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5字,读完约5分钟
■张伟
今年下半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保持同步并继续推进。一是7月22日召开的科委会,9月份提出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任务。作为改革的试验场,科技局在整体改革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酝酿和准备,整个市场改革也随之而来。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将引入科技板块的经验。我们将协调好各级市场的功能定位,结合市场实际,在充分评估论证、确保市场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有序推进改革。这一表态再次澄清了科技板块建设与整个市场改革的关系,也回应了各方对资本市场改革的期待。
笔者认为,科技板块的制度创新包括但不限于注册制度,这是一个包括发行、交易、投资者适宜性管理、退出机制和持续监管在内的全链改革。整个市场改革不仅包括基础制度改革,还包括市场主体的治理改革,以及监管改革和其他配套改革。所有改革措施都应着眼于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首先,发行登记制度和IPO定价市场化是两个方面。登记制度是制度的基础,市场定价是过程和结果。科技板块试点形成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的询价、定价、配售等机制应推广到整个市场。要培育和加强机构投资者,完善制度。
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建立和注册制度的实施是渐进式的改革,目前是稳定和成功的。然而,对创业板等行业的推广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定制,并在稳定的市场预期下稳步推进。证券公司后续投资机制是一个有益的经验,可以进一步完善后推广。
二是完善和加强持续监管,提高整个市场的信息披露水平。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灵魂,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必须贯穿发行上市、持续经营、关键主体责任等各个层面。
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例如,新的上市公司重组规定明确,建立了有效的并购重组机制。科创公司的并购重组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部门进行审查,并实行股份发行登记制度。其他行业还简化了重组和上市的认定标准,缩短了“累计首次原则”的计算周期,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重组并在创业板上市,恢复支持重组和上市的融资,并加大了问责力度。上述改革明确向市场发出了一个信号——持续监管强调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公开透明、强化和压缩中介机构的责任。
自三个多月前科技板块开盘以来,上市公司已经发布了近300条临时公告,及时回应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它不仅能回应投资者的担忧,还能迅速引发商业风险。这些做法也应该推广到整个市场。
第三,在上市公司质量控制方面,除了保持准入的改革措施外,资本市场还创新了退市方式,优化了退市指标,简化了退市流程。
在退市的狭义定义中,退市大多被定义为强制退市,退市标准已经从最初单一类型的“金融退市”改进为更多类型的“金融退市”,触发了规范性指标的退市,触发了交易性指标的退市等。
笔者认为,对于某些特定的公司,必须采取强制退市措施;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多样化的退市措施。目前,通过规则的引导和鼓励“重组和退出”,不良资产的退市可以得到有效实现,除ipo以外的高效“资产上市”也可以实现。
在资产的进入和退出之间,上市公司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投资者的权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样,退市应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坚持市场化原则,采用市场化方式。
第四,在交易环节,科技局放宽了价格涨跌限制,完善了暂停交易和“价格笼子”等市场稳定机制。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头五天没有设定价格上限。从第六个交易日开始,在20%的涨跌机制下,市场情绪呈现先高后稳的态势:一是个股在预期的合理区间内波动,涨跌幅限制实施后,日内波幅大多在10%以内;第二,交易活动在早期处于高位,从9月到10月保持稳定。第三,两个金融机构的结构相对均衡,多个空相对均衡。
此外,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互动性,这体现在改革不仅是一个单一的维度,也是一种单向的投入,而且根据达到的效果实现了良好的互动。例如,无论是压缩中介机构的责任还是加强信息披露,其方向都包括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成效和进度反过来又会“鼓励”中介机构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推动信息披露规则与时俱进。
笔者认为,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形式、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只有将资本市场改革与新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新动能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富有弹性的资本市场”的要求,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优化资本市场供给,推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条深入落地生根,加快改善资本市场生态的进程。
来源:央视线
标题:全力推进资本市场“深改12条”落地生根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