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3字,读完约2分钟

青山绿水和美丽的生态正在成为许多地方致富的秘诀。

绿色竞争力要彰显,生态美要释放美的效果,这需要一定的力量。只有在一个地方思考,在一个地方努力,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才能画出最终的蓝图。内蒙古西部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三代造林人用勤劳的双手与风沙搏斗了60年,把15万亩沙海变成了绿洲。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故事。

[美丽的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的三代人已经种树60年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去年刚种下的果树。对和乐林场来说,这种场景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第三代造林人李晓光:我参加工作的时候,都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没有草。

20世纪50年代,当和乐林场刚刚建立时,这个地区的场景是这样的。当时,伊金霍洛旗的森林覆盖率不到3%。沙漠正在侵蚀人们的家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代造林人来到了这里。

[美丽的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的三代人已经种树60年了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第一代造林人李光:有些沙前面有油蒿,有些没有。只有把油蒿运到沙丘里去固定沙丘,我们才能种树。

起初没有提到植树。天热时,表面温度高达50-60度。当风很大的时候,七八次大风就能把60厘米长的沙柳连根拔起。人们用木柴和树枝做沙障墙,削弱风力,固定沙丘,年复一年地种植诸如油蒿之类的固沙植物。经过近20年的努力,金莎人的退却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遏制。第二代造林人开始种植樟子松。适合沙地生长的蒙古栎。

[美丽的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的三代人已经种树60年了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第二代造林人周:当地人从未听说过樟子松。蒙古,我们认为它比黄金更珍贵。

周还记得1978年,他坐火车和汽车走了三天四夜,然后从中国东北带回了60公斤的种子。现在这些小种子已经长成50多厘米厚、10多米高的树。60年的植树造林也改变了林场的土壤质量。

[美丽的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的三代人已经种树60年了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第三代造林人李晓光:这种土壤更细腻,颜色更深,以前是黄沙一样的黄色。

今年春天后,霍洛林场首次尝试在沙地上种植果树。

李晓光:为了传承下去,我们必须代代相传。

从沙漠到沙地,从沙地到林地,现在的霍洛林场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36.35%,整个伊金霍洛林区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0%。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第二代造林员周说:那时我很努力,但现在我很快乐。沙子不见了,天空是蓝色的,山是绿色的,水是清澈的。我也觉得经过40多年的工作,植树造林工作者正在努力保护环境,建设生态。

[美丽的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的三代人已经种树60年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美丽的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的三代人已经种树60年了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