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6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何
在工程机械行业全面复苏的背景下,中联重科的半年度业绩预测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171.71%,至212.42%,居行业首位。从2016年“寒冬”的亏损到盈利能力的恢复,甚至超过了全盛时期,中联重科在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后,完成了华丽的“下蹲”。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在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牛市-熊市周期,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低谷期加强R&D布局,中联重科积极转型为智能制造4.0,成功走上了高品质的发展之路。”
从数量到质量的思考与转化
2011年,整个工程机械行业陷入疯狂。深湾证券研究所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韩强回忆道:“当时,工程机械行业盲目大举扩张产能,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极端销售方式在整个行业都很流行。”中联重科副总裁傅凌也坦言:“我们当时意识到这种疯狂的模式有风险,但仍不可避免地会被大势所趋所左右。”
截至2014年底,工程机械产能严重供过于求,宏观经济疲软,行业增长乏力,开始了持续数年的下行周期。中联重科开始清理应收账款、二手设备和库存三座大山,同时反思从山顶跌落到谷底的经验教训,明确了“产品为根、技术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2015年,国务院强调要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主要方向;无独有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三比一、一减一补”的要求。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也证实了中联重科管理层对行业趋势的准确预测。"这两项政策是对工程机械盲目扩张后遗症的两个药方."孙长军动情地说道。
这两个药方使中联重科管理层完成了从追求规模效应到追求质量发展的思想转变。战略基调确立后,公司精简了产品系列,增加了智能制造4.0的R&D和投资。中联重科董事长詹春信向公司员工强调:“要么做,要么用领先的技术。”
从2015年到2016年,对中联重科来说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詹春信形容为“公司被砸在地板上”。中联重科副总裁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时各个业务板块的资金都在压缩,但基金和信息产业平台建设的费用却得到了充分保障。”
在最困难的两年里,中联重科在R&D的投资仍高达10.53亿元和8.99亿元。《永远保持》中R&D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3%,R&D人员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现在,随着行业的复苏,R&D人才和R&D投资的比重仍在进一步上升。”杜对说道。
经过低谷期的R&D布局,中联重科智能4.0产品开始全面启动对传统产品的更新迭代。在2016年底的上海宝马展上,中联重科的智能4.0产品“大脑、感知和思维”全面推向市场,受到客户的好评。那一年,其销售额占了50%以上。2018年,smart 4.0产品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80%以上。
从人工安排到“信息化”决策
“智能4.0产品是在平台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诞生的,在性能、质量、成本和服务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傅凌表示,基于智能4.0产品的模块化硬件基础,公司在2018年底孵化了以大数据采集汇总为载体的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据显示,总部位于上海的中科云谷是一家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临港,以吸引更多的中高端人才。"中科云谷首席执行官王晓东补充道。
中科云谷在提高中联重科整体运营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傅凌说:“现在,中科云谷把业务数据汇总到‘中联大脑’中,董事长只需要像手背一样进入系统就能了解企业情况。”事实上,中科云谷不是一棵无根的树。“中科云谷是一个基于中联重科14年大数据积累的信息平台,对公司决策机制的转变也有重大影响。”孙长军说道。
韩强认为,即使当前的工程机械行业重现当年的盛况,中联重科也正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
在主观纠正和信息辅助的双重作用下,中联重科的高质量增长直接体现在报表中。根据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净利润10.02亿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18.67亿元。杜说:“这说明利润是安全的。上半年,公司将继续这一模式,资产结构和偿付能力将进一步优化。”
从点到面提升智能产业
在中联重科高空智能操作机械制造厂,证券日报记者没有听到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和金属敲击声。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灵活的机器人手臂顺利地实现了原材料的激光切割、工件的焊接和部件的喷涂,agv智能运输车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来完成物料的移动和运输,自动安全的rgv轨道导向车和ems空中型运输线轻松实现了精确配送。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看到,生产线操作人员通过使用led显示屏和查看实时滚动数据,以及组装操作说明图和工艺要求,可以轻松完成每个流程。管理者通过信息系统分解生产目标,监控各个环节的数据,有效完成任务指令和管理。
据工作人员介绍:“空高空作业平台可在12至15分钟内供下一只手臂使用,而手动操作需要40分钟。”值得一提的是,中联重科在2018年底进入了高空运营机械领域。预计2019年其生产和销售将进入国内行业前列,并朝着引领全球行业的目标迈进。
这只是中联重科智能产业的一个方面。预计将于2022年投入运营的中联重科智能工业城将推动公司智能产业从点到点的全面升级。
据悉,中联智慧工业城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占地9000多亩。它将聚集中联重科现有的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道路机械、消防机械等设备制造行业和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并新增推土机械、高/高/高/作业机械、智能农业机械、人工智能、R&D实验等新兴产业。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园区,环保、生态高端设备智能制造基地,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基地。同时,完善的商业、办公、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使中联智能工业城成为一座适合职工生活、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生态新城。
韩强认为,中联重科通过经营理念的转变、信息平台的支撑和智能工业城的建设,成功实现了从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中联重科智能工业城的投产,公司融入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来源:央视线
标题:经历行业完整牛熊周期 中联重科以创新研发完成“深蹲起”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