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张馨

在财务报告季,回购“不小心”占据了头条。

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今年已有241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回购总额约为466亿元;另有24家公司发布了回购计划,作为“新生力量”。此外,乳制品行业领袖去年创下的57.93亿元人民币“史上最尴尬的回购”纪录最近被金融行业领袖刷新。

上市公司回购 等于给投资者发一张A股“消费券”

笔者认为,如果上市公司从投资的角度回购,其行为实际上与投资者的“买入并推荐”非常相似。简单地说,回购实际上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发出的“价值表白”和“跟进呼吁”:一方面,它以“行动胜于雄辩”的方式表现出对业绩和估值的信心;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多维市场活动的推广。

上市公司回购 等于给投资者发一张A股“消费券”

首先,无论是并购、再融资还是回购,都是a股市场参与者展示其积极性的一种方式,其前提在于市场化制度建设的不断巩固。

近年来,回购行为成为热点,实际上是从监管部门着手,进一步完善规则,激发上市公司回购意愿,提高可操作性。因此,在2018年和2019年,回购的总规模不断刷新,这表现在个人身上,被低估的蓝筹股越来越多地接受通过回购与市场互动。

上市公司回购 等于给投资者发一张A股“消费券”

更重要的是,2019年,资本市场改革加快,12项深层次改革逐步落地,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今年3月1日以来,新证券法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制度建设和法治供给。这些基本生态环境的改善为a股上市公司回购提供了坚实的土壤,提升了优质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和保护自身资本运营环境的能力和意愿。

上市公司回购 等于给投资者发一张A股“消费券”

其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于“活力和韧性”,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无疑很好地契合了这两点。

回购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肢体语言”,向投资者传递着多种信息,如稳定的业绩、充裕的现金流、被低估的价值等。,这对合理引导投资流向、增强市场活力是必要和有效的。a股市场不仅是一个信心市场,也是一个信息市场。通过回购,上市公司可以将无法直接向投资者披露的成长性价值信号传递给合规性投资者,在某些情况下,上市公司还可以稳定估值,协助公司其他资本运营积极平稳运行,可以说实现了多重目标。

上市公司回购 等于给投资者发一张A股“消费券”

此外,对于股份回购,无论是为了激励员工而取消或合并可持续三年的库藏股,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更具弹性,资本运作如再融资、并购等。空的房间已经预订了。

第三,应该提醒的是,回购已经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重中之重”,但它不适合大面积的大规模发行。

笔者注意到,在沪深两市的互动平台上,投资者对回购的关注已经超过了曾经最热门的词汇——股利。今年以来,回购已经被投资者询问和提及4400多次,分红约2300次。许多投资者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司不回购?”

上市公司回购 等于给投资者发一张A股“消费券”

回购无疑具有许多积极的拉动作用,但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并不适用于所有上市公司,甚至不适用于大多数上市公司。

一方面,如果回购行为规模太小,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或噱头,不能有效激发投资者的购买热情,甚至可能因为他们没有完全履行承诺而受到监督和询问。这是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诚信的一种损害;另一方面,如果实施规模大,就需要企业的现金流量,显然很多企业的财务数据达不到标准。此外,对于处于规模扩张关键时期或业绩快速增长时期的企业来说,很明显,大量资金被用于回购。因此,回购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这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适合简单的评价。

上市公司回购 等于给投资者发一张A股“消费券”

当然,目前a股市场整体处于估值底部,一些高质量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2倍,投资者对回购的预期和热情是相当合理的。同时,与回购捆绑在一起的股权激励具有杠杆作用,能够刺激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力。

上市公司回购 等于给投资者发一张A股“消费券”

笔者认为,对于a股市场而言,合规回购确实对激发市场活力具有乘数效应。有一个比喻,可以直观地表达作者的感受。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发行a股市场“消费券”。至于发行者如何试图促进消费,以及接受者如何判断价格/性能比率并加以利用,这需要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审查。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上市公司回购 等于给投资者发一张A股“消费券”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