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79字,读完约10分钟
■我们的记者张志伟
在简短的问候之后,记者打开他的笔记本,发现徐萌的笔记本是用英语写的。在回答记者“你用英语做笔记”的问题时,徐萌笑着说:“有时候你需要读一些国外的研究资料。”
在接受《证券日报》的独家采访时,徐萌的语气很温和,他的话如一条从矿产资源丰富的深山中流出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但河中各种有价值的“元素”却不容忽视。华夏基金的一位员工评论道:“徐萌是部门里的老人,经验非常丰富。可以说,他经历了指数投资所能遇到的所有大风大浪,他像一个‘大神’一样存在,但他一点架子都没有,他的人生非常谦虚。”
徐萌,华夏恒生etf经理,华夏基金量化投资部主任,清华大学工程硕士,有15年金融经验的指数投资老手。
跟踪目标指数
华夏恒生etf基金成立于2012年8月,是中国第一只跨境etf。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夏恒生etf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率为57.36%,年化收益率为6.41%。对于这一表现,徐萌的解释颇具专业味道:“etf是一只特殊的基金,投资目标是跟踪指数,努力帮助投资者获得与指数表现相同的回报。”因此,在评估etf时,除了看收益,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跟踪误差,即基金跟踪目标指数的紧密程度。总体而言,华夏恒生etf仍能很好地跟踪基础指数。”风数据显示,恒生ETF 2018年的跟踪误差为0.58%,今年的跟踪误差为0.56%。
"目标指数跟踪良好."低调的句子背后并不简单。
虽然华夏恒生etf成立于2012年,但华夏基金从2007年开始研究恒生指数。徐萌坦言,当时关注恒生指数主要有三点考虑:第一,恒生指数成分股相对a股被低估。从投资角度来看,廉价估值是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中许多都在两个地方上市。股票既有a股,也有港股,但港股的估值通常比a股低20%或15%;二是恒生指数相对稳定,波动小,股票很少停牌,投资经验好;第三,有利于资产配置。购买a股的投资者将港股作为一揽子计划进行合理配置,以降低投资波动性,更好地实现资产配置。
华夏恒生etf的诞生花了五年多的时间,中国第一只跨境etf的诞生经历了许多困难。谈到华夏恒生etf的诞生过程,徐萌仍然深感困难。当时,在香港投资的etf产品是内地市场的全新产品,法律法规、程序、外汇登记结算、会计制度、银行托管等方面应根据该产品进行调整。“华夏恒生etf是中国首家跨境etf。有必要准备所有的法律和监管系统流程,并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它只能以国外经验为模式,先投资海外ETF、风险控制、交易、流程等。翻译各种英文版本的材料,然后逐一研究,讨论适合中国的方法,这并不容易。”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习,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华夏恒生etf涉及跨境交易,即跨境外汇管制。etf是以实物购买和赎回的。当时,投资者很难直接持有香港市场的股票。为此,华夏基金专门设计了差异化流程,通过投资者现金购买和基金公司为投资者购买港股的模式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开发了相应的辅助系统。
逻辑是相信市场的有效性
华夏基金穿越香港市场、锚定恒生指数、推出华夏恒生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考虑是什么?徐萌向记者解释说:“当时公司认为市场效率从长远来看是会提高的。市场越有效,活跃基金就越难击败指数,指数基金也会得到更多关注。”
全球etf业务主要在美国,美国发展非常迅速,从20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增长迅速。当时,美国已经具备了市场有效性的必要因素。
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美国etf规模的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20%,最大的etf产品规模达到约2500亿美元。
“当时,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将在未来得到改善,而交易所交易基金迟早会得到发展。虽然短期内还不清楚,但长期趋势是明确的。”基于这一判断,华夏基金大胆创新,成为中国etf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4年,华夏上交所50etf诞生。此后,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一种方便的指数投资和资产配置工具etf。15年突然过去了,但这15年对华夏基金和中国etf市场都是极其重要的。创新、反思、发展和跨越使etf不断发展。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十五年十五城市”etf高峰论坛中国基金在北京召开。初冬的北京有点冷,但数百人的现场却挤满了人。华夏基金总经理李在开幕辞中表示,作为etf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他感到由衷的高兴。“看到etf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受和喜爱,我们的心很温暖。”这种温暖来之不易。“15年前,我们陆续向投资者推出了etf。当时,etf还是一个连专业投资者都不太了解的产品,所以每次会议都没有多少人参加。”。Etf在中国刚刚起步几年,从李的简单表述中不难感受到。
