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8字,读完约1分钟

我们的记者陈炜

作为中国碳纤维行业的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2年的广威复合材料从乡镇企业起步,受益于改革开放,在创业板创新和充满活力的氛围中逐步发展壮大。

1987年11月,在山东省威海市田村镇政府参与乡镇企业管理的陈光伟接管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经过几次调查,陈光伟决定把这家小工厂的主营业务转到R&D,生产鱼竿。在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订单的“三不”条件下,陈光伟研究技术问题,思考设备问题,用半年时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钓竿设备流水线。

光威复材:超249件专利申请总量 挑起中国自主研发碳纤维技术大梁

然而,现实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碳纤维,一种生产钓竿的重要原料,受到外国供应商的严格限制。事实上,自20世纪50年代末我用聚丙烯腈原丝制造碳纤维以来,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碳纤维强国”。1998年,在陈光伟的领导下,光伟集团打破封锁,从国外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

光威复材:超249件专利申请总量 挑起中国自主研发碳纤维技术大梁

虽然生产线是进口的,但当时中国没有生产碳纤维原料的先例,外国制造商也没有提供任何培训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威的企业家们夜以继日地以一股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习,终于取得了突破。

因此,出于对独立的R&D的重视,2002年,广威集团成立了威海扩展纤维有限公司(广威复合材料子公司),专门从事R&D和碳纤维的生产。2005年,广威复合材料开发出ccf300级碳纤维,一举打破了国外的垄断。此后,ccf700/800/1000、m40j、m55j等高强高模碳纤维关键技术相继突破,保证了碳纤维在国防和军工行业的自主供应。

光威复材:超249件专利申请总量 挑起中国自主研发碳纤维技术大梁

事实上,为了研发碳纤维,广威复合材料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和投资技术。本着“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我们聘请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与国内十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主持制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两项国家标准,先后获得142项专利。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R&D平台,如碳纤维制备与工程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等。他承担了科技部863计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化示范项目等80多个高科技研发项目。

光威复材:超249件专利申请总量 挑起中国自主研发碳纤维技术大梁

2017年,广威复合成功登陆创业板,营业收入连续两年同比增长40%以上。2018年,广威复合材料荣获首届“石长旭新材料技术奖”。由其生产的碳纤维在中国已批量应用于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预警飞机等机型,成为中国国防和军工用碳纤维的主要供应商,为国防装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光威复材:超249件专利申请总量 挑起中国自主研发碳纤维技术大梁

截至目前,公司16.39%的员工为R&D员工,专利申请总数超过249件,超过50%的专业申请为发明专利。在公司“521”发展战略中,我们明确坚持五大产业、两个平台、一个园区的发展思路。

其中,五大产业是主要生产商,即以碳纤维和织物为主体的膨胀纤维板、以预浸料为主体的通用新材料板、以风电和电缆为主体的能源新材料板、以空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复合材料板、精密机械和navigation /きだ两大平台是研发平台,即, 以碳纤维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为主体的碳纤维R&D平台,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设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复合材料R&D平台; 一个园区是孵化园区,即在碳纤维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建立碳纤维产业孵化园区,开发、孵化和吸收碳纤维及其复合产品领域的前沿技术、产品和人才。

来源:央视线

标题:光威复材:超249件专利申请总量 挑起中国自主研发碳纤维技术大梁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