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8字,读完约3分钟

■一帆

作为一个公司市值的新参与者,看到“ipo审核已经连续六周100%通过”的消息,我不禁在心里泛起了涟漪:有很多新的机会。

然而,另一项数据提出了相反的建议:自今年初以来,33家公司已经成功会面;去年同期,会议次数为50次。就参加人数而言,同比下降了30%以上。

分段出席率为100%,与会者人数减少。这两个看似相反的信息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这间接表明ipo不是"宽松"而是更严格。

过去的2018年是被称为“历史上最严格的独立选举委员会”的第17届独立选举委员会履行职责的一年,低出席率是市场共识。截至12月25日,2018年共有103起IPO。与2017年的438次首次公开募股相比,这种萎缩是显而易见的。同期,199家公司撤回了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这个数字超过了全年参加会议的企业总数。2017年,约有146家企业退出。

IPO阶段性100%过会率是“宽进”吗?

可见,严格的首次公开发行审核是2018年的主调。出勤率低,企业撤单数量“井喷”,不仅有经济因素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生变化,企业不再适合上市的可能,也有中介或企业混水摸鱼赚大钱,最终因形势无法持续而选择离开的可能。当然,也有可能瞄准机会,转向科学和技术创造一个董事会,等等。但无论如何,最终留下并坚持ipo的最大可能性是,一些企业能够在行业发展、财务和经营状况方面经得起审计。在我看来,这应该是自2019年以来ipo审计出勤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说会议率低和企业撤单数量的“井喷”相辅相成,是因为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严格的市场审计氛围的形成,对一些机会主义和边际行为构成了强大的威慑,进一步净化了ipo的方方面面。这也是“建设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含义。

IPO阶段性100%过会率是“宽进”吗?

此外,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不仅制约了上市公司,也给ipo公司的上市施加了压力,更不用说交易所日常问询传达的监管指引了。今年以来,一家公司主动退出市场,另外三家公司被动退出市场,九家公司因业绩不佳和违规而暂停上市。仅在5月13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集中暂停了7家公司的上市。

IPO阶段性100%过会率是“宽进”吗?

加上审计标准的收紧,a股非标准财务报告的数量激增。特别是,康美制药财务欺诈案涉及的审计机构位于珠江中游,与之签约的20多家ipo企业同时被暂停审查,这对中介机构是一个严重的警告。

一般来说,如果分期上市的出席率达到100%,并不意味着门槛降低。相反,结合资本市场的定位和证监会的新监管思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上市公司监管的首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ipo作为第一口岸,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源头,是“预防疾病从口入”的必然选择。正如易会满董事长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谈到增量优化时所说,“不仅仅是规模、行业,而是优势和劣势,从优中选优。”

IPO阶段性100%过会率是“宽进”吗?

100%的分段出勤率绝不是放松标准的“大进步”!联想在这个方向可以休息了。

(计划航行)

来源:央视线

标题:IPO阶段性100%过会率是“宽进”吗?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