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06字,读完约9分钟

2017年底,雷丁以其上市后“乘风破浪”的表现再次将港股推到了热点。华兴资本的足总团队也收到了很多问询,因为该集团同时拥有mainland China、香港和美国的证券牌照。问题集中在:什么样的新经济企业适合在香港上市?我的公司能考虑这条路吗?现在合适吗?在香港上市的难点和重点是什么?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港股重返“大时代”,占据企业头脑

继2016年美图、2017年中安在线(71.5,-1.70,-2.32%)和文悦集团(83.7,-1.75,-2.05%)之后,特别是文悦集团在香港公开发行股票获得620次认购后,港股在新经济企业的推动下又回到了“大时代”。

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开始考虑,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是否应该将港股作为一种选择。其中,两种类型的公司颇具代表性。

一些公司已经把港股作为他们的必需品。在A公司ceo与华兴fa团队的几次交流中,他们都能感受到他的热情:“最近港股的情况一直很好,我们会去明年上半年。”

经过一两轮融资,目前消费行业的甲公司估值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经过最初的发展,业务取得了小小的成功,用户数量和营业收入等核心指标每年都在快速增长。然而,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还没有被探索和形成,在盈利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港股不需要利润”支持了公司首席执行官在香港上市的信念。不管他是不是还在用补贴抢夺市场份额,他都希望在火热的市场环境下尽快在香港启动上市进程,争取一份份额。

对于另一类企业家来说,港股仍是一个不确定的项目。从事娱乐业的B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想法:“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上市真的可以吗?无论a股是否更好,估值都可能高得多。”

想法相似的企业往往成为行业领袖,成为具有相当商业规模的“独角兽”俱乐部;虽然没有盈利,但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和认可,而且只需要时间。财务上,损失已经缩小,趋势正在改善。

对于港股的选择权,B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总是犹豫不决,不仅离开了估值高、用户影响力大的a股市场,还受到了a股现实带来的时间不确定性的影响。

毕竟,新经济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和选择香港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作为新经济时代创业者的长期资本市场合作伙伴,华兴发团队系统梳理了当前市场的相关问题,希望借此为大家理清在香港ipo的思路。

成长型公司需要谨慎

让我们先看看硬指标。香港上市的财务测试比a股更灵活,财务要求可以从三个中选择。

此外,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后,香港交易所在2017年推出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提升香港市场的吸引力,并真诚吸引投资者,尤其是内地投资者。

2017年6月16日《关于设立创新板的建议的框架咨询文件》发布后,香港证券交易所(289.6,1.20,0.42%)在2017年第9个交易日扩大了这一举措,修订了创业板和主板的上市规则,并开放了“同股不同权”。这次修订被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嘉称为“香港市场20多年来最重要的上市改革”,具体体现在: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放宽尚未盈利/无收入的生物技术公司主板上市条件(预期最低市值必须达到15亿港元);

●允许“创新型”公司采用双重股权结构(预期最低市值必须达到100亿港元,如果市值低于400亿港元,必须通过适用于不同投票权申请人的收入测试);

●取消创业板发行人在主板上市的简化转让申请程序;

●放宽作为第二上市渠道的限制。

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条件而言,文章开头提到的两类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都能达到硬性指标,没有明显的障碍,更不用说香港创业板了,它比较宽松,但吸引力较弱。

这是否意味着两家公司都应该立即开始港股之旅?在满足刚性条件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看舞台和行业。

如何看待舞台?

从实际交易情况来看,大部分香港投资者仍然看重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稳定性和利润可预测性,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市盈率定价,这对业务仍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不利;同时,ipo发行量小的公司很难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和关注。上市后,流动性差或股价低,甚至可能存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价格反转的风险。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一家业务仍在高速发展的公司过早成为受到严格监管、要求详细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也可能导致公司失去业务发展和竞争的灵活性,不利于公司的成长。

共有黄金、新房地产、新零售和消费升级受到青睐

有些行业在香港市场更受欢迎,这也是新经济中的企业必须考虑的一点。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根据香港主板行业上市公司的数量,房地产占24%,消费占22%,其次是电信、制造和金融,均超过10%。从发行总额来看,财政占46%,医疗占24%,医疗占6%。虽然有很多上市的消费公司,但发行的金额仅占10%。

