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61字,读完约7分钟
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青山绿水如何能持续带来“金山银山”?贵州致力于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同时发展绿色经济,并已走上经济发展的创新和转型之路。目前,贵州经济高速发展,连续六年位居全国gdp增长榜首。“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的例子比比皆是。
绿色崛起
贵州既不是沿边也不是沿海,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深、力度不够,但也让贵州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真正的山水。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贵州第一次遇到的机遇。贵州省委、省政府认识到,后发省份的崛起必须赢得下一步,必须实现绿色崛起,而不是走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自2009年以来,贵州在某些方面寻求突破,开始了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
为了切实加强全省重点流域的环境保护工作,探索流域污染补偿机制,贵州省政府决定建立乌江(包括三岔河、红枫湖和乌江干流)、沅水(包括清水河、舞阳河和松涛河)、刘度河、牛栏河-横江(包括草海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和赤水河八大水系
此后,以贵阳市为试点,成立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对其下属的生态文明建设局进行了探索,将环保局、市林业绿化局、文明办、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的相关职责进行了整合,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执行力度。
随后,贵州省出台并大力实施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环境污染控制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省级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法规,在赤水河和乌江流域开展了12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
2014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先后开展了贵州省森林保护“六禁”执法行动和贵州省农村造林绿化工作,划定了林地、森林、湿地等9条林业生态红线,红线控制面积9206万亩。贵州省生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森林面积达到1.29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9%,为建设“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近15年来,贵州造林面积已达3600万亩。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双管齐下的,贵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该省主要河流的水质良好,清澈透明;贵阳公交车用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取代了传统汽油,贵阳公交车“黑色尾气”的历史几十年来已经结束;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空的空气质量每天都很好,88个县中的66个县空的空气质量得到满分;该省国家湿地公园的数量从30个增加到36个...
由于生态保护措施有力,2014年6月《贵州省生态文明先锋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得批准,成为中国第二个国家生态文明先锋示范区,也是首批列入国家示范建设的四省之一。
生态金饭碗
美丽的风景,但穷人不是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贵州省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密切相关
近年来,贵州一直在探索一种发展模式,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停止用金饭碗乞讨,如何在不破坏青山绿水的情况下,将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经过多次探索,贵州探索出了“依山吃饭、喂山”的宝贵经验,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山地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畜牧业等产业,青山绿水已成为广大群众省钱和赚取利息的“绿色银行”。
2013年,贵州省实施了“五百工程”,探索工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和旅游景点的绿色发展,引导农民就业和挣钱。2014年下半年,贵州提出了“五大新兴产业”,其中大型健康医药产业、山地农业和生态旅游与山地相关。阅读“山经”,种植“摇钱树”,舞动“产业链”,是实现青山绿水、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双赢的重要途径。
贵州是一个低纬度、中等海拔、日照少的优质茶区。近十年来,贵州茶园面积从原来的283万亩增加到700多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茶省。贵州茶叶的发展道路是从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到贵州品牌,贵州品牌有着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进步,并获得了“贵州绿茶是世界上最好的”和“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看贵州”的美誉。
贵州绿色产业高举生态文明旗帜,喜讯频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十二五”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率提高到80%以上;到2020年,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000美元以上。
良性循环
贵州正在加快步伐,全力以赴,力争超越,更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
走进毕节市百里珍妮弗花海文化城,周围散落着553栋别墅和房屋,生态广场、大型停车场和幼儿园一起建成,成为花海文化城如今最耀眼的风景。这是政府投资2.1亿元建设的生态移民点。一期工程171栋建筑已于去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80%的拆迁户已入住。杜鹃花节期间,数百户人家开了酒店,从事餐饮,品尝了旅游服务的甜头。
开展生态移民是贵州战胜贫困、征服小康之路“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山更清、水更绿、人更富,贵州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位一体”为出发点,在广阔的发展平台上“追赶”和“扭转”,统筹城乡发展。
画一张新的以农村为基础的发展地图。2013年,贵州启动了小康路、小康水、小康屋、小康动力、小康新闻、小康村六大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贵州省也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异地就医基本医疗保险即时结算实现了省级提前覆盖;深入实施“9+3”义务教育和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实施基本普及15年教育计划,全面覆盖乡镇公共中心幼儿园;“三个15万元”等就业促进政策已带动10多万人就业;建设农村养老院实现农村老年人的安全感...
2012年至2014年,贵州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累计投入近2000亿元,全面完成了“实事求是”的年度任务。真正的“真金白银”,换来的是城乡人民幸福指数的不断上升。
2016年5月27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发布了《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该报告的负责人盛福来说:“生态文明听起来‘先进’,其实质是一种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实施生态文明可以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
与报告的主题一致,贵州青山确实变成了金山。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贵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多年来一直位居中国前三。
贵州的“绿色崛起”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路径,就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作为西南欠发达省份,贵州率先探索了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来源:央视线
标题:生态文明贵州实践:“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3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