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66字,读完约7分钟
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位于昌平区的未来科技城已经成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平台。市委书记蔡琦在对昌平区的调研中指出,除了做好“搞活”未来科学城的工作外,还应进一步推进田慧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充分激活回龙观、天通苑的人才、创新和产业资源,把田慧地区建设成为宜居的工业城市。“两城”互动,实现资源反馈和更广泛的职业与居住之间的平衡。为了充分盘活区域创新资源,昌平区政府在5年前建立了一个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昌发展,并结合市场化运营手段,实现了国有企业资源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目前,经过五年的区域深度培育,已经形成了集生产与城市、生产与金融、生产与教育、研究于一体的区域工业园区生态。 生产与城市一体化:建设复合工业园区
昌平区位于中关村核心区(8.900,0.11,1.25%)和北京北部的工业带。它在空有丰富的空间,它的工业和人力资源应该是繁荣的。然而,由于20世纪末大量经济适用房的出现,行业发展速度滞后,导致新的“城市”没有蓬勃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5年,昌平区常住人口超过190万,就业人口不足40%。每天早出晚归的不仅仅是人口,还有人才,其中有许多蝙蝠的雇员。
如何盘活空地区闲置的资源,让当地的人才生根发芽,“换鸟笼”让这个地区过上奢华的生活,繁荣的发展就在这个时候形成了。在活化区,空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是一个封闭的结构。昌发展在成立之初,并没有按照简单的租房模式或粗放式的建设发展来设置,而是在统筹考虑区域产业集聚和功能区创建的基础上,通过对回龙观、天通苑等大型社区农民劳务产业安置用房的整合利用,分化出多个主题,用“乡土材料”建造,如: 毗邻Xi二七、中关村软件园、以科技强校为主题的玉龙中心、以校城一体化为定位的沙河高教园区奇点中心、产业互联网集聚中心、社区公共学习服务中心、科教中心、定制产业总部云志中心等。 形成“重山突出”的集群式产业布局,不仅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而且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升级,也为该地区大量的高素质人群提供了创业和上门就业的便利条件,成为解决大城市就业住房失衡、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有益探索。目前,百度、腾讯、JD.com等700多家batj创新型生态链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入驻企业估值超过300亿元。
与工业园区的“粗放型”模式不同,昌发展致力于建设一个精致的工业社区。在进行产业布局的同时,围绕各种工业综合体,打造“15分钟高品质工作生活圈”,打造创新体验购物中心、常发展的万科广场、中心西区24小时营业街、理想家园的人才公寓。多元化工业地产组合的运作逐步改善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人口多、配套设施少、缺乏区域购物和餐饮设施、教育资源与居住群体需求脱节等。京东、阿里等品牌首次引入昌平,成为促进区域消费升级的有效措施。
产融结合:从培育企业到孵化产业的“资金+基地”
空航空公司逐渐入驻,闲置的空客房重新焕发活力,本地人才常驻。股份经济升级后,为了挖掘和引进更多符合高精度产业定位的增量企业,常发展于2016年末开始在北京和昌平建设中心。截至目前,已有700多个项目直接或间接投资,项目价值超过2700亿元。目前,参与基金规模已达200亿元。借助资金帮助入驻企业快速成长,增强合作粘性,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桥梁,将所投资的优质企业引入昌平区的载体空房,通过“资金授权、基地选址”的模式,实现产业集群的融合、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迭代发展。据了解,目前已有30多家高潜力、高增长的企业从区外引进,如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小牛电气(Mavericks Electric)和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龙头企业申瑞医疗(Shenrui Medical)。
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常发展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引导资本为手段”。在提供财政支持的同时,它还通过投资后服务赋予企业权力。包括区域产业资源的挖掘、优质项目的对接、社会资本的引入、产业生态的建设,目前程诺建华的投资已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埃布德也在冲击着科技股;九天MSI、MGA机器人(13.370、0.29、2.22)、智能行走、新精河、神锐医疗和希望集团的累计融资金额近20亿元。为了激发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昌平的区域经济建设,常发展创新性地发起成立了大健康直接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国家一级原创新药、国内第一个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国内第一个第三代基因测序平台、医疗卫生大数据管理等一批前沿医疗子行业,以填补国内乃至国际相关领域的空白。同时,常发展与多家金融机构联合推出昌平区金融服务联盟,将“单一渠道金融支持”提升为“产业联盟金融支持”,并结合产业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准确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产学研一体化:工业服务深入产业链核心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势在必行。这对拥有沙河高教园区、生命科技园等科研和人才资源的昌平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也是昌发展后市、产融结合后深化现有产业服务领域的又一个着力点。
科技成果已经成功转化,空的空间、资金、渠道、企业和市场都不可或缺。为了更好地为科研创新服务,常发展在沙河高教园区积极联系北航大学、北邮大学、北师大、等著名大学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库,并辅以专业技术经理团队的组建,帮助科研机构对接企业实现落地落地
除了为企业提供人力、金融、法律、税务等基础产业服务外,昌发展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具有技术门槛和市场供求价值的专业平台,真正将服务渗透到产业的核心环节。通过参股或控股投资的形式,打造真正的物化工业服务平台。其中,国家首个特殊物品和生物材料进出口“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在此次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防疫物资一到达就能被提及,确保通关“零延误”;人人都尝试过科研设施设备和检验检测共享平台,汇集了12万多项科研服务和优质服务,全面提高了社会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基因检测和细胞治疗行业为核心的国际精密医学创新中心,成功引进了斯坦福、哈佛、北京大学等国内外一流科学家的创新团队,为未来医疗发展全球精密医学创新技术;中智鼎昌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平台和惠+安创智能物联网加速平台为硬技术领域的企业提供一站式孵化和加速服务;医疗器械cdmo平台为早期科研创新企业提供深度服务,整合小规模测试流程、cdmo研发、注册申报、检验测试的生产环境。
随着科学城、沙河高教园区、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功能区的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逐渐落地。提高公园的功能质量,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公园的商业综合体,优化和完善公园的服务体系,已成为昌平区优质发展的应有之义。深度整合生产城、黄金生产、生产、教育和科研,打造精品工业园区,是大城市盘活区域资源、激活创新活力、解决疾病的有效模式。常需要做的是积极参与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的建设,准确布局前端产业和创新链,提升生活和居住区的后端支撑,促进未来科学城与地区“两城”的高度融合。
来源:央视线
标题:唱好“双城记” 昌发展激发区域科创新活力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2799.html