从绝对融资额来看,消费和技术、媒体和电信(tmt)已经超越房地产,成为市场的主力军;Tmt行业是一个异军突起的行业,其数量接近金融业,长期以来一直占据IPO数量的首位。由于规模较大、行业特殊,2017年金融业仍是港股发行量第一的行业,但与2016年相比大幅下降,鲍忠等“互联网金融”企业较多。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与一级市场类似,港股二级市场一直在金融、房地产、能源和消费品等行业寻找相关目标。“新经济”的相关产业,如互联网金融、新房地产、新零售和消费升级等,在上述传统领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迭代,有望在未来受到市场的青睐。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以上数据不包括亏损企业;数据来源:风能数据库;数据截止日期:2018年1月12日

华星发团队认为,特别是对于因监管政策或短期盈利要求而无法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互联网金融、民办教育、电子商务、社会等行业,如果上市时间比较紧迫,香港上市将比a股更理想。

与此同时,一些拥有国际业务和全球品牌的公司可以利用在香港的ipo过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业务。

上市不是目的,港股的再融资优势显而易见

从后续资本运营的角度来看,新经济企业在香港上市后,除了公开发行外,香港股票普遍采用发行和购买资产(“发行价”)、配股(“配股”)和固定收益(“配股”)等常见a股工具,方便企业获取资金。同时,更加市场化的制度使得港股再融资过程较少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比a股的审批更加便捷,具有一定的优势。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从行业角度来看,与首次公开发行(IPO)类似,金融、电信等资产规模大、规模大的传统行业仍处于再融资市场的前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消费类公司融资54.6亿港元,超过房地产成为整个市场的第三大融资行业;信息技术(It)2017年通过再融资融资超过20亿港元,较2016年增长60%以上,日益成为市场热点和主力军。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回到原来的甲、乙公司,华星发团队建议道:

对于像A公司这样的公司来说,选择在香港上市并不明智。与立即选择上市地点的决定相比,现阶段应重点关注业务的增长,并利用私募股权市场快速增长;同时,给自己一定的观察期,在此期间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未来的业务和市场形势变得明朗时做出决策,以确保公司在资本运营中始终处于一个冷静的位置。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对于一家具有一定稳定性、盈利能力得到验证并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公司来说,无论其目前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通过香港市场快速实现上市目标并获得一个公开的市场资本运营平台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当然,这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考虑到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受到空间的限制,而且比较笼统。ipo仍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更好的策略是与财务顾问进行系统、具体的分析。

华兴招数在香港上市

●列表结构

如果国内企业考虑在香港上市,就需要重点关注上市的结构和方式,即它们仍然以国内公司的身份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行h股上市;或者建立一个红筹股结构,作为一家在香港直接上市的海外公司。

前者不改变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但在h股全面流通之前,有必要考虑原人民币投资者面临的退出限制;后者在审批和流通方面较为方便,但需要重组公司结构,时间成本和股东沟通成本较高。公司应尽快完成重组,注意不要留下可能影响上市的法律漏洞。

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面临会计准则的转换和市场对财务指标的不同要求,需要提前与投资银行和会计师进行沟通,以避免收入确认和税收对相关财务测试指标的影响和上市障碍。

此外,港股允许上市公司以期权形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但相关的财务影响(尤其是对损益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分销战略和市场定位

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参与具有稳定现金流和可预测利润的大型ipo项目。首次公开发行的头部效应是明显的。企业和投资银行应认真评估发行和未来交易的供需情况,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

同时,如何管理企业的“品牌”,吸引香港散户投资者的注意力,对新经济中的企业也非常重要。香港散户的“创新”热情将加剧ipo发行的头部集聚效应。企业和投资银行应仔细评估市场供求情绪的细节。

总公司的重点是锁定主要投资者的认购,并在路演期间决定最合适的发行价格。对于业务规模小、市场关注度高的企业,可以考虑引入知名的基石投资者来提升其品牌溢价,谨慎判断和把握市场投放时间窗口,实现收益最大化。

来源:央视线

标题:新经济企业赴港IPO,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2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