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96字,读完约17分钟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措施
(68)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伟大觉醒,正是这一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正是这场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百年奋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大目标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特征。
(69)1978年12月,在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宏伟的创新实践,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得的困难和障碍,把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党和人民的事业正在波浪式前进。
一个时代有自己的问题,一代人有自己的使命。随着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和深水区,阻力越来越大,暗礁、暗流和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发展后的问题、总的矛盾和深层次的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轻松愉快的改革已经完成,所有美味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开放来解决。如果中国想要前进,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除了全面深化改革,没有别的办法。
2013年11月,我们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和总体动员。这次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和未来走向,在改革理论和政策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凝聚了全党和全社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了许多硬骨头,走过了许多险滩险滩。改革呈现出全面发挥、多重突破、稳步推进的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70)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尝试,勇于改革,从开创新时代走向进入新世纪。
从家庭承包的实施,乡镇企业的突然出现,农业税的取消,到农村承包地三权的分离,扶贫攻坚和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沿江沿海地区和内陆中心城市的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的联合建设,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从引进到走出去,从搞好国有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有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系和党建制度改革,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惠民、惠民、惠民措施不断落实,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突出的特色和最辉煌的气象。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与时俱进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只有在没有完成的时候才能进行。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到底。
2.全面深化改革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
(71)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根本性问题。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前一句话确定了根本方向,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任何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导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明确方向。两句话既完整又全面。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问题。历史经验表明,经过长期剧烈的社会变革,要稳定一个政权和一个社会,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往往需要很长甚至很长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这需要我们几代人、几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可以说,从形成比较成熟的定型体系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段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下半年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加完整、稳定和有用的制度体系。这个项目非常雄心勃勃,不能零敲碎打地调整或修补。它必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改革和完善,是各领域改革和完善的联系和融合。
(7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发展还不充分。特别是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朝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导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提高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改革就会失去意义,无法持续。我们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改善人民福祉为镜,审视我们的各种体制机制和政策。哪里有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我们就要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哪些领域和环节存在突出问题。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现象,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权利。
(7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活力。其核心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你偏离了这篇文章,它将完全不同。
改革不是改变,改变也不是改变颜色。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我们应该有意见和决心。改变什么和如何改变,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基础。我们将坚决改变应该改变的、不应该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的错误。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3.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74)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体系及其实施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制度机制、法律法规。它是一套紧密联系和协调的国家系统;国家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包括改革、发展和稳定、内政、外交和国防,以及管理党、国家和军队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只有建立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性。
纵观从社会主义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进程,如何治理像社会主义这样的新社会,在过去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治理中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虽然出现了严重的波折,但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家治理制度和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和探索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与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持续混乱形成鲜明对比。
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总体良好,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国家的长期稳定相比,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还有许多地方亟待改进。要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必须依靠制度、我们高超的治国能力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要适应国家现代化的总体进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各领域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要改革不适应实际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还要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制度的各个方面更加科学完善,实现党、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注重执政能力建设,增强依法依政意识,善于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率,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法治执政水平。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或资本主义化。我们应该学习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决不能放弃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7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不断前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需要统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注重促进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和协调。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手段。要理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和领域推进改革措施的系统整合,打好改革攻坚战,推进重大改革,实现呼应和配套。坚持整体推进,突出整体效果,防止异常过重、过轻,防止个别战士向前冲。整体推进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关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关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注重协调,注重改革方案的协调、改革的实施和改革的成效,促进各项改革措施在政策导向上的相互协调、在实施过程中的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的相互补充。
加强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着法律。对于必须取得突破但目前还不确定的改革,我们可以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它们,询问方向,并在准确看到它们后将其推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加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周期改革应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应在推进局部周期改革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我们不仅要加强宏观思维和顶层设计,还要继续鼓励大胆实验和突破,不断引领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们应该大胆全面深化改革,但我们必须稳步前进。大胆一点,就是即使改革困难,也要勇往直前,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冒险。稳定的速度意味着准确的方向和稳定的驾驶,尤其是没有颠覆性的错误。改革不可能顺利进行,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符合实际,经过充分论证和评估,就要大胆去做。勇气不是蛮干。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谨慎行事,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些重大改革来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工作,确保我们坚定不移。
改革、发展和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所有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关键。中国发展到今天,发展与改革高度融合。进一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持续的改革也可以为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当社会稳定时,改革和发展才能继续前进;只有改革和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能力相统一,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76)所有重大改革都必须以法律为基础。改革和法治就像一只鸟的两翼和一辆汽车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相互伴随。要坚持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的统一和衔接,促进改革与法治同步发展,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模式,积极发挥法治在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改革中的作用。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改革走上法治轨道。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应该及时推广成为法律。如果实际条件不成熟,需要先进行试验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授权。不符合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应当及时修改和废止。
5.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生根
(77)改革比实施更重要。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危险。它能否增强信心、建立共识、克服困难并确保所有改革措施扎根,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做到严密、细致、务实。
今天,随着改革的推进,决心比理解更重要,责任比方法更重要。领导干部要把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努力做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什么是改革推动者和实践者?支持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是推动者,掌握改革、实施改革、取得成果的人是实干家。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是指挥,而且要走出去,带头动手,勇敢地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亲自部署重大改革,亲自检查重大计划,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监督实施。完善积极激励机制,着力强化敢于承担责任、克服困难的用人导向,用好想改革、谋改革、善于改革的干部。
(78)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可验证的改革实施机制,实现精细化改革。要注意主体责任、监督协调、监督落实、机制完善,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不落空。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坚持到底,对敷衍塞责、拖拖拉拉、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能否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利益,应该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改革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我们要尊重和充分发挥地方、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这种精神既鼓励创新,歌颂先进,又允许尝试错误,容忍失败。保持你的眼睛向下,你的步骤向下,并了解基层的想法和期望,以便使改革更加扎实。注重加强改革的积极宣传和舆论引导,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环境。
6.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宽
(79)开放也是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是中国发展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不会停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开得更大!
开放带来进步,而封闭注定落后。开放是当代中国的独特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大国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推动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的不断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使世界受益。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的,今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有利于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当今世界,开放和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向前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的方向。如果中国经济想要发展,它必须敢于在广阔的世界市场中游泳。如果它从来不敢穿过风雨去看世界,它总有一天会淹死在海里。只有积极参与、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开放型经济,才能为我国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80)推进全面开放,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引进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建、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创新能力的开放合作,形成海陆联动、东西互助的开放格局。坚持公平开放、共赢开放、包容开放,为国内外资本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共赢,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合作新途径。中国对外开放不是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它不是寻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不是建造我们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造一百个所有国家共享的花园。
开放的世界经济的主要含义是反对保护主义。保护主义就像把自己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它似乎躲过了风和雨,但它也切断了阳光和气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双方的损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的海洋,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在那里,不可避免。不可能人为地切断各国经济的资本流动、技术流动、产品流动、产业流动和人员流动,让世界经济的海洋回归孤立的小湖泊和河流,这也不符合历史潮流。
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中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的中国。未来的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与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7.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到底(《习近平新时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纲要》(八))——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