车倾斜时,它沿着悬崖翻了下去,王东和他的同事们的大脑变成了白色。幸运的是,尽管摩托车掉到了沟底,但它们只是落在了松软的土地上,安然无恙。

“光使者”在山里行走

尽管有无尽的困难和危险,但对于在山里行走的电力工人来说,给山里的人们送去光明是最快乐的事情。每当我为村民们安装完设备和修理好线路,看到他们开心的样子,我就觉得我的工作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王栋说道。

“光使者”在山里行走

很难阻止山区居民用电。虽然越来越少的村民需要他们的服务,但瑶山供电站的电力工人仍然每天爬山越岭,守护着成千上万盏灯。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光使者”在山里行走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