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3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郭玉川
目前是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报告的集中披露期。医药行业的一些优质白马股和中小型成长股表现良好,并在短期内赢得了更多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某些业绩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外,自7月份以来,处方药和高价值消费品领域也出台了重要的改革政策。随着政策预期变得清晰,该行业的整体估值已经提高了空空间。
处方药政策
受益于具有集群R&D能力的企业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压力依然存在,政策引导医药行业向合规和创新方向发展。该行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7月份处方药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测和合理用药目录,涉及20种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的671项药物批准。
在这项政策出台之前,各地都采用了重点监测目录和其他形式进行控制。因此,2018年首批20个品种药物的销售呈现下降趋势。《卫生与健康委员会通知》建议对目录进行动态管理,这表明实际目录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或调整,其他中药和化学药品也可能受到类似的控制。
另一个事件是,医疗保险局举行了第一批4+7企业座谈会“收集和扩大领域”。“集中采购扩产”,即第一批集中采购的25个中标产品,将在过去4+7城市和福建、河北省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数量采购覆盖全国。与第一轮有数量的采购不同,只有一个企业中标,计划中的“扩大集中采购”有望引入市场预期的“多次招标”原则。在2018年下半年第一批集中采购企业相继降价后,一些非中标企业主动降价,在4+7以外的地区接近集中采购价格,表明空.集中采购价格仍略有下降因此,在扩大这一领域并引入竞争性降价和阶梯供应后,药品价格将继续见底。
国信证券认为,这两项政策的实施符合此前预期,且对《目录》中的辅助药、首批4+7仿制药相关品种和企业的影响已在此前预期范围内得到充分消化。随着处方药行业的政策预期逐渐明朗,行业估值提高了/0/房。下半年,一批创新药物和仿制药获准上市并迅速发布,这不仅促进了公司业绩的增长,也有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医疗保险局明确表示,三种以上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不购买或报销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的政策。这表明仿制药只能在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类似4+7或扩大覆盖面的国家集中采集模式将取代原有的省级招标模式,成为仿制药行业的新常态。仿制药的进入门槛和竞争格局决定了价格体系和市场份额,进而决定了潜在的市场规模。只有具备仿制药集群R&D注册、生产和销售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后集中收购时代实现向上发展。
一些医药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表示,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影响在今年第二季度才开始显现,因此对许多医药企业的中期报告业绩影响不大。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药品受到监管,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数量采购,缺乏创新能力的制药企业将受到影响。
在已公布中期报告结果的上市医药公司中,长春高辛、泰格医药、益丰药业的净利润均同比增长40%以上,而北京大学医药、恒瑞医药、华东医药、迈瑞医药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以上,且大部分来自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营业务。
高值耗材改革
有利于进口替代
为解决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高、使用过度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7月31日发布了《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为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完善高值医用耗材全过程监督管理,提出高值医用耗材统一编码。 建立价格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鼓励医疗机构探索分类集中采购,联合开展数量协商采购。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高值耗材改革延续了以往公立医院药品改革的思路,医疗保险局、卫生委等后续配套政策有望逐步到位,高值耗材降价势在必行。
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一些医药投资银行家表示,出台这项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数量采购将按照药品制度执行,这将大大降低高价值消耗品的价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进口替代。在整体价格下降的趋势下,具有价格优势的企业将通过以量补价来占领市场。
《改革方案》明确从医疗保险方面给予创新支持,希望通过协商,将满足临床需求且价格较高的创新设备尽快纳入医疗保险目录,实现快速扩容,有利于R&D实力较强的创新设备企业。此外,对于同类别、同功能的高价值医用耗材,将探索统一的医疗保险支付标准。高质量、低价格的国内产品有望加速同类高价国外产品的替代,特别是在国外品牌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国内品牌有望以优惠政策实现突破。
招商证券认为,高值耗材改革不利于国内高份额耗材,如心脏支架、创伤骨科等,但有利于进口和替代进口份额高的耗材,如关节矫形、脊柱矫形、人工晶体、口腔修复膜等,国内相关耗材厂商将从中受益。
来源:央视线
标题:处方药政策利好有研发能力药企 高值耗材改革有利于进口替代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