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0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5月3日,“传统文化=古老?”“古典文学太无聊了,不能读吗?”.....当年轻一代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碰撞时,如何让这些伴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长起来的“95后”和“00后”群体拥抱中国文化瑰宝,如何赋予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色的动态内涵,成为许多文化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话题。
令人欣慰的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利用字节跳动的内容平台,创新出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巧妙形式和内容,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为什么紫禁城太和门前的狮子烫45发?""为什么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孔?""经常出现在宫殿屋顶上的老人是谁?"这些关于传统建筑细节的有趣问题可以在标题文章和西瓜视频中找到答案。
“宫骏”不仅发布传统建筑、历史和文化知识,还在微博上发起“每天猜一件事,培养一点文化”的活动,鼓励网民参与讨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阅读《宫骏》发表的问答,大量网民参与讨论,表示“知识又增长了”。
除了“宫中之王”,还有很多“中国式”的内容也在网上流行。例如,标题作者“老树画”以“国画+小诗”的方式让人们了解传统书画之美。由于作品的典雅与独特,评论界不自觉地形成了一股“诗”的潮流,在《古树名木图》发表的每一篇文章下,都有数百人来“斗诗”。根据这些画,网友即兴创作,不仅有幽默的打油诗,还有一些押韵的诗,可以称得上是优秀作品。有网友评论说“这里应该是最有文化的评论区”,“不会写诗就不敢评论”,让人怀疑大师是在民间。
不仅主人在民间,忠实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也在民间随处可见。标题作者“少读红楼”无意中提到,他想找80个“铁杆粉丝”,每个人都抄了一次《红楼梦》的前80遍。这个提议引起了许多网民的注意。最初,只需要80人。然而,由于太多的申请人,它持续了五轮,许多人仍然没有参加。参与活动的网民留言说“抄得越多,感觉越好”,“活动有意义,传承经典”,还有一些网民带着孩子手工抄《红楼梦》。他们认为这种形式“不仅练过书法,而且学过经典作品”。
几百年后,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化经典仍然受到如此多的人的喜爱,并将通过这种新的形式继续流传下去。另一部杰作《西游记》也以新的传播方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西游记》的摄影师王崇秋老师发布了标题为《西游记》的视频,记录了电视剧《西游记》拍摄过程中的有趣故事,吸引了更多人去了解《西游记》和西游记文化。
在今天的头条新闻中,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收藏家马未都大师,通过视频讲述了国宝、古典文学和民俗的故事,普及了大量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受到了170多万粉丝的喜爱。此外,中国好诗、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等节目也在西瓜视频上发布相关视频,以新的传播形式展示传统文化。
平台力量赋予内容创作以帮助文化遗产
从标题数字到西瓜视频,从微标题到颤音……字节跳动凭借自身的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为传统文化内容的创作者提供了充足的创作土壤和广泛的传播空空间。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字节跳动近日宣布启动“民族之风计划”,将在今天的头条增加“民族之风频道”,并向创作者推出“传统文化素材库”,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内容支持项目,鼓励优秀的内容创作者,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
借助移动互联网,新的传播渠道将经典与大众联系起来,使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更加便捷和多样化。在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固有的生态圈,然后以更符合年轻人的解读和理解的方式重新发扬光大。
同时,表达形式和内容创作的创新使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用户,重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积极参与文化符号的传承,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成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来源:央视线
标题:今日头条启动“国风计划” 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富生命力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2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