近年来,国内交易所交易基金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也是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所推动的。中国etf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4-2007年是初始阶段,2008年和2009年是初始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15年和2016年,最后阶段是2018年。第二和第三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下滑。在逢低买入期间,许多投资开始慢慢配置指数基金,尤其是长期基金。第四阶段,除估值因素外,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增加。随着市场效率的提高,指数基金和活跃基金的收入差距缩小了,但成本更低,更受欢迎。
数据显示,2017年底etf市场规模为2100亿元,2018年底为3500亿元,今年11月为5500亿元。“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创业期’。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高,etf的发展速度加快。从单一产品或某类产品的关注到整个etf行业的关注,我们很高兴看到etf开始全面发展。”徐萌笑着说道。
两个部门同时生成pcf文件
Pcf文件指的是购买和赎回清单文件,它是由etf基金经理在每天开市前公布的。该列表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基本信息、前一日的现金余额、最低申购赎回单位的净资产值、基金份额净值、预计现金、当日最低申购赎回单位、各指数成份股的股数、现金置换标的、现金置换溢价比率、固定置换金额等。投资者可以根据清单内容准备购买和赎回。Pcf文件是etf产品运营管理中最脆弱的环节,因此也是etf的核心文件。
“华夏基金pcf文件要求由投资部和运营部两个部门同时制作,并采用两人复合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出错风险。如果两个文件之间存在差异,投资部可以尽快检查并填补空白,并修改调整。”
当谈到pcf文件时,徐萌谈到了技术。
据徐萌介绍,华夏基金在制作etf的pcf文件时,除了反复核对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逻辑,即根据基金的实际持仓权重制作PCF文件,这样可以保证ETF的iopv(基金的参考净值)更准确地反映基金的实际净值,减少ETF交易、套利等投资环节的不确定性。“我们有一个特殊的指数投资系统。每天,它都通过系统辅助进行精确计算。一只股票应该买入多少和应该卖出多少尤为准确,这降低了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徐萌说。
经过多年积累,华夏基金量化投资部编写了一本厚厚的etf操作手册,对etf投资操作流程和风险点进行了详细梳理,使积累的经验得以复制和传承。“华夏基金将多年积累的经验进行了精简和制度化,坚持自主研发,构建了独特的体系和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今,许多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发展etf业务,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许多经验因素不能简单地通过投资来学习,系统也不能简单地通过投资来完成。例如,如何设置参数可以更好地满足etf投资交易的需要,这需要积累。制度和流程是etf运营管理的两大核心竞争力。”徐萌强调。
亲自编程并参与指数投资相关系统设置是徐萌作为基金经理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例如,徐萌说:“就像汽车设计技术一样,只有把自己投入到研发中,才有可能制造出更受投资者欢迎的汽车,而只有通过合资企业才能买到核心技术。”与普通程序员相比,基金经理可能更了解指数交易。我们亲自参与系统设计,可以根据交易操作的需要进行研发,最终使用效果更好。”华夏基金指数投资的很多环节都进行了精简和系统化,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也降低了人为失误的风险。“这个自行开发的程序,如何检查每个号码,以及结果是否正常,就像看医生看检测报告一样,你很快就会知道结果。如果有问题,我们会尽快调整。”
团队沟通和协作非常重要
在谈到团队沟通与协作时,许有一种很深的感觉:“在我们的工作考核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占有很大的份量,尤其像一个研究员。一方面是评估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评估他是否使研究成果发挥作用,是否影响了基金经理,最终为基金的经营和管理产生了基金业绩。毕竟,即使研究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只有你知道,别人不知道也不使用,对公司的贡献是零。
“投资不像其他任何东西。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人不能理解宏观、行业、配置和编程。每个人实际上只知道一小部分。这就需要与他人沟通,然后把这些‘谜题’放在一起,以便战胜整个市场,或者形成一套严格的逻辑。”徐萌解释了“沟通”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他真的很认真。他想一次问几个问题。因为他有事要出去,所以他只是当场谈了一下。他害怕自己没有表达清楚。后来,他给我写了一封长邮件,一封接一封。详细的解说,还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严谨的文字,以及一种看报纸的感觉,实在令人佩服。”华夏基金的一位内部人士对徐萌的严谨印象深刻。
徐萌出生于清华大学工程系,按照一般逻辑,他应该是科学家或研究工作者。他为什么会错误地进入金融业?徐萌谦虚而坦率地回答:“按照传统逻辑,做一些研究或工程相关的工作是可能的。金融业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大,挑战也相对较大。我想可能是心脏更喜欢挑战性的工作。”
来源:央视线
标题:基金高回报“另类”样本解读 华夏恒生ETF年内跟踪误差0.56